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范例自动需求建模和分析: 一种基于本体的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基于组织本体的问题领域描述, 用领域用户能够理解的术语与他们交互, 引导他们提供需求. 提出以问题领域描述为起点的多范例自动建模和分析方法, 提出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组织目标的可实现性和组织过程的可行性等三个分析准则. 分析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引导领域用户补充和修改问题领域描述, 分析完成后得到的问题领域模型可以作为前期需求文档, 为进一步的软件需求建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CAD建模技术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增材制造产品的设计空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增材制造的技术优势,需要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综合产品形状、大小、层次结构以及物质组成实现产品性能的最优化及制造成本的节约化.本文根据增材制造的4种特性,从复杂形状建模、复杂材料建模、复杂层次建模以及面向制造的建模等4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对于面向增材制造的正向产品建模技术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综合一体化建模与轻量化建模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逐步被地震工程界所认同,对其研究已成为当前地震工程界的热点。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实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一务有效途径,其主要目的是使结构构件在不同地震危险水平下满足不同的位移目标要求,耗能减震技术的运用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通过系统地归纳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工程结构耗能减震控制的原理、基本形式及典型的工程应用,指出耗能减震技术在结构的性能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如何将耗能减震技术行之有效地应用到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能源转化利用的角度探讨了褐煤转化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景。中国有丰富的褐煤资源,储量达1303亿吨,其开发利用必须兼顾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于褐煤转化的工业途径可概括为四大类:即褐煤的热解和炼焦,褐煤气化,褐煤液化,及褐煤化学提取腐植酸制品,而褐煤微生物转化与利用研究起步较晚,文中主要从褐煤降解微生物的分离,褐煤微生物降解的机理,褐煤微生物降解产物的优越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社会对社区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当前大量的电子政务系统多为B/S模式的Web应用程序,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可扩展性差、互操作性不强、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等严重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SOA和WebService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A的社区电子政务系统架构”,它具有三大优势:(1)松藕合;(2)开放性;(3)基于预期长久稳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地球科学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介了地球科学在20世纪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对地球科学发展的趋势的思考,提出了21世纪初叶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
污染生态化学:一门新的学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国内外污染生态化学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对污染生态化学的学科定义与基本内涵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应用及其前景问题,分析了它对应用生态学学科发展的作用以及在知识创新工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要讨论纳米CMOS工艺下集成电路的可制造性设计(DFM)技术.首先讨论纳米CMOS中与制造性有关的工艺和器件问题,然后探讨DFM需要的工艺和器件建模工作.最后对包括有可制造性设计技术的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和能较好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环境中开发设计/制造交互界面的有关EDA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四川作为全国几个科研机构及科技活动人员相对密集的省市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核技术与新能源产业、航天航空业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四川的高技术产业目前还未能对区域经济增长构成直接的强有力推动.第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设创新型国家,使四川高科技比较优势的意义凸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基于Jumarie的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修正局部分数阶导数,推广了局部分数阶导数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局部分数阶导数的唯一性,并且证明了局部分数阶导数的罗尔定理、微分中值定理、广义的柯西中值定理及其洛必达法则。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逆向演替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基本方针,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一是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而独立存在;其二是生态环境是支撑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其三是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将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研究了西部退耕还林(草)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确立能够确保西部地区脱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环境改善目标、改善路径和可行的对策措施,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西部地区的环境整治与重建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稳固与坚实。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综合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在现代人类面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大问题的焦点又集中在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个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都在从自己的角度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共同探讨土地持续利用与保护的最优方案,以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可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充分证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从人口、资源、环境的研究入手,充分的阐明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根据《土地管理法》和《耕地保护条例》之要求,提出了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西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西部各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一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已严重的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森林遭到破坏之后所造成的恶果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退耕还林在整治国土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补偿标准偏低、静态、管理体制不健全、补偿方式单一等弊端,采用系统研究、文献分析、实证检验等方法,揭示了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包括流域协调与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多元补偿方式机制;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融资机制;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动态补偿机制;科学确定补偿标准机制。基于秋浦河上游生态服务主导效应因子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下游社会经济发展实际,2009年下游补偿上游金额为41448.0277。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有利于促进秋浦河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与社会公平,可为我国小流域生态补偿构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