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磊 《科学》1999,(12):46-48
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为一种战略思想逐步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得到认可。回顾中国减灾自199O年迄今的历程会发现,我国已将减灾重点进一步明确,逐渐加强了减灾规划,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但也应该提及在不少国家减灾计划及目标中对涉及灾害的综合战略研究规划不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虽充分考虑环保问题,但并未从根本上树立安全减灾的基本地位,不能不承认这是中国面向21世纪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存在的重大缺陷。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的今天,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倾心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推进科技减灾的知识及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北京赛点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中国(国际)防灾减灾摄影作品征集巡展”活动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前夕开幕。展览展出了360幅优秀作品。2006年10月11日是第十七个减少自然灾害国际日。我们在此开辟窗口,与读者朋友共同感受那震撼的瞬间,望能引起共鸣,增强忧患意识,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以来,北京减灾协会与市政府顾问团减灾专家组的数以百计的科技专家,在不同灾种上结合2008年“安全奥运”建设的致灾风险源开展了研讨,也提出了经过论证的“安全奥运”风险排序指标。北京灾害形成的原因都有哪些呢?首先,北京地处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带,有较重的旱、涝、风、雪、雾、雷等气候灾害。其次,北京地处华北地震带北翼,受河北、山西地震带“静中总动”危险之包围,历史上属中国6大古都唯一多震的国都。近3800年的统计北京处在6大地震带包围之中,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80次,其中7级以上大震6次。早在1994年全国地震减…  相似文献   

4.
崔鹏 《科学通报》2002,47(22):1760-1760
山地孕育了人类文明,提供着人类生存的主要资源.然而,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山地和平原的差异愈显突出.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山地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破坏、山区发展滞后和贫困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98年联合国第53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为“国际山地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响应联合国倡议,纪念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10周年,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林业局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基金学委员会和第三世界科学院资助、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承办的“国际山地环境与发展学术会议”于10月15—19日在成都举行.会议得到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经过大会报告、分组和专题讨论,交流了山地研究方面的成果,对21世纪全球山地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研讨,推动了山地研究和对山区发展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国家科委与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资金系统于1983年10月4日至10月8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北京国际科技政策与管理讨论会”。来自22个国家和联合国系统以及一些民间国际组织的32位外国专家和高级官员以及28位中方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规模较大、内容较深的关于科技政策和管理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代表们分别就①在变化中的国际环境和国家经济重点发展计划中发展科学技术的一些途径;②地区和国际科技合作;③加强管理、培训和有效地利用研究开发成果;④促进尖端技术的政策;⑤有效地开展国际和国内的技术转让这五大议题进行了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金磊 《自然杂志》1998,20(2):104-108
在全球城市化的发展及中国近10年城市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综合减灾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生态、自然、人文政策多重要素的复杂系统,而在面向21世纪进程中强调城市减灾战略,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1)现代与未来城市灾情的综合评估问题(中国);(2)城市综合减灾的基本理论模式(科技、管理、法制);(3)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构想等.  相似文献   

7.
《自然杂志》2006,28(4):232-232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2006年7月16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科学盛会。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简称COSPAR(Committeeon Space Research)大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宇航联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等齐名,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的主题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合作提供帮助”。会议代表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空间研究领域的世界名科学家,如“卡西尼计划”、“双星计划”、“星尘计划”、“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国际荒漠年,今年6月5日纪念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沙漠化”。今年世界环境日还推出一句口号:“不让旱地变沙漠”。主题和口号都是让人们注意到养护世界上辽阔的旱地和半干旱地区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今年的沙尘暴似乎也格外多,春天在北京城洒了30多万吨的沙土,使得京城“满城尽带黄金甲”;直到前些日子,5月25日兰州还有扬尘天气,让整个城市淹没在一片迷蒙的沙雾之中。沙尘暴这个话题,已经谈论了很多年了,比较严重的说法是,沙漠已经包围了我们,而沙尘暴只是沙漠向人类居住地进攻的一个前兆。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时间为184天。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副主题为“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这是世博会历史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因而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刘婧  史培军 《科学》2006,58(2):37-40
地理学属于综合科学。综合性与区域性为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所以开展地理学的综合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的传统强项,具有很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体系。同时。自然灾害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伴随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活动的结束,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实施,减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被学术界、经济与社会界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减灾实践的科学基础,灾害研究愈来愈受到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工程专家的关注,从全球、区域或地方不同空间尺度,开展对灾害形成机制的研究,并将灾害形成与资源开发,特别是自然资源开发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本质上揭示灾害形成机理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0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国际减灾日”发表讲话,指出,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与水有关的洪水、干旱和荒漠化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不仅夺走大量生命,而且造成全球每年高达100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一半。他呼吁“各国加强防...  相似文献   

12.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这个日子,是1968年国际电信联盟为纪念它的诞生日(1865年5月17日),以及强调电信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而确定的。从1969年开始,国际电信联盟各会员国便在每年这个时候,通过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采的活动,来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为求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国际电联还给每年的世界电信日规定了一个“主题”。“电信与体育”,便是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 电信与体育,乍听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它们却是结缘已久。他们喜结秦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1895年,血气方刚的俄国青年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几乎在同时发明了无线电报。而无  相似文献   

13.
陈慰峰 《科学通报》2001,46(24):2092-2093
2001年10月28日~11月1日以“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为主题的第173次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会议由邹承鲁、陈慰峰、巴德年、沈倍奋、周光炎、金伯泉及王宪等人担任执行主席,参会海内外专家学者共37人.学术报告及讨论共设5个主题,分别为:免疫学——当代生物学的前沿学科、免疫学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免疫疫苗、免疫对高科技生物工程学的促进、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协同作用.会议全程的学术讨论自由热烈,与会者畅所欲言,围绕当今国际免疫学发展的方向、研究热点及应用前景,结合我国免疫学发展现状、国情与需求,研讨了我国免疫学发展的战略 邹承鲁院士指出,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将遵循3个原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于2006年8月20日说,伊朗目前尚无暂停“铀浓缩”活动的时间表。事实上,伊朗政府重开“铀浓缩”装置后,这个国家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不管伊朗人如何宣称自己提炼的只是纯度为3.5%的浓缩铀,是核电站燃料。联合国安理会还是于今年3月26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政府在今后30天内停止“铀浓缩”活动。可见,伊朗的“铀浓缩”问题已引起全世界关注!本来嘛,自然界中的铀矿石,若不经过提纯冶炼来提高铀的浓度,是不能成为敏感的核燃料,是派不上用场的。只有浓缩铀才能产生持续的链式反应,才能释放巨大的原子能,成为核电站或…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22日是第17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呼吁各国结束跨流域污染。3月16日,世界各国首脑在伊斯坦布尔参加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首脑会议。共有来自13个国际机构以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各界人士参与了这次会议。土耳其总统居尔在开幕式上表示,水危机无国界,人类需齐心协力,共同面对这一危机。  相似文献   

16.
技术预见,不仅是对技术前景本身的展望,也是对远期未来的系统性探索。作为强化国家(地区)创新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2006年10月8日~9日,来自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国家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参加了上海首届“技术预见与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会上,10余位国内外的技术预见专家作了相关主题的报告,并在大会期间进行了学术探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这次研讨会上的一些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7.
金磊 《世界科学》2001,(5):35-37
人类每时每刻都想去追赶一艘满帆的快船,却不大注意自己乘坐的或许已是一只即将失航之舟,面对全球近几 年来不断上升的事故,灾害与环境公害的风险,21世纪的钟庄地告诫我们,人类在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在从事一系列重大工程上,足够地关注合国“国际减战略”为我们所描述的防灾减灾的方向,极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人为原因所导致的失误及灾祸扩大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联合国于1993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第二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于10月22~29日在上海成功举办。这是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公益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救育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以"记录自然、感受自然、揭秘自然、呵护自然"为永恒主题,并确定"人与自然"为本届的特定主题。本届保护周共推出九大主题特色活动,分别为:名人讲坛、"我与自然"青少年主题活动、"我的自然百宝箱"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2006,(11):F0004-F0004
由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协办的“技术预见与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0月9日-10日在上海延安饭店隆重举行。来自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国家的120多名技术预见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科技管理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外的技术预见学术交流工作,推动了技术预见在全国各地的应用,支撑了我国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研讨会期间还召开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第一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