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数字孪生技术下的虚拟孪生模型,相较于以往的模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征与优势:能够实现对物理原型的多维多时空尺度刻画,能够基于算法和数据双驱动实现与物理原型之间的精准映射与虚实融合,能够在物理原型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动态重构与自主孪生。在“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基础上描绘了一幅“基于模型的数字孪生图解”以对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运作与应用进行具体分析。数字孪生模型方法的应用是对人类以往认识世界方法的最新突破,由此也带来了人们认知方式与思维模式的转变。基于模型的数字孪生正是在“需求思维、模型思维、协同思维”的指导下,不断进行着模型构建与协同合作新方法的尝试,以期通过技术实现造福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在我国应对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数字经济的发展机理和未来发展政策,本文首先梳理了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机理,然后从助力高效精准抗疫、促进新业态发展、新模式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开创新型就业方式与提升社会福利等角度具体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保障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经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中国社会正处在数字经济发展历程的数字网络及数字社会阶段,本文建议我国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数字经济鸿沟,并充分发挥数字化赋能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居民的休闲行为成为现代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基于时空行为研究范式来创新现有的休闲理论体系,结合中国实际总结休闲时空行为,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人本城镇建设面临的迫切现实需求.围绕休闲时空行为研究的最新发展与创新以及前沿问题展开系统梳理,面向数字经济时代居民休闲时空行为的变化,提出休闲时空行为研究的若干前沿命题,为中国休闲时空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思路.数字经济时代下休闲时空行为研究的核心依旧是研究主题的确立,尤其是理论层面的问题.通过多学科的协同、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实现理论和方法突破,为中国数字化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纵向岭谷区地势曲线图谱及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地貌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貌特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图谱作为地理时空分析方法在地学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针对纵向岭谷区典型南北走向山系河谷特点,收集该地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与遥感数据,通过综合运用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获得系列地貌信息图谱,基此对纵向岭谷区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不同纬度断面的地貌剖面均表现出地表形态起伏变化大、地表切割强烈、坡度陡、地貌形态结构复杂的总体特点,但由于所处纬向地带不同,各断面也存在明显地貌特征差异;另外,由北向南,纵向岭谷区总体地势具有显著急剧下降特点,地表形态复杂度出现两级阶梯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5.
面向考古遗址三维重建,以安徽凌家滩遗址为例,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和基于融合结果的古地层三维建模方法.根据无人机航拍数据、大范围钻探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田野考古图及文本资料,着重研究解决这些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在空间基准、时空尺度和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问题,进而构建了该遗址古地表三维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面向考古遗址时空分析的地理空间统计、空间关系和最优路径分析等应用研究方法.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为考古研究提供了直观科学的可视化平台,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大范围遗址中各类遗迹的时空关系,为推演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本研究深化了地理学与考古学的交叉应用,为数字考古提供新的思路,也拓展了历史地理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茂 《科技智囊》2022,(9):52-61
为探索北京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的现状,探讨统筹北京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进程中的内在要求与现实路径,进一步加深新发展阶段北京数字空间治理研究并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文章采用概念分析与文献资料分析法探讨数字空间的内涵与类型,剖析北京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的现状,分析新发展阶段统筹好北京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的内在要求,指出北京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现实路径:以数字要素安全为抓手,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升级;以智慧社区平台为途径,开展数字社会安全应用试点;加强正面引导引领,推进数字文化生态建设;建设精准高效的数字监管平台,营造全新数字政务业态;积极推进协同协作,加强数字环境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精准掌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的问题,提出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格网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方法.通过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对宜宾市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等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的准确表达,研究其地表空间分布规律,与污染物、气象、规划、地质等专题资料数据相融合,开展宜宾市生态环境状况格网化定量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对于精细化、格网化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有效性.研究可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服务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8.
各省份间的关联关系是挖掘数字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中国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网络分析法刻画了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特征,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关联“关系”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数字经济溢出呈现复杂的网络结构,但省份间关联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上海、江苏、浙江、北京以及广东等省份位于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中心;效应分析表明,各省份中心性指标值的提高能够推动自身数字经济的发展。研究结果为从“数量—结构”角度完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探寻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提升路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和数字应用4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了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数字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南昌市数字经济水平远高于江西省其他地级市;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制造业升级水平越高,同时居民工资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固定投资水平和外资直接投资显著影响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今天,伴随着无线互联更深程度地渗入生活,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全时空存在”,即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得想要的资讯,而其与传媒的关系,亦变得双向、复杂而紧密。这无疑为数字媒体新时代的到来,吹响了前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数字经济产业的相关研究是理论发展和实践的需要.文章本着厘清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内涵的目的,基于数字经济产业的演化历程分析其范畴并解析其含义,经由数字经济产业、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相关概念的辨析来明确数字经济产业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才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数字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数字经济的内涵和产业范围,分析我国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结构,即数字技能和素养通用人才、数字技术和业务融合人才、数字技术和产品研发人才及数字化治理人才。面对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应加强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训,构建“数字经济+”的复合交叉型专业体系,构建面向产业实践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协同培养不同层次的数字经济人才,为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双碳”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在探讨数字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经济助力“双碳”战略的3个内在逻辑:产业逻辑、技术逻辑和管理逻辑,并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搭建全国性的大数据平台、自身的碳减排问题等4个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助力“双碳”战略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地理空间框架则是数字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加快建成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实现各类信息互联互通,为政府的科学决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综合监管等提供服务.本文以青海省县级市为研究重点,结合当前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介绍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重点对基于云架构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作为伴随数字技术而生的新型经济形态,能够借助数字平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成为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的“助推器”和“新引擎”。深度人工智能ChatGPT凭借其超强的学习能力风靡全球,与数字经济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交融,但也对现有法律与数字道德带来挑战,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与社会生活。聚焦ChatGPT,概述其技术原理、发展现状和特点,剖析其对数字经济的影响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丹 《科技资讯》2006,(17):207-20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正在实现着跨越式飞跃。“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军事”“数字政府”等一系列崭新概念应运而生,标志着以往一直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字科学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潜能,在全球军事、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飞速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继工业革命以来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一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7.
史科蕾 《科技资讯》2014,12(20):196-19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式迎来了以数字媒体为传播载体的产业发展新时代.创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依靠着数字媒体结合文化资源的新形式迅猛的发展着,并逐渐成为了当下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很多的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命脉中的重要“成分”.而数字媒体无疑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就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影响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智慧农业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能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血液,必然也会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智慧农业紧密相连,为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携手共进,需要找准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在分析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因、模式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农业实现路径,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祝鹏 《科技信息》2014,(9):53-54
建设数字中国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本文介绍了"数字昆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背景及意义,提出了建设的目标与内容,阐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昆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建设及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昆明"的建设,为地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郑金水 《科技信息》2007,(6):54-54,64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何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数字漳州”的含义以及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说明了“数字漳州”的可行性、必要性,为建设“数字漳州”发展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