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9,(9):1-1
本期的特别策划文章是《恐龙为什么长这么大》。长期以来,生物学家对蜥脚类恐龙为什么拥有庞大的体型感到困惑不解:它们为什么能长到如此之大,为什么在它们之前和之后没有其他任何陆地动物能长这么大……本文介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曾认为恐龙是惯于独居的动物,但是,最近的两个发现却证明了它们中的一些也许曾过着群居生活。──唐·勒斯蒙1997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中,愤怒的尼克斯恐龙疯狂地寻找它们的孩子的镜头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真正的恐龙爱好者都知道那只是电影的虚构。为什么呢?因为自从18世纪40年代首次发掘到恐龙化石以来,还不曾发现有幼小恐龙或成对的恐龙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发掘出的恐龙和化石都清楚地表明:巨型的肉食恐龙是独居的。有人认为,它们也许就是孤独杀手。但是,最近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最新的《侏罗纪公园》电影系列走上荧屏,喜爱恐龙的读者大概会冒出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能否让那些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庞然大物——恐龙死而复生呢?1.如何复活灭绝动物?几十年来,受到热捧的恐龙一直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并激发了关于恐龙的许多想象,最异想天开、最具挑战力的想法就是让恐龙复活。《侏罗纪公园》的创作者迈克尔·克赖顿提议,我们可以从琥珀里保存完好的吸血昆虫体内获得恐龙  相似文献   

4.
正长有超长脖子的梁龙是恐龙家族的象征。梁龙属于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是所有种类恐龙中身躯最为庞大的,同时也是地球上有史以来行走在陆地上的最大动物。这些陆地巨无霸的体重甚至可达120吨。同样令人惊叹的是蜥脚类恐龙的长脖子。梁龙的脖子最长可达15米,是长颈鹿脖子的6倍。蜥脚类恐龙是如何进化出如此长的脖子的呢?这个问题也正是古生物学家要探讨的。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修·韦德尔和泰勒通过观察地球上的其他长颈动物,注意到一个明显的规律:所有陆地动物,无论是现在还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还是已经灭绝了的动物,除了蜥脚类恐龙之外,它们的脖子长度都有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6月,美国科幻电影《侏岁纪世界(Jurassic World)》再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恐龙王国。对于恐龙这样的霸主级生物,似乎人类天生就对它们充满好奇。其实,关于恐龙的许多秘密,我们都能从它们的蛋蛋里略知一二。恐龙是卵生动物,通过受精卵孵化产生下一代。恐龙蛋化石是恐龙的卵在没有被压碎的情况下被泥沙掩埋,并且经过一定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的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后背有一条与头盖骨连通的脊柱,中空的脊柱保护着与大脑连接的各类神经组织。哺乳动物都有四肢,且四肢的未端各有五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指和脚趾)。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令人敬畏的恐龙家族都具有上述特征。而在它们之前的动物当中,虽然鱼类具有背脊和头盖骨,但是却没有长着五指的四肢。  相似文献   

7.
重返侏罗纪     
灭绝的动物真会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吗?也许若干年后,科学家们就能依赖现代生物技术的神厅,恐龙和其他早已灭绝的动物重新出现在地球上,至那时或许我们真的能看到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的景象,这绝非天方夜谭,对于面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目前就有不少生物学家家正在从事保护和使它们再生的种科研究。英国《每日电讯》前不久报导,美国科学家已经用沉睡塘底:300年的桡足动物的卵、成功地孵出了桡足动物的幼虫,这些虫卵属桡足亚纲,孵化出的幼虫呈水滴状,其表面长满了触须和进食、游动器官科学害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法对虫卵所在…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恐龙曾一度充当地球霸主,那么它们肯定不会是光杆司令。事实上,整个中生代除了各种恐龙之外,还有许多种不同的动物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其中包括种类繁多的昆虫、巨型两栖爬行类动物和体形娇小的丛林哺乳动物等等。同时共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的还有形态万千的各种植物。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希望了解恐龙的生长环境,想知道这一时期的恐龙跟其他动植物之间存  相似文献   

9.
晓阳 《科学之友》2007,(10A):52-53
在自然界,自主的运动能力是动物的专利,而且不少动物的运动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最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邀请动物学家对动物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从中评选出了7种运动能力特别惊人的动物。并授予它们“超级运动员”的称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冰冻的南极,古生物学家使用锯石器、凿子和手持式风转,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将一只前所未知的巨大恐龙从4000米深处的地下挖出来。据研究,这只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长约7米,重4000到5000千克,属于蜥脚龙。蜥脚龙是一种有着超长脖子和尾巴、具有传统恐龙外形的恐龙,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们所知的最大的动物.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陆地动物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恐龙。那么在恐龙世界里,谁又是头号大Boss呢?恐龙是地球中生代生物圈的主宰,而最大的恐龙种类——蜥脚类恐龙,也是迄今地球史上最大的陆地动物。目前所有已知身长超过20米的恐龙都属于蜥脚类恐龙,其中体形最大的梁龙,身长更是达到了54米。  相似文献   

12.
南美洲在史前时期曾经出现过凶猛的大型食肉有袋类动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袋剑齿虎。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袋剑齿虎最终灭绝了,但是,一种不起眼的小型有袋动物——负鼠,却在美洲大陆上生存并繁盛。它到底有什么绝招?  相似文献   

13.
青云 《科学24小时》2006,(10):28-29
在好莱坞的恐怖大片中常常出现一些可怕的深海怪物,比如在《深海雷龙》的影片中就出现了一头会放电并喜欢攻击人类舰船的雷龙。事实上,没有人亲眼见证过这些怪兽的存在。但是在距今约2.42~0.65亿年前的中生代,不但陆地上生活着许多大型恐龙,天空中翱翔着翼龙,在深海里也曾经生存着一些与陆地恐龙有亲缘关系的巨型爬行动物,它们外形的怪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很有可能成为下一部恐怖大片中的主角。海洋爬行动物在咸水环境中生长、觅食,偶尔进入淡水环境。在现代海洋中仅有海龟、海蛇、咸水鳄等少量爬行动物,而在中生代的海洋中则有鱼…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后背有一条与头盖骨连通的脊柱,中空的脊柱保护着与大脑连接的各类神经组织。哺乳动物都有四肢,且四肢的末端各有五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指和脚趾)。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令人敬畏的恐龙家族都具有上述特征。而在它们之前的动物当中,虽然鱼类具有背脊和头盖骨,但是却没有长着五指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新进展     
恐龙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最近,有美国科学家称,恐龙其实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25年来,古生物学家一直使用"参照样本",通过某种统计模型来估算包括巨型恐龙在内的已灭绝特大型动物的体重."参照样本"由33种四足哺乳动物组成,小到40多克重的老鼠,大到4吨左右重的大象.  相似文献   

16.
海马又称木马、龙落子,《动物大辞典》称它为马头鱼,为海龙科海马属海栖动物。 海马非马,也非庞然大物,它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小得多。海马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鱼类,之所以叫海马,是因为它有一个与马相似的头,又生活在海里的缘故。《本草纲目》中说:“海中有鱼,状如马头,其喙垂下,或黄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暴干煸之,以备产患。”这说明古人对海马早有研究了。  相似文献   

17.
一、恐龙因何征服了地球? 恐龙并非第一种在陆地上行走的脊椎动物.在三叠纪的地球上,曾经到处活跃着蜥蜴、乌龟、短吻鳄的祖先.不过,当恐龙出现在这个喧闹的世界时,它们就成了地球的主宰. 最早的恐龙也比不上其他动物强大,可它们何以成为地球的主宰了呢?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发生在2.1亿年前的一次大灭绝消灭了恐龙的竞争对手.这次摧毁了陆地和海洋一半以上生物种群的大灭绝,和此前4000万年前始于三叠纪的那次大灭绝同样神秘.一些地质学家推测,大规模的火山爆发覆盖了大如现在一个大洲的面积,埋藏于海底的甲烷被释放出来,造成了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界,自主的运动能力是动物的专利,而且不少动物的运动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最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邀请动物学家对动物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从中评选出了7种运动能力特别惊人的动物,并授予它们"超级运动员"的称号。  相似文献   

19.
恐龙无疑是古代动物中一支庞大的类群。人们通常认为,一亿年前,即中生代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是一种体形庞大而多数又是非常凶狠的爬行动物。在那遥远的古代,它们无边无际地从北极到南极独霸整个地球,而无一类动物敢与其抗衡。恐龙绝迹于白垩纪末期,那时在地球上已普遍地出现了哺乳类和鸟类动物。这些生物的古代代表曾是恐龙的同代者。但现在有人生动地说:只有恐龙的绝迹,才为现代脊椎动物界开辟了生活的场所。这种推测的可能性大概只有一点点。古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都知道,恐龙是多种类型的动物,其中只有一个类群是过着肉食性生活方式的。有趣的是,肉食性恐龙都是两足行走的,而两足行走的也有很多是植食性恐龙,其中包括鸭嘴龙(硬化的颚前部象鸭的喙)。但它又不同于鸟类,其颚的后部长着无  相似文献   

20.
巨大的动物     
田耘 《大自然探索》2011,(4):I0001-I0001
编者:古生物学家致力于发现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已灭绝的远古动物,包括恐龙、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以期为我们展现远古地球生机勃勃的生命景观。“古生物”也因此成为《大自然探索》很受欢迎的栏目。下面是读者田耘的一篇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