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特性及其控制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以及深部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基于对深部复杂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成果,分别采用"三锚"联合支护技术、"长短锚"联合支护技术以及抗让结合的支护理念,研究确定了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的合理支护方案。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所确定的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方案是合理、有效的,可以保证深部复杂软岩巷道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讨论了现代变形监测网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网的观测资料,补建和改建已有监测网的非线性动态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层建筑物变形的主要来源及各种变形的特征,采用特征平面的方法,直观、形象、全面地描述了高层建筑物整体变形特征,并给出了对各种变形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公路穿越矿区采动影响区的问题.采动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是确定路基稳定性、分析采空区影响程度的主要依据.采动地表移动变形可分为连续移动变形与非连续移动变形两大类.在地表连续变形条件下,得出预计地表剩余沉陷引起移动变形的理论方法,由地表剩余变形等值线图形分析,划分其为不同的影响区,根据不同影响区位移变形的特点,给出适应于采动区移动变形要求的抗变形路基路面结构方法.  相似文献   

5.
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工程地质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在稳定性分析过程中,高填方边坡的不稳定变形是工程设计、治理的核心问题。降雨入渗不仅仅会造成岩土体抗剪强度直接降低,还会改变滑坡体中非饱和区渗流以及地下水水位线,致使不稳定边坡动、静水压力改变,使边坡稳定性朝不利方向发展。所以当不稳定边坡与雨水入渗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分析降雨入渗情况下边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然后分析饱和-非饱和渗流影响下边坡稳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高填方边坡,研究了降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对降雨入渗情况下西南地区某机场滑坡的渗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利用了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并结合前期勘察资料来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地下水位等值线分布状态,以及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地下水位等值线,对不同降雨条件下高填方边坡变形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场模拟情况以及相对应的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6.
煤矿巷道的变形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开采工作,危及矿区的生产安全。本文通过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针对巷道的变形问题,使用管缝锚杆、锚索进行锚喷支护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锚喷支护后的围岩变形情况,并对观测点的位移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使用锚喷支护可以有效的缓解煤巷的变形,提高煤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评价滑坡稳定性及其变形潜势,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滑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实现其稳定性评价;以相关向量机为理论基础,通过鸡群优化算法实现其模型参数优化,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误差修正预测,以充分保证预测精度;最后,利用预测结果开展滑坡变形潜势分析,并结合稳定性评价结果,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实例分析表...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修建蓄水后,大量的古滑坡复活,并形成了一些新滑坡。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工程实例表明滑坡前缘库水升降是致使水库滑坡形成和变形的重要诱发因素。以三峡库区大石板滑坡为例,使用FLAC3D软件建立不同蓄水阶段时滑坡的变形和稳定性状况,得到大石板滑坡变形发展趋势与库水升降之间的相关规律。研究表明,大石板滑坡稳定性良好,但蓄水状态下变形及稳定性状况较天然状态明显恶化,尤其是库水下降后滑坡的变形最大,稳定性也最差。  相似文献   

9.
李成业 《甘肃科技》2006,22(9):172-173,206
通过变形观测、内部观测和渗漏观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龙首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双曲薄拱坝坝体变形实测资料,综合评价了外力对坝体变形的影响;并对冬季库区冰压力对坝体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解析。分析成果表明,库区水压力、冰压力对坝体变形影响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坝体变形受温度影响较大,在今后运行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车站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与稳定性问题,以地表沉降变形≤22 mm 、土体侧向位移≤20 mm及等效安全系数SSR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深基坑开挖进程中地表沉降变形、底部土体隆起变形、深基坑内支撑稳定性和连续墙及墙后土体变形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土体受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规律呈“抛物线型”,最大沉降量0.5 mm;基坑底部最大隆起量23 cm,主要发生在粉质黏土层,在风化花岗岩层终止;支护结构以受压为主,局部受拉,整体稳定性良好;连续墙长轴方向中间墙体受后方土体挤压向基坑内产生1.25 cm变形,连续墙后2 m处土体最大变形量为1 mm,整体稳定;通过实测地表沉降量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可较好的获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