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枇杷炭疽病菌为靶标菌,测定了凤尾菇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对抑菌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行分离.结果表明,经硅胶柱分离后获得5个组分,其中F4组分对枇杷炭疽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F4组分再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一步分离获得3个组分,其中F4-A组分对枇杷炭疽病菌抑菌活性最强.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F4-A组分处理后的枇杷炭疽病菌菌丝呈不规则的肿大和缢缩,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增厚,细胞原生质不均匀,有较大的空腔形成,囊泡增多,这些变化最终导致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2.
普通楷杷,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的亲缘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普通枇杷、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核型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探讨了三者的亲缘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枇杷果实贮藏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两个枇杷采收季节对不同贮藏温度下枇杷果实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呼吸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贮藏中果实的总糖、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研究表明,低温(5+0.5)℃显著延缓了果实种子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推迟了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有利于各营养成分的保存.枇杷果实采收后,采用适宜的低温贮藏结合PE薄膜袋包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鲜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枇杷枝条特征图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枇杷枝条图像识别和框架提取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亮度进行转换,找到通用的分割阈值;然后将分割图像和转换的二值图像进行叠加,获取初始枇杷枝条特征图像;再利用枇杷枝条的连枝特征进行第二次特征图像的提取和噪音的消除;之后通过枝条边界轮廓和非合理间断部分的补偿处理,完成枇杷枝条框架的提取,获得机器人修剪所需的枇杷枝条直径和中心点坐标.文中还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枇杷枝条图像正确识别率达91.2%.  相似文献   

5.
福建枇杷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福建省枇杷品种改良的研究进展,包括枇把品种资源研究,枇把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在枇杷品种改良上的应用,并讨论了当前枇杷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枇杷属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原产于我国,果实于春末夏初水果淡季时成熟,加上其果肉营养丰富,风味佳,倍受人们喜爱。而枇杷幼呆期至成熟这段时间,气温回升快,常会出现日烧病、锈病、裂呆及采前落呆等现象,不仅影响枇杷产量,且对其果实外观、品质等影响较大。套袋作为一项新技术,对提高果实商品性,生产无公害、绿色呆品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枇杷花茶中微量元素钙、铁、锰、镁、锌、镍和铜的含量,并对枇杷花茶进行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浸泡次数微量元素溶出研究。结果表明,枇杷花茶中微量元素丰富,含量顺序为:钙铁锰镁锌镍铜。溶出特性研究表明,钙和镁最易溶出,而铁和锰较不容易溶出,微量元素的溶出量与浸泡时间呈现良好对数关系,单泡微量元素的溶出量与冲泡次数呈负指数关系。研究表明,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枇杷花茶中钙、铁等元素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适合常规分析;枇杷花茶最佳饮用条件为浸泡时间30 min,浸泡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8.
枇杷花果害虫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邦侃  许伟东 《武夷科学》2002,18(1):314-314
枇杷隶蔷薇科、李亚科、分布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是福建名优水果之一 ,云霄以北、莆田、福清至福州以南为主产区 ,南平、沙县、永安少有栽培。枇杷除之花果以外 ,新梢、叶片、树干和根部 ,也有许多害虫 ,见黄等 1996《果树病虫害防治图册》第二版。本文只记述花果害虫。刘友樵 2 0 0 1于《福建昆虫志》 “鳞翅目 :蛾类”卷蛾科记有柑桔长卷蛾 H omona coffearia(Nietner)、桑花翅小卷蛾 Lobesia ambigua Diakonoff 分布莆田 ,寄主枇杷。黄邦侃等 1996于《果树病虫害防治图册》第二版记载福建枇杷花果害虫有 :枇杷瘤蛾 (枇杷黄毛虫 )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 ampson、燕灰蝶 (枇杷灰蝶 ) Rapala varuna(Horsfield)另见《福建昆虫志》 “蝶类”、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果 )、桃柱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果 )、双线盗毒蛾Porthesia scintillans(Walker)、柑桔小实蝇 Strumeta dorsalis Hend. (果 )、吸果夜蛾类 (嘴壶夜蛾 Oraesia e-marginata Fabricius等 ) (果 )、咖啡木蠹蛾 (咖啡豹蠹蛾 ) Zeuzera coffeae Nietner (枝、果 ) (见陈元洪等 )、褐带长卷蛾 (柑桔长卷蛾 ) H omona coffearia。 (共 9种 )陈元洪等于《福建农业科技》2 0 0 1(4)“枇杷 6种蛀果害虫生  相似文献   

9.
枇杷瘤蛾是枇杷的首要害虫。研究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枇杷瘤蛾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福建莆田地区枇杷瘤蛾1年发生约5代,3~4代为主要危害代,与枇杷夏、秋梢的萌发期相一致。用1%阿维菌素乳、20%杀灭菊酯乳油、90%敌百虫结晶、25%灭幼脲3号悬浮剂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枇杷瘤蛾室内药效试验表明,阿维菌素、灭幼脲与敌百虫、杀灭菊酯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阿维菌素、灭幼脲致死时间比敌百虫、杀灭菊酯长。  相似文献   

10.
枇杷为蔷薇科常绿乔木植物,亚热带特产,主产于中国,国外很少栽培。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塘栖、黄岩,安徽歙县,福建蒲田和江苏洞庭山。枇杷果实色泽黄亮,风味独特,枇杷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特别是维生素A和矿物质等。枇杷果实的保鲜和加工目前研究不多,我国传统的仅糖水枇杷罐头,笔者曾试制过一些枇杷加工产品,现结合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枇杷为原产我国的果中珍品,品种资源丰富,太湖洞庭东、西山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栽培历史,据调查有数十种之多,绝大部份为实生选种单株的营养后代,逐步形成我国闻名的白沙枇杷经济产区,也保留相当数量的实生单株,种质资源丰富,品质良莠不一,为选种提供有利基础,同时长期的多代营养繁殖(已有80—170余年品种史)失管.其种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急待复壮更新和充实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枇杷叶多糖体外抗氧化的活性作用.方法:首先对枇杷叶进行预处理,将枇杷叶洗净烘干磨粉,继而用回流法提取,然后进行蒸发浓缩,除去叶绿素、醇沉,除去蛋白等一系列的操作得到枇杷叶多糖,并用维生素C(Vc)作阳性对照.通过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的测定以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方面来评价枇杷叶多糖溶液抗氧化能力的强弱.结果:枇杷叶多糖能够很好地清除自由基,还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对其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结论:枇杷叶多糖提取率为6.43%,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洞庭山枇杷的发展策略及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山枇杷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优势明显,品种优异果农经验丰富,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枇杷四季常绿,冬季开花,花期长达三个月之久,果实春末夏初成熟应市,正值鲜果淡季,为休闲农业中甚有特色之果树,具有文化、生态和生产之特色。果实、叶及种子极具保健价值,具有巨大市场,果实富含谷氨酸且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之功效,枇杷叶、种子含有扁桃甙(B17)和苦杏仁甙,扁桃甙进入人体后,在胰蛋白酶作用下,分解成微量的氰化物和苯甲醛,再经过化学变化,可将成为所有慢性病原因的污浊的酸性血液净化成正常的弱碱性血液,治疗体内发生的炎症,恢复自然治愈力,该免疫赋活作用也已被承认。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枇杷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和生物保鲜.文中对应用性较强、易于产业化的保鲜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并展望了未来枇杷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物质,制备黄酮脂质体,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及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总黄酮脂质体制备处方,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中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为1:6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h;黄酮脂质体最佳处方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1,卵磷脂与黄酮的质量比为20∶1,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5.8.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比的黄酮及其脂质体对猪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随着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质量分数相同时,黄酮脂质体的抗氧化效果优于黄酮溶液,且与抗坏血酸有较好的协同抗氧化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枇杷叶总黄酮,并用称重法测定提取量。采用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以还原力值为指标研究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效应(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枇杷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枇杷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够很好地清除自由基,清除自由基能力与浓度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从枇杷叶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总黄酮的主要因素及较优水平.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功率为135w,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20.最佳条件下总黄酮得率7.23%.  相似文献   

18.
从健康“解放钟”枇杷叶上分离采集微生物,以筛选枇杷灰斑病拮抗菌。结果表明:在枇杷的叶围微生物中,细菌占74%以上,属优势菌群,其次是真菌,放线菌比例最少;微生物总量的季节变化趋势是春季>夏季>秋季。其中XI-6和XI-8两菌株对灰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较强抑制作用,经鉴定两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19.
以三倍体枇杷成熟叶片为试材,经低温处理后采用电导法测定质膜相对电导率,然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拐点得到单株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后,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与处理温度呈负相关,整体变化为典型S形单峰曲线;在-5℃到-15℃之间,质膜伤害率随温度下降而急剧升高;单株半致死温度在-1.22℃到-10.47℃之间.单株抗寒力"常白1号Q34"最强,"东湖早"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