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空间发展是自组织和他组织共同交互作用的过程.利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割方法,借助AutoCAD和DeapthMap软件,构建轴线模型,对平顶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具有以下特征:中心城区的范围不断扩大且空间位置没有发生偏移;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轴线;城市空间智能性水平在下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呈半同心圆状圈层式扩展模式.煤炭资源开采、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因素、企业布局共同影响了平顶山市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该研究可为平顶山市未来城市建设走向提供借鉴,亦可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独特的空间形态是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本文依据板梁村的实地调研资料,结合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从自然景观、社会背景和宗族文脉等方面深入解析了板梁村的空间形态.结果表明:1)板梁村的空间认知意象和村落的可达性大致呈正相关.2)被访者对村落功能需求的不同决定了其意象认知的不同.3)板梁村公共空间的认...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赤峰市为研究区,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分割法,借助GIS技术平台和Depthmap软件,提取1964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及1996年、2003年、2009年、2018年快速城市化时期六个时间段的城市交通网络轴线数据,通过空间句法的集成度、集成核和协同度等参数值...  相似文献   

4.
北京前门地区保存有良好的历史街巷肌理,是北京传统商业区和文化精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前门地区的空间形态,并与商业店铺点位的核密度分析结果相叠加,探讨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与商业发展关系。同时,利用跟随调查方法,探究前门地区人流移动轨迹选择与吸引物、街巷空间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前门地区的形态优化、业态提升和街巷活力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前门地区文化景点与商业店铺大致沿可达性高的道路呈线性集聚,但仍有部分文化景点集聚分布在可达性较低且商业店铺尚未形成集聚的胡同街巷,商业店铺的空间集聚则极大影响着人流移动的行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几个不同类型的古镇作为研究对象,以古镇交通网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文化、古镇交通、网络空间形态的解析,建立一个以交通网络为基础的保护与更新体系。本研究将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分为街道网络空间拓扑结构和街道网络空间几何形态两个分系统,分别进行剖析。以空间句法理论为基础,运用Arcgis、91卫图、空间句法等软件,对街道网络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贵州省古镇街道的形态规律及相互作用原则。从视觉和美学的观点对街道的空间形态进行构成要素、节点要素、景观要素等的研究,分析其空间序列与组织布局原则。通过对街道网络的空间形态与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实现对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玥  张奕  田国行 《河南科学》2013,(12):2255-2260
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量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对句法轴线整合度、整合度核心和智能度等参数值的定量分析,总结出城市形态发展及演变的特征,准确判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从而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运用空间句法,对郑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30---2012年,郑州城市形态由方格网状逐步向环网结合组团模式发展;城市形态演变表现出明显的历史依赖路径;在拓展方向上,城市中心一直集中于主城区,并向东、西、南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村落,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研究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传统村落绵阳市魏城镇铁炉村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定量分析铁炉村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解析铁炉村"组团轴线式"的空间结构,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村落空间形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利用的新思路:应保护村落原有的空间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空间句法从空间认知角度定量描述城市结构形态,GIS具有卓越的数据分析功能和高效的地理建模能力,两者的结合将有利于增强GIS空间分析能力和深化空间句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量化研究.从功能和数据角度探讨GIS和空间句法的集成,并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为例,剖析了校园空间结构布局特征,解析了形态结构组织.  相似文献   

9.
以南通市濠河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分析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景区游憩空间进行量化与可视化分析,研究其游憩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为城市游憩空间建设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宏观上,通过实地调查与整体线段模型分析相结合,得出景区内游人最适宜步行距离为600 m,以此为整合度测算半径下,景区游憩空间活力较好;②微观上,景区各节点游憩空间活力与场地功能定位和周边道路等级有关,临水景观带主要与水系形态有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景区空间活力的因素为:地理、交通、植被与人文四大因素,由此可针对景区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判断待开发用地的周边空间形态,提出指向性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石河子旧城中心区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通过Depthmap软件模拟,建立旧城中心区的凸空间量化模型,从空间组织层面对中心区的开敞广场空间、半围合休憩空间和围合广场空间进行软件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开敞广场空间的通行人数和长时聚集人数最多,短时停留人数较多,空间渗透性、可达性和聚集性均最...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借助GIS软件支持,分别计算了1912年到2010年安庆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以及城市的用地扩展类型,分析安庆市近百年来的空间形态变化、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及方向、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探究安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为安庆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特色街区可以展现城市性格、打造城市名片,在城市双修的背景下,特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升级改造和空间活化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罍街的空间更新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对其更新前后进行视域和轴线空间对比分析,以期探寻街区升级在空间结构上产生的变化,并量化地解读街区更新在形态、视觉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形态多尺度描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空间拓扑关系是空间句法研究的基础.讨论了空间句法的系列变量,并以武汉市为例,提取武汉市的交通网络轴线地图,在GIS环境下讨论了不同尺度空间范围内的空间句法变量,得出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子,而集成度是描述空间可达性的直接变量.利用空间句法变量可以进一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对大遗址周边区域历史文化特性进行保护,对城市空间开发实施控制,实现大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融合,以城市形态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阿房宫遗址周边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房宫遗址周边区域空间肌理较混乱,空间形态的破碎化现象严重,在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中的功能角色不够明确.大遗址与其周边区域存在中心与场、相互依存、图底关系3种关系;大遗址周边区域承担着保护与缓冲、过渡与融合的角色;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整合,应着重于形态结构、道路与交通、绿化系统与开放空间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可为其他城市与其周边遗址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流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模型,并基于"精英空间"分析了城市新的空间极化产生的机理和结果.以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样本数据进行区位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探讨了信息时代新的城市空间极化现象.研究表明:流动空间通过精英空间来影响城市空间极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集聚,是人力资本、财富和科技知识的空间集中.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过渡带地区城市空间扩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主导因素不同,以处在农牧交错带的张家口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历史资料,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张家口城市发展演变历程,确定了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并提出影响城市空间扩张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张家口城市增长极经历了由上堡-下堡-火车北站-火车南站的迁移过程;城市面积从1975年到2013年扩大了5倍,其中尤以2004年以来扩张速率最快;空间扩展的方向以南为主;城市空间集中在700~800 m高程带上,并由早期的向城区周围的高地发展转向为2004年以来的向城南的洋河谷地蔓延.过渡带两侧所固有的区域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利用空间获取利益的方式,是城市空间扩展的根本动力.在边疆不稳定时期,过渡带特殊的地形条件符合域内首位城市军事防御的需要,催生了城的落地;异样的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农耕区和游牧区产生了商品交换的需求,催化了市区的发展;交通方式的改善加速了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加快了城市的生长;而政策的融通与否成为人口集散的的政治基础,影响着城市的兴衰.今后,过渡带城市对于生态要素有效流通的媒介作用将更为凸显,成为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自诞生伊始就与城市空间紧密联系休戚相关。该文以典型的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与西安城市空间的演进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局部及全局空间联动的逻辑语言,建立了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与西安整体城市空间的句法轴线地图,并重点选取集成度和智能度这两个重要的形态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聚居区空间与城市全局空间的拓扑关系变化解析,以及聚居区中心结构的变化剖析,探讨了鼓楼回族聚居区和西安城市之间协同演进的特征规律,证明了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内部空间网络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组织能力,并且聚居区内部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内外网络构成的耦合互动是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的保护和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