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不同生境黑线姬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消化道的形态与食物质量、动物食性及其对能量的需求密切相关。笔者采用小型动物解剖法对不同生境的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和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消化道的胃、小肠、大肠(含盲肠)的长度和重量在不同生境中有明显变化,所测的长度和重量均表现为在林间较高而在农田较低。因此,可以认为黑线姬鼠通过延长或缩短其消化道、增加或缩短食物在其消化道内的滞留时间、增大或减小消化率等生理变化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华北地区大仓鼠和黑线仓鼠为研究对象,运用第三代DNA分子标记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技术,研究了其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全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黑线仓鼠和大仓鼠种群中共检测到11个单倍型,22个多态位点,其中只有2个是颠换,其余都是转换.不同种群的核苷酸多态性不同,种群内的核苷酸多态性小于种群间的核苷酸多态性.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适合作黑线仓鼠和大仓鼠的核苷酸多态性和遗传进化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4.
黑线姬鼠、锡金小家鼠和高山姬鼠洞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间笔者在黔西北地区调查农田鼠害时,共挖掘剖析黑线姬鼠洞穴48个,锡金小家鼠洞穴24个,高山姬鼠洞穴9个.这3种鼠类的洞穴基本结对均主要由巢明、明洞和暗洞组成,但无便食结构,也未发现有储粮仓及所储藏的粮食。区别这3种鼠类洞穴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洞口和洞道的排列位置。  相似文献   

5.
以农田主要害鼠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研究猫的尿液气味和猫的毛皮气味对其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两种气味源的有效性.结果:两种气味源都能影响黑线姬鼠的行为,其修饰行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的频次都不同程度的减少,而隐藏行为的时间和探究行为的频次变化不显著.不同的气味源对黑线姬鼠行为影响的有效性不同,猫的毛皮气味对黑线姬鼠行为的影响比尿液气味的影响显著.表明黑线姬鼠能够通过气味识别捕食风险的存在以及强度,并采用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新疆温泉县6处自然栖息地的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新疆北鲵尾端肌肉组织样本60份,通过PCR扩增获得853bp的mtDNA序列,含D-loop序列747bp、tRNA-Pro序列72bp及部分tRNA-Thr和tRNA-Pro之间基因间隔区(ISR)序列34bp,其中D-loop序列中A、T、G和C 4种核苷酸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1.92%,35.04%,15.02%和18.02%,A+T所占百分比为66.96%.经MEGA软件比对发现,所得60个样品的扩增序列(853bp)完全一致,共享一个单倍型,所有扩增序列仅在控制区的第449位碱基(均为A)与GenBank(AJ419960)中新疆北鲵线粒体该位点碱基(为G)不一致.结果表明,国内现存6处自然栖息地内的新疆北鲵遗传多样性极低,在近缘同属种及脊椎动物中都极为罕见,显示该种近期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可能由一个单倍型扩散至目前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保护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近缘种OPN的cDNA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通过RT-PCR得到黑线姬鼠OPN部分序列,并将得到的cDNA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注册到GenBank(登陆号:HM626723).利用该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及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209 bp OPN的序列,包括部分外显子4...  相似文献   

8.
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在四川南充地区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但食性迥异.本文对二者的消化道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解剖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别:灰麝鼩无盲肠,消化道总长仅为黑线姬鼠的一半,胃壁薄;黑线姬鼠具盲肠,胃壁厚,从外观上可区分为两部分.同时二者口腔中的牙齿、上腭和舌的形态也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物种的消化道形态结构是与其食性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野生动物黑线姬鼠与实验动物小白鼠颈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显示在黑线姬鼠与小白鼠颈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后角浅层以及前角灰质都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与小白鼠相比,黑线姬鼠颈髓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较大,分布较密集,呈强阳性反应.结果提示野生动物黑线姬鼠与实验动物小白鼠颈髓的这些种间差异与它们生存的环境、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口胭脂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得到了大口胭脂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经过对比分析,其序列全长为920bp,碱基含量分别为:胸腺嘧啶(T)29.8%,胞嘧啶(C)21.6%,腺嘌吟(A)32.4%,鸟嘌呤(G)16.2%,与其它鲤科鱼类相比,胸腺嘧啶含量略低,鸟嘌呤含量略高,其它则相似,成功地识别了终止序列区(nt,1-235处)、中央守区(nt236-566处)和保守序列区(nt.567-920)处,并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以及保守D(CSB-D)和保守序列1、2、3(CSB1,CSB2,CSB3),这以中以为将来进行大口胭脂鱼的种群分化研究和资源保护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小型哺乳动物适应于季节性环境的产热机制,本文测定了户外半自然条件下驯化的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冬、夏两季的体重以及肝和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BAT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等指标.结果显示黑线姬鼠冬季体重显著降低,BAT绝对重量、BAT和肝的线粒体蛋白含量及BAT和肝酶的活力冬季均显著高于夏季.冬季BAT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是夏季的9.5倍,肝脏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是夏季的5倍;冬季BAT的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高达夏季的19倍.以上结果表明,在寒冷的冬季为保证存活,黑线姬鼠降低体重以减少绝对能量需求,并极大地增加BAT重量及肝和BAT细胞水平上的产热能力.  相似文献   

12.
淡水鱼类线粒体DNA D-loop基因的引物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测序已广泛应用于鉴定和区分种类以及解决系统进化关系问题。本文选取已测定的主要淡水鱼类的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寻找保守序列,利用简并性原则设计一对通用的简并引物。利用设计的引物对广东省珠江流域主要的淡水鱼类线粒体DNA D-loop控制区基因进行扩增,均能获得单一的目的DNA片断,特异性扩增产物大小为1 kb左右。经测序及与GenBank同源序列的比较,证实为包含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扩增产物。本研究所设计的引物和应用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同时对多种鱼类进行大规模的遗传背景分析,鉴定某些难于鉴别的近缘物种,为我国鱼类的种类鉴定、地理种群鉴别及种质资源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高山姬鼠在长期充足摄食条件下是否存在瘦素抵抗,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15只健康雄性高山姬鼠进行实验,体重为32.98±0.96g,喂以充足的小鼠标准饲料.在(25±1)℃(光照12L:12 D)条件下驯化3个月,测定其体重、摄入能、脂肪重量、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显示,8只高山姬鼠的体重维持稳定(正常组),为(33.94±0.83)g;而另7只高山姬鼠体重显著增加(肥胖组),为(50.58±2.00)g.肥胖组体重、摄入能及血清瘦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肪重量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分析知,高山姬鼠的血清瘦素含量与体重、脂肪重量和摄入能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高山姬鼠可能存在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西藏马线粒体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拉萨和泽当两个地区23匹西藏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片段进行序列分析, 检测出16个单倍型, 包括3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转换位点31个, 缺失位点1个), 占所分析位点总数的9.27%. 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3±0.04和2.51%±0.16%, 表明西藏马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基于23匹西藏马序列以及现代欧亚马群的mtDNA序列, 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 结果表明, 西藏马在母系遗传关系上与近东、 中亚以及欧洲家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与东亚的蒙古马以及韩国马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
饮牛沟墓地古人骨线粒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饮牛沟战国时期墓地的古代人群(Yng古代人群)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获得了线粒体高可变一区DNA序列, 初步确定了单倍型归属并搜寻其共享序列, 与现代人群对比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多维尺度分析. 结果表明, 饮牛沟古代人群与现代东亚人群在母系遗传关系上较近.  相似文献   

16.
实验获得高山姬鼠下丘脑神经肽NPY、AgRP、POMC和CART c DNA片段分别为130 bp、190 bp、241 bp、50 bp,分别编码42、51、70和17个氨基酸,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高山姬鼠与褐家鼠、小家鼠的同源性较高,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高山姬鼠与啮齿类动物聚在一起。这些基因序列的获得可用于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高山姬鼠的能量代谢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问卷调查及家系随访的基础上,在安徽省淮北市收集到一母系遗传非综合征耳聋家系,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该家系成员线粒体DNA(mtDNA)上可导致非综合征耳聋的两个突变热点处(12S rRNA基因上的1 555位点和tRNASer(UCN)基因上的7 445位点)的碱基变化,发现该家系所有母系成员的mtDNA上都有A1555G同质型突变,但7 445位点无异常;进而对该家系两个表型明显不同母系成员(一例具有先天性耳聋表型,另一例听力正常)的mtDNA进行全长测序,结果未在mtDNA上发现除A1555G以外的其他位点突变,只发现了27处多态性序列变化,且两成员的mtDNA无序列差异.说明mtDNA上的A1555G同质型突变是该家系部分母系成员致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推测该家系A1555G突变携带者临床表型的差异可能与mtDNA多态性无关,而更可能是核修饰基因与A1555G突变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