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不可否认,和谐思维与发展思维已成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共同关注的哲学思维主线。笔者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中,从理论上和现实表现中对和谐与发展为什么能共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条哲学思维主线进行阐述,说明当代中国哲学思维发生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确立的基本路线,两者构成了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哲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过程中所碰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之路;最后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提出我们的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阐述和概括,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6.
康龙 《当代地方科技》2010,(6):140-140,15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未来走向和新世纪中国哲学的现代走向的交汇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根本途径。回顾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要把《邓小平文选》第一、第二、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而且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记住其中的一些结论,而要着重把握住得出这些结论的哲学根据,应当联系邓小平的哲学思维,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他之所以能够作出巨大历史贡献在哲学思维上的原因,学习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贯穿于这些理论观点和决策之中的哲学思想.一、邓小平哲学思想反映了当今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上述三个观点和三个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哲学、用哲学,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世界、评价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工具。当前形势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思考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理论来源、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思想理论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展开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实现了中国化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给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和可靠的理论支撑。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然后从实践的层面上总结了中国政治哲学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可能面临的现实挑战分析,并阐述了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丰富和完善,其最终的归宿必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4.
王晓璐 《科技信息》2012,(31):263-264
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人学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中再一次以其核心地位突显出来,不仅表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更是人学思想新的升华,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的富有特色的经济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他把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地运用于经济领域。自1978年以来,这种经济哲学思想,为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深入研究邓小平的经济哲学思想,对全面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孕育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表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多维视角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向民、刘吉发、刘强教授主编,众多中青年学者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一套五部)系列专著,是全面系统地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的系列力作.纵览丛书,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成果,是划时代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从党的十二大鲜明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到1992年视察我国南方发表重要谈话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闪跃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我们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雄才大略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远见卓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一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唯物论辩证法为核心的思维,是以“实事求是”为灵魂的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邓小平同志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和指与人们在伟大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效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邓小平哲学思想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根本的指导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必须紧紧围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进行,包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基本内容中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是活的社会有机体等原理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