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诗英译理论。该理论中的"创"字彰显了许的"创译"观。他运用"三化"法,巧用创造性翻译,凸显译者主体性,让读者"乐之",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接受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中文诗歌随着中国在全球化中地位的提升而得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推崇和研究。然而,在中诗英译中,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等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意义亏损。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运用翻译补偿理论探讨词汇补偿手段在中诗英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陶欣冉  吴嘉平 《科技信息》2013,(18):175-176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中文诗歌随着中国在全球化中地位的提升而得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推崇和研究。然而,在中诗英译中,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等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意义亏损。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运用翻译补偿理论探讨词汇补偿手段在中诗英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国古诗英译理论。该理论充分彰显了许的"求美"观。许在古诗英译中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为了能让读者"乐之",能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目的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提出“忠实“的定义,然后分析了绝对忠实是不可能的普遍原因,进而作者又分析了中诗英译的两个特点.最终提出不唯“忠实“而求“神似“.  相似文献   

6.
冯晓旭  孙晟南 《科技信息》2007,(28):187-187,232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哲学、诗学和美学的核心范畴。本文通过讨论象思维与中诗英译的关系,力图展现象思维和意象在中诗英译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徐玉洁 《科技信息》2009,(26):146-146,148
在文学翻译史上,许渊冲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他大胆突破传统对翻译的限制,译著等身,对中国韵文的翻译尤其引人注目。同时他所提出的关于文学翻译的理论也对后人进行文学翻译起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本文旨在对许渊冲其人其思想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米亚宁 《科技信息》2010,(17):158-158,124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的文学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引入与解释,继而论述了这一理论在其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其汉诗英译中的体现。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阐述其翻译理论中的三美、三化、三之的内涵,认为许渊冲先生的理论在中国文学翻译、中国文学、以及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对于作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中英诗歌在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视角,以《诗经·采薇》两种译文的欧美国家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可接受性测试为出发点,研究中诗英译的可行性策略及对传播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以意境、韵味为核心,偏重借写景或怀古而言言志抒情,翻译过程中准确而完整地传在文的意境,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许渊冲先生的“三化”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这三种化法因原文的风格、意韵和情感不同,可分别或结合使用,以使译文明白晓畅。  相似文献   

11.
斋林·旺多和许渊冲作为当代两位翻译大家,在出身、经历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决定了二人翻译思想具有很多惊人的相似性。文章总结了他们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原则和方式及翻译本体论等方面的异同点,认为这些翻译思想都是从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强调二者相似共通的翻译理论对当代翻译实践有很现实的指导作用,二者的比较可进一步丰富藏汉语翻译思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翻译界的多面手,他是诗歌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同时,还是小说翻译家。通过比较分析可知:许氏将其诗歌翻译理论不折不扣地运用到其小说翻译当中,从而形成了其小说汉译的特色与风格:亦雅亦淡,亦蔓亦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古诗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其英译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不同。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围绕翻译界历来存在的直译和意译纷争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构成了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中探讨的是纽马克这个核心理论在古诗英译中的适应性及其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4.
举例论述了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以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诗歌互译中意象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而意象的传达是英汉诗歌翻译的一大障碍。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要保持意象的完整性和诗歌的魅力,依赖于对意象的转化手段作有效的理解。本文试从诗歌中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问题入手,探讨英汉诗歌互译中意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反讽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具慧眼识别,又要最大限度地传译,使读者能充分欣赏到原文的反讽特色。王(V1)、孙(V2)、张(V3)三个译本各尽所能、各有千秋,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7.
分析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对照诗歌汉英文本,用对等模糊语义、省略模糊语义,使模糊语义具体化,精确化,纳入英语表达习惯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词义的模糊;用"形合神通"、"离(易)形得似"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篇章义的模糊。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是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它把言语交际看成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性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关联翻译理论是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把翻译看成是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本文阐述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它对于古诗英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