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认识,本来就是来自于自然的。说起沙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高大沙丘,干旱燥热,寸草不生,黄茫茫一片,毫无生气。说起湖泊,也容易使人想到,水波荡漾,微风拂煦,岸边绿意浓浓,生机盎然。而沙漠和湖泊在一起相依相偎,或者干脆说是沙丘孕育了水,保护了湖泊,相信的人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我到宁夏沙湖考察时拍了那么一张照片:几十米高的一片流动沙丘下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他们共同存在有多少年了,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反正流沙没有掩没掉这片水面,烈日干旱没有助纣为虐让沙丘抽干湖水,湖水也没有荡平沙丘,让它身上披上绿色,它们反而强烈对比着,相互依存着,而且似乎要永远相依相伴下去。我给这张照片取名为“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取样、试验及遥感影像分析,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主要地表类型颗粒组成,估算了各地表类型表层土壤潜在尘源总量,分析了潜在尘源与2005年7月17日沙尘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洲耕作区易起尘颗粒百分含量最高,戈壁、灌丛、退化草原潜在尘源总量最大,农田次之、沙漠最少;该地区西部、西北部的沙尘源为7月17日沙尘暴提供了物质条件;增加上述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可减轻当地沙尘暴危害。  相似文献   

3.
使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2012年12月-2013年2月的MODIS地表温度数据产品对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冬季地表温度进行研究.将巴丹吉林沙漠分为湖泊区、沙漠外围区和沙漠周边区3个区域,旨在对3个区域的白天和夜晚地表温度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显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湖泊区冬季白天和夜晚平均地表温度为6.10?C和-14.37?C,沙漠外围区分别为4.25?C和-15.44?C,沙漠周边区分别为4.07?C和-14.29?C,存在沙漠腹地湖泊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沙漠其他区域的"暖岛效应",其形成机制可能与远程地下水补给湖泊群有关.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中亚的温带沙漠气候区周围、北美加利福尼亚热带沙漠气候区、非洲撒哈拉热带沙漠气候区和澳大利亚中西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这些沙漠地区不仅影响其周围地区,而且沙尘也被行星风系带到很远的地方,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被西南风带到瑞士形成泥雨,中亚的沙尘被西风带到我国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沙尘暴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沙尘暴是与风沙活动、土地沙漠化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种发生在沙漠及其邻近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它是高速运行气流即大风与干燥裸露地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是干旱与沙漠化气候环境的产物。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 ,尤以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广泛。它的发生、发展除与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自然因素有关外 ,人类大量开垦农田、放牧、樵采、过渡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以及进行各种工矿、交通建设等活动 ,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层 ,使表土裸露直接遭受风力侵蚀作用 ,既加速了沙漠化土地的扩展 ,也扩大了沙尘源 ,使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为增加。为此 ,本文分析了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范围、运移路径、形成原因和危害表现 ,并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疆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新疆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整理出1961-1999年39a北疆40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天气现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北疆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疆沙尘暴的高发区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南缘、天山北麓发生的沙尘暴多于其他周边地区;沙尘暴集中出现在4-8月,多发时段在15-23时,傍晚是活动高峰;沙尘暴持续时间多数在1h以内,最长可持续16h.  相似文献   

7.
位于黄河以南的库布其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这里是目前世界最强的沙漠暴雨中心,虽然平时干旱少雨,但7~8月份却会连降暴雨。"以洪治沙。以沙治洪"是治沙专家在恩格贝沙漠综合开发示范区获得的最成功经验。现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恩格贝地区,已建设成一片美丽的绿洲。中国大漠深处的日本老翁 92岁的日本老人远山正瑛站在中国的库布其沙漠深处,望着向黄色沙丘逼近的树林说。"人类有能力治理好沙漠"。农学教授、治沙专家远山正瑛在日本家喻户晓:70年代,这位老先生主持完成了日本24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周冠如 《少儿科技》2008,(11):33-33
在记忆中,老师们曾不只一次在黑板上写下"爱是……"的句式让我们仿写,很多同学写"爱是风雨中的港湾"、"爱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爱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西南部有一片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沙漠,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的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拦,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好像要把地平线扯断。沙漠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驱车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向西北方向驶去。出延庆县界不足10公里,在河北省怀来县境内官厅水库的西南侧。就可以看到一片面积达1000多亩的沙漠——天漠。大漠由4个大沙丘组成,最高的那个有20多米高。据说这片沙漠距北京市中心只有7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目前,当地已将它开辟为公园。叫做“天漠公园”,公园的英文名称叫做“The FlyingDesert”,即“飞来的沙漠”。在离北京这么近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一大片沙漠,这真让人感到惊奇不已。这片沙漠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是我到怀来县采访时逢人便问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马鸣  赵序茅 《大自然》2014,(6):20-22
<正>广袤的沙漠常年干旱,植被稀少,通常被形容为生命禁区。可是野生动物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它们依靠独特的生存策略,实现了人类眼中一个又一个沙漠生存奇迹。地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什么是荒漠、戈壁与沙漠在我国,对荒漠或沙漠的认识及记载历史悠久,如2000多年前的《禹贡》一书中有"西被流沙(即沙漠)"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也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述。白龙堆即今天新疆罗布泊的风蚀雅丹地貌,属于极端干旱地区。也就是说,古人早就注意到了沙漠这一特殊自然地带。然而,时至今日人们经常将"沙漠"与"荒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年来,平沙荒漠、深沟大壑和沼泽苇湖中崛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城市,2000多万建设者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不少"全国之最",其中就包括:中国最大的"能源库"、最大的"棉花垛"、最大的"五彩果盘"、最庞大的交通网、最长的沙漠绿化带、最大的"番茄加工厂"等六项全国之最.  相似文献   

13.
在对黄河源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Voronoi多边形的面积变异系数、区位熵分析法、β指数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及交通可达性,并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旅游资源中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旅游资源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次区域尺度聚集态势明显,旅游交通与资源分布的连接度水平较低,且1/3县域旅游资源中心结构处于较高水平的平衡阶段,区域具有较明显的"段落性"垂直分布特征.基于黄河源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一带三区"的开发布局模式,并提出改善交通环境、优化旅游资源结构及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你会选择了那里一片无际的沙漠你明明可以选择一片湿柔的土地与你的同伴一起快乐地成长也许你的选择是对的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渤海海域莱北低凸起能否提供物源的问题,根据钻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最新三维连片地震资料,运用构造活动分析和剥蚀沉积响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莱北低凸起发育隐性"逆冲物源"的认识。隐性"逆冲物源"发育区具有四方面特征:母岩地层地震相变化存在突变,基岩岩心发育剪切裂缝和微型逆断层,逆冲物源演化形成时期与区域构造活动期匹配,源区裙边带沉积响应特征与逆冲母岩性质匹配。明晰了研究区的隐性"逆冲物源"为优质型隐性"逆冲物源"。研究认为莱北低凸起可以提供物源,明确其裙边带发育近源富砂储层。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月23日SEP事件的“twin-CME”爆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in-CME"模型是Li等人提出的一种比单个CME更高效的产生SEP事件的模型。本文主要以"twin-CME"模型为出发点,综合运用SOHO/LASCO、STEREO-A/SECCHI、STEREO-B/SECCHI的日冕观测及CME的GCS模拟,Learmonth、BIRS和Wind/WAVES射电观测,以及SDO/AIA源区观测和SDO/HMI磁图资料,分析2012年1月23日爆发的极端SEP事件的源区爆发特征。结果表明:此SEP事件对应的源区观测到"twin-CME"爆发,即从同一源区先后相继爆发了2个CME,这2个CME在空间的传播方向基本一致,并在传播到一定高度时发生相互作用合并成一个更强的CME,此爆发过程CME和源区磁场特征与"twin-CME"模型的假设基本相似。"twin-CME"爆发及双CME合并可能是引起此极端SEP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少儿科技》2010,(5):35-35
<正>地球实在太小了,以至于我们称呼它为"地球村"。然而,在这个村中仍然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例如……会"走"的巨石一片可怕的静寂中,巨大的石块似乎自己长了腿一样,在茫茫的沙漠上滑行着……这一切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却是真实存在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中,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死亡谷是  相似文献   

18.
检测基于稀少控制点的单片多源卫星影像联合区域网的平差精度。基于"RPC+二维仿射变换法"选取不同数量控制点,采用多种布设方案对182景多源卫星影像进行联合区域网平差定向试验及精度分析,并对DOM产品进行平面和接边精度检测。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消除多种传感器系统误差,区域网平差精度更优,便于后续DOM镶嵌处理;卫星影像侧视角小于25°和20°时,可分别满足平地、丘陵地和山地、高山地1∶25 000尺度数据产品的精度要求。解决了复杂地形区域内且控制点严重不足情况下,大量多时相、多轨道单片卫星遥感影像快速纠正与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复合超压生烃系统内不同成因油气的运移流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庄洼陷2套生油岩纵向上叠置,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成烃期次及油气运聚过程都存在差异,并伴有异常流体压力,这就构成了复合型超压生烃系统.基于油-源对比和同源油气藏空间分布规律,对叠合型超压生烃系统油气运移流向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断层活动的诱发下,超压驱动"沙三下源型"油主要发生纵向运移;但在超压带盖下"沙四上源型"油主要发生侧向运移,而纵向运移在超压系统发育区相对不活跃.超压系统的自组织行为对油气运移流向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导致"沙三下源型"和"沙四上源型"油气运移及分布规律差异较大.通过复合型超压生烃系统内不同成因的油气运移流向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研究区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进而"分源"挖掘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国西部沙漠形成演化的驱动机制,其演化模式为"隆升-河湖-沙漠",其物源包括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以及基岩的残积坡积物等。沙漠的形成与扩张可能受青藏高原隆升、北极冰盖的演化、特提斯洋消亡的共同影响,其与沙漠的形成和扩张之间的动力过程目前虽然不甚明了,但在时间上却有着较好的同步性,具体体现在8~7、5.3、3.6~3.4、2.5、0.8~0.6、0.15Ma这6个阶段。对亚洲内陆干旱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北极冰盖演化、特提斯消亡的时空耦合关系和动力机制建立了初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