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江浙沪地区1960—2008年22个气象台站汛期(4—9月)的逐月降水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旱涝状况.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汛期降水可分为4种类型:全区偏涝(旱)型、南涝(旱)北旱(涝)型、东涝(旱)西旱(涝)型、中心涝(旱)南北旱(涝)型;1960—1987年以全区偏旱型为主,1988—2008年以南涝北旱型为主.通过已有研究成果对各年旱涝气候特征的比较分析发现,全区偏涝型主要受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全区偏旱型与副高的强度、范围和副高脊线位置等有关,厄尔尼诺事件的同年或次年通常会出现南旱北涝降水类型,东旱西涝降水类型主要受副高和西风带移动影响,中心旱南北涝型主要受到台风的影响而出现.  相似文献   

2.
台风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异常原因可以为台风预报预警服务提供参考.该文利用泉州市1981—2013年逐日的降水资料,将台风降水与季风降水进行分离,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9月泉州市台风降水的主要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异常偏多年份为1990年、2005年、2006年和2013年,异常偏少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12年西南地区31个标准站的逐月降水量,采用一元线性回归、二阶拟合、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对西南地区冬半年(10月-3月)降水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冬半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有全区一致型、南北和东西两种偶极子型,同时区内降水异常分布局部特征明显,存在贵州丘陵型、横断山区型、云贵高原型、东北部型、川西高原型、平原型这6个降水异常区。过去62年,整个西南地区冬半年的降水呈总体减少趋势,6个气候异常区存在抛物线和直线型两种变化形势,其中云贵高原型经历了少雨-多雨-少雨的变化过程,90年代以来其减少趋势在6个区中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张捷 《科技信息》2011,(23):154-155
利用58a长江中下游地区25个站的1月降水资料和逐年1月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951-2008年1月份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1月降水总体呈4.44mm/10a的增加趋势,存在10-1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年左右的年际周期,且在1988年出现了从减少趋势到增加趋势的突变点。长江中下游1月降水的趋势系数分布为全区一致增加,且趋势系数由北向南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包括广义极值分布、威布尔分布、广义逻辑斯特分布和皮尔逊3型分布在内的4种三参数概率分布模式推算广东省85个气象站历年日最大降水不同重现水平的分位数。主要结果如下:1)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模式;2)广东极端降水以珠江三角洲和沿海较为突出。其中,清远、汕尾、阳江为广东三大极端降水中心区;3)采用4种概率分布模式推算的极端降水重现水平差别很大。东  相似文献   

6.
王立人 《甘肃科技》2001,17(5):41-41
定西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的主要分布地。该区地势沿青藏高原东北侧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向,西南端的岷县海拔最高为2300m,东北部定西、陇西、通渭一带2000—1700m,降水随地势由南向北减少,年降水量岷县600mm,北部定西最少为410mm。本文以1961—2000年40年平均标准降水资料,主要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 1 年变化 该地年降水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风雨特征,冬半年(11月至次年3月)降水很少,仅占年降水的6%,夏半年降水集中在雨季。全年降水分布呈单峰雨型,不同时段降水变化的差异很大。 1.1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降水量最少是冬季12月份…  相似文献   

7.
对东莞近半个世纪来的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前汛期,后汛期、夏半年和全年各个季节的降水序列统计特征量计算、谱分析、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①东莞降水年内分布为双峰型,并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的季风降水特征,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82%。东莞年降水为负偏低峰分布,夏季、秋季、冬季的降水为正偏高峰分布,春季、前汛期、后汛期降水为正偏低峰分布;②多数季节降水变化周期性不明显,冬季和汛期分别存在4.7l和6.29a的振荡周期,后汛期和连月降水具有明显的准两年的周期;③全年、后汛期和汛期降水具有较明显的的超长期变化下降趋势,其它各季节降水没有明显的超长期变化趋势;④东莞降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高速公路为例,利用2013-2015年江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1958-2017年江西省8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cimiss逐日降水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江西省高速公路极端降水特征。结果表明:2013-2015年江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夏季和冬季较多,交通事故与雨量成正相关,当降水增多时,交通事故显著增多。分析发现江西省高速公路极端降水各指标在不同路段分布呈现显著的差异,R95p在杭瑞高速东段最高,其次是沪昆线西部;极端降水频次分布表现为"总体一致型"和"南北差异型",前者极端降水载荷向量大值区出现在杭瑞高速、德昌高速、沪昆高速东段南昌至上饶段,这些高值路段是极端强降水异常的敏感路段;后者极端降水载荷向量大值区位于江西省北部沿江地区。极端降水阈值在丘陵和平原地区较高,山区较低;极端降水存在年际变化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存在一个突变,突变后降水极值升高,由极端降水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为进一步研究高速公路典型极端降水成因,对极端降水路段进行了敏感性划分,主要有3个典型的极端降水频次敏感路段,分别为德昌-沪昆东"型"、"寻全-厦荣"型、"泰井-沪昆西"型,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江西省高速安全运行能力和交通专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北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90个测站1960-1990年历年月降量资料,采用EOF、REOF、波谱地 水量的空间特征、变化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区年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这是西北区的第一气候特征,西北区降水异常区域大致可划分为8个区,70年代中后期后80年代初是近30年来西北区水较明显的一个转折期,高原东侧区的降水仍然存在着准3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东莞近半个世纪来的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前汛期、后汛期、夏半年和全年各个季节的降水序列统计特征量计算、谱分析、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①东莞降水年内分布为双峰型,并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的季风降水特征,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82%,东莞年降水为负偏低峰分布,夏季、秋季、冬季的降水为正偏高峰分布,春季、前汛期、后汛期降水为正偏低峰分布;②多数季节降水变化周期性不明显,冬季和汛期分别存在4.71和6.29 a的振荡周期,后汛期和连月降水具有明显的准两年的周期;③全年、后汛期和汛期降水具有较明显的的超长期变化下降趋势,其它各季节降水没有明显的超长期变化趋势;④东莞降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统一分析夏季100hPa南亚高压脊线和中心位置与西北地区降水的关系,利用1970~1985年7~8月逐日历史天气图及降雨量等资料,统计了南亚高压脊线和中心活动的基本特征;划分了逐日东、西部型及带状型南亚高压及持续的东、西部型南亚高压过程,还区分了西北区东、西部的多雨、少雨日。结果表明:南亚高压脊线和中心位置(特别是持续的东、西部型南亚高压过程)与西北区东、西部多雨和少雨过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严谨  李贺  汪家楠 《科技资讯》2024,(2):244-248
基于1951—2010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East Anglia)气候研究中心降水资料来检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mmentary on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模式资料中22套模式降水资料对中亚地区年平均降水的模拟能力,并挑选最优的一批模式资料来预估中亚未来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2021—2060年不同排放情景下,多模式集合平均与历史值之差的降水气候态分布与1951—2010年间降水气候态分布特征明显不同,而均方差的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在春季和冬季,中亚未来降水趋势均体现出北部降水增长,南部降水减少的分布特征。未来中亚春季和冬季平均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始终出现变多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预估降水长期趋势变化的结果表明,中亚春季和冬季整体降水增长或减少趋势的强度均大于以往降水变化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对1951-1999年中国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异常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分析表明,前期及同期各季节三大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是非常显著的,而对淮河流域降水异常总体上的影响较小,前期冬季SSTA的影响显著区主要有:热带印度洋、黑潮、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关键区海温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特征为:当前期冬季赤道印度洋、黑潮、赤道大西洋和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降低),当年夏季印度西南季风和东亚热带辐合带减弱(加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北),副热带辐合带加强(减弱),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干旱),相关显著性分析表明,前冬赤道印度洋和黑潮区的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陕南降水变化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南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降水量变化对该区域以及调水工程和受水区影响深刻.利用陕南及周边气象站点近30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法,分析获得陕南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系数.结果表明:(1)陕南降水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出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和相对一致性的特点;(2)陕南降水变化的时间系数表现出明显的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西南地区103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的空间异常分布、演变规律、突变及周期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可以划分为七个分区,并根据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将其归为五种类型,即明显增加型、缓慢增加型、平缓变化型、缓慢减少型和明显减少型.近50年夏季降水量在川东渝北和川西高原地区明显增加,而四川盆地则明显减少;贵北渝南和贵南桂北地区呈南北相反的缓慢增加(减少)趋势,云南地区呈东西相反的平缓减少(增加)趋势.夏季降水突变点多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且都存在一个准14年尺度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6.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异常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常规地面观测日降水资料,分析南海夏季风爆发异常情况下大气结构的变化特征,讨论华南冷空气活动、前汛期锋面降水情况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异常变化主要取决于低层纬向风变化。②200 hPa以下对流层温度经向梯度逆转较早(晚),并且有(无)从上往下逐渐传播的变化趋势,则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③华南春季冷空气活跃(不活跃),降水偏多(偏少),南海季风爆发偏早(晚)。④综合提出了一个关于华南冷空气活动、锋面降水与夏季风爆发之间关系的物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降水场的时空分布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分析了全国160个气象观测站51a(1951-03~2002-02)的月季降水量距平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得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类型是南北分布;统计降水量的时间尺度越大,则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尺度也越大;冬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尺度比夏季大;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比冬季大;春、夏季的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春季降水空间分布具有2.4~3.0a的显著周期存在,冬季降水空间分布也具有2.3~2.8a的显著周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描述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在降水发生次数为Poisson分布的前提下提出了3种降水模型。该3种Pois-son矩形脉冲模型分别假设了降水历时为瞬时分布、指数式分布和Pareto分布。利用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16个雨量站1980—2008年的降水资料,率定了3个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到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降水特征(降水强度、降水频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规律。以降水历时瞬时分布的白噪音Poisson矩形脉冲模型为例,流域日均降水场次约0.18场/d、次雨深约为8mm。结果表明:该流域时间上在过去近30a降水量无显著变化,降水频率呈下降趋势,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空间上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降水频率则无显著空间规律。这3种模型中,白噪音型和Pareto型更适用于潮白河上游流域的降水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靠近库姆塔格沙漠的4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和2008-2014年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逐时降水量0.1°网格数据集,对库姆塔格沙漠年降水、年大降水和月降水、月大降水的年际变化分别做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逐时降水量0.1°网格数据集对库姆塔格沙漠平均月降水和大降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大降水量占年总大降水量的80%.库姆塔格沙漠各月降水类型以"午后型"为主,大降水类型以"凌晨型"和"黄昏型"为主.库姆塔格沙漠及周边地区平均月降水量和大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一年中平均月降水量和大降水量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春季、秋季和冬季,库姆塔格沙漠南缘阿尔金山存在一条呈东西向分布的降水量大值带;夏季,阿尔金山降水量大值带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区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奇异值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奇异值分解法(SVD)分析了云南21个站各月降水距平与北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得到了奇异向量,对贡献原前2个奇异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平均意义上,秋 季海温与云南各月降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②秋冬季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对型年春末盛夏云南中部地区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③秋冬季的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与前一年春末和盛夏降水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