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刊要论     
亚洲贸易区域化突然加速Bernard K.Gordon(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远东经济评论》2005年11月刊香港评论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目前,亚洲国家正在讨论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议题。亚洲贸易区域化突然加速,使持续半个世纪的多边贸易趋势面临挑战。亚洲贸易区域化加速的原因来自四个方面:首先,欧洲通过经济一体化寻求地区安全的道路激发了亚洲国家的灵感;其次,美国建立和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区被视为贸易观念发生转变的标志;第三,1997年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产生被忽视的感觉,因而渴望自己的区域重获经济安排;第四,美国前贸易代表佐利克…  相似文献   

2.
吴强  宋学军 《科技潮》1999,(3):42-43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影响很大。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慢,一些国家市场需求减少,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预测,1998年世界进出口贸易增长仅为4%,远低于1997年的9.8%。1998年世界出口总额仅增长2.5%左右,分别比1996年和1997年放慢1.8和0.2个百分点。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出口贸易减少1610亿美元,其中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减少1150亿美元和460亿美元,美国减少350亿美元,日本减少410亿美元,欧洲减少390亿美元,墨西哥减少70亿美元。面对日益加剧的亚洲金融危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担心本国的竞争力会受到削弱,纷纷采取措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对本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已针对亚洲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压力,采取了进口保护措施,提高关税,实行配额限制,涉及的产品主要是包括我国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的考察,论证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亚洲价值观”的不相关性,指出,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亚洲价值观”,不仅在五、六十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克服金融危机,重新振兴东亚经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积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如果日本成为亚洲的德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职业习惯,常就一些国际问题产生“奇想”,虽说是“奇想”,但绝非空穴来风。比如:如果日本成为亚洲的德国……最近读有关材料,我发现不少日本学者已经从德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中获得了某种积极启示。那就是,日本要像德国推动欧洲经济与政治合作那样推动亚洲经济与政治合作。日本的经济规模是亚洲第一大的。如果再考虑到东亚经济合  相似文献   

5.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国际资本从这里纷纷撤走,投资者对亚洲市场普遍抱着谨慎的投资态度,亚洲-度陷入“门庭冷落”的窘境。但从1999年开始,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复苏,美欧众多超级公司和富商大贾纷纷光临这块久违了的土地,曾经创造出令全世界为之瞩目的经济“奇迹”的亚洲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纽约时报》对此评论说:“在经过一年黯然失色之后,亚洲的天空现在又布满了礼花。”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这个近年来在欧洲享有骄人经济成长故事的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一年之后、经济略有回暖的今天,却成了欧洲最严重的“重症病人”。  相似文献   

7.
郭季伟 《科技潮》2000,(1):114-115
世界经济呈现回升态势。1999年年初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除,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由1998年的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之前,由于美国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日本和欧洲经济的不景气,国际贸易增长停滞,亚洲经济的增速也明显放慢,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呈现经济衰退的迹象。2001年年初,笔者在论述亚洲经济形势时,曾比喻当时的亚洲经济正处于一种“多云转阴,有时有小雨”的不佳状态。到9月份,亚洲经济仅部分地区仍能见到阳光,大片地区已处于“阴,局部地区有小到中雨”的困难局面。而9.11事件将低迷的美国经济推入衰退,日本经济更深地陷入十年来的第四次衰退,欧洲经济增速进一步放慢,亚洲国家的出口更加困难,亚洲经济除少部分地区是“睛间多云”外,大部分地区已是“阴雨连绵,雨中夹雪”。这种严峻的经济态势在2002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最早要到第三甚至第四季度才开始好转,亚洲经济的全面复苏恐怕要推迟到2003年。  相似文献   

9.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近些年来表现欠佳的日本经济。它是否正在卷进这场危机中,抑或成为阻止危机扩展的“防波堤”?它的金融问题与其他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是一回事,还是有质的区别?它是否也会面临在某些亚洲国家出现的经济骚乱,或是继续保持平静?近两个年度的经济反差在东京的神田街,我向一位小商店主问路,顺便聊  相似文献   

10.
朱珠 《科技资讯》2006,(8):253-253
本文提出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实现跨世纪转型,建立新“亚洲模式”,在新“亚洲模式”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亚太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困难,最后与中国对外贸易相结合,指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亚太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打击。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的大背景下,为了扩大内需、恢复经济,各国政府频繁颁布政策、措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货币战争”就此打响了。本文重点分析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效果;最后提出我国应对货币战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遭受巨大挑战,很多工厂停工、海运停摆、货期延迟,长期仰赖亚洲进口货物的欧洲各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商品紧缺。对对全球化自由贸易习以为常的欧洲民众,在危机带来的影响下,开始重新关注全球贸易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这个在过去20年被世界广泛知晓的概念,正被欧洲政客和媒体频频提及,民众们也热烈地讨论着一个问题:欧洲能否离开“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3.
新丝绸之路     
《世界博览》2010,(9):11-12
六个世纪前,丝绸之路退出了历史舞台。亚洲贸易从此不再依赖于陆地,而转向沿海。战后亚洲经济的奇迹首先应归功于海上运输的发展。起初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到除朝鲜和缅甸以外的所有东南亚及东亚国家,都采用了出口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正是这些万吨巨轮和集装箱孕育了亚洲经济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的7月2日,随着泰铢贬值,一场惨烈的金融风暴席卷东亚。十年后的今天,东亚经济状况如何?几个“重灾”国家和地区经济恢复得怎样?亚洲金融危机的隐患有没有消除?人们带着种种疑问将目光再次投向亚洲。  相似文献   

15.
切合实际的政策,有力的宏观调控,使它成为——进入90年代,西欧各国纷纷陷入经济衰退,而几乎被人遗忘的欧洲西北隅小岛国爱尔兰却取得了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5.1%的骄人成绩,1995年的经济增长率更达到了7.7%。爱尔兰在欧洲经济舞台上独领风骚,使得已日过中天的“大英帝国”也不得不惊呼:昔日的“穷邻居”快要赶上亚洲“四小虎”而成为欧洲的“三色虎”(爱尔兰国旗为绿、白、橙三色)了!  相似文献   

16.
亚洲金融危机的形成和爆发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经济法角度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并对我国现行经济的得失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尚未受到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的情况下,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应未雨绸缪,及时对我国现行经济进行必要的系统改造,以实现进一步深化改革、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世界目前的经济形势让人不安。在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亚洲一些“20年来一直以6%~8%的年率增长的经济现在正以相同或更大的速度下降,这种波动幅度达到大萧条时期的水平”(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语).“火车头”日本(经济规模占亚洲3/4)仍是一副“熊样”:俄罗斯经济几近崩溃,独联体、东欧亦受牵连;拉美金融市场动荡,一些国家经济甚至可能遭受严重影响:华尔街股市暴跌,美国经济增速明显减缓:西欧金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传染检验是国际金融领域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大多数危机传染效应的检验方法都是基于两两国家之间的相依结构.利用藤结构下的pair copula模型得到一种新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传染检验方法,全面地分析多个国家(或地区)收益率之间的相依结构,通过多元相依结构的变化对危机传染效应进行检验.最后对亚洲和欧洲几个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和S&P500指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区域的角度对比研究了美国次级债金融危机对亚洲和欧洲市场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集装箱工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集装箱工业是随着贸易的发展逐步兴起的产业。集装箱既是集装箱运输工具,又可作为商品的包装物。18世纪英国人首先提出了集装箱运输的设想,19世纪欧洲将集装箱用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后来美国人首先将集装箱用于海上运输。国际标准化组织104委员会为集装箱生产制定了标准。目前世界已形成了3大集装箱运输航线:远东—北美航线;远东—欧洲、地中海航线;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近年来,人们对运输市场发展持乐观态度,船东们订造了大量集装箱,使世界集装箱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然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集装箱产量…  相似文献   

20.
单晓蓉 《科技信息》2012,(25):35-37
中国和德国是世界第一及第二大出口国。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欧洲对华投资和技术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自2002年起一直是德在亚太地区最大和欧盟外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德双边经济贸易已经成为两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1世纪以来,中德双边贸易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阶段。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德双边贸易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关系到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德国双边贸易总量、商品结构以及产业间贸易程度的研究,分析了中德双边贸易关系的现状、特点,及目前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最后对中德双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