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侵植物加拿大蓬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 L.)原产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是一种典型的入侵植物.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加拿大蓬水浸提液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加拿大蓬水浸提液干扰了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水浸提液使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升高,蚕豆根尖细胞出现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滞后、多极分裂等异常现象,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加拿大蓬的水溶性化感物质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油樟水浸提液作用蚕豆根尖研究了油樟化感作用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樟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化感作用和浸提液浓度、作用时间有密切关系.在实验设计的范围内,随油樟水浸提液浓度的加大,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显著减小,而细胞微核率显著提高;油樟浸提液作用48 h时,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化感作用最强;油樟水浸提液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染色体断片和滞后染色体等多种畸变染色体,并使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分裂相减少.说明油樟化感物质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微核的产生,从而影响蚕豆根尖的生长和细胞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尾松枝条中提取挥发物,用GC-MS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物进行比较.固相微萃取法的提取物中鉴定出26种组分,其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桧烯、反式-石竹烯、异长叶烯;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物中鉴定出39种组分,其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异长叶烯、反式-石竹烯、莰烯.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化学成分不仅不同,而且相同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悬空气培养法和活体根毛试验,研究了土荆芥挥发油及其2种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玉米根毛发育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它们诱导根毛凋亡的效应.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玉米根毛的发育,降低其根毛长度和密度,根毛长度和根毛密度与处理剂量和处理时间呈负相关,挥发油的抑制效应最显著;诱导根毛出现细胞质固缩,FDA染色不着色等凋亡特征.处理12 h时,根毛凋亡率与处理剂量呈正相关,其中挥发油诱导根毛凋亡的效应最强.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不同处理组间、不同剂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缩小,当处理时间最长和处理剂量最大时,挥发油诱导的凋亡率小于其余3个处理组,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照组根毛衰老和高剂量挥发油导致根毛坏死.不同处理的化感效应由强到弱依次是挥发油、对伞花素+α-萜品烯、α-萜品烯、对伞花素;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的化感效应为挥发油的60%以上,二者是土荆芥挥发油的主效化感物质.活体根毛试验能较好地反映土荆芥化感潜势,在评估入侵植物化感作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黔产石南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贵州产石南藤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72种成分,鉴定出57个化学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0.71%.其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主要有:α-桉叶醇、香桧烯、γ-桉叶醇、δ-荜澄茄烯、β-丁香烯、4-松油醇、二环大根香叶烯、榧烯醇、β-蒎烯、γ-松油烯、α-松油烯、橄榄醇、α-蒎烯、(-)-β-榄香烯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培养瓶滤纸法研究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对伞花素(cymene)和α-萜品烯(α-terpinene)对玉米种子活力和根毛发育的化感效应.数据显示:1)土荆芥挥发油对发芽率和发芽势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效应,而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2)挥发油和对伞花素对玉米种子活力有显著抑制(P0.05),对伞花素的抑制效应为挥发油的17.92%;α-萜品烯对玉米种子活力有显著促进(P0.05),当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联合作用时,对伞花素削弱了α-萜品烯的促进效应.3)挥发油对玉米根毛发育有明显抑制现象,玉米根毛弯曲缠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对根毛长度有显著促进(P0.05).结果表明,在土荆芥挥发油对玉米种子萌发和根毛发育的化感胁迫中,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的作用较弱;对伞花素在挥发油抑制种子活力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采用微核实验,对吲哚乙酸、萘乙酸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3个指标.结果表明:在浓度较低时,与对照组相比,测试组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同时升高,呈正相关,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浓度较高时,有丝分裂指数与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呈负向关系.在任何浓度下,...  相似文献   

8.
桉叶油挥发性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收集桉叶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检测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分析鉴定出含量较多的17种化合物,其主要成份为1,8—桉树脑,α—蒎烯,香芹酮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红皮云杉自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 a生枝及针叶挥发物中共鉴定出16种化合物;2 a生枝及针叶挥发物中共鉴定出14种化合物,均为萜类物质.其中,4-甲基-1-(1-甲基乙基)环己烯、1S-α-蒎烯、β-月桂烯、异松油烯为两类枝及针叶共有的挥发物主要成分,α-水芹烯、龙脑为1 a生枝叶独有挥发性成分.红皮云杉自然释放的挥发物质对悬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强度因时间及配置结构而变化:清晨林带配置结构抑菌的效果最强,抑菌率最高可达89.74%.利用1S-α-蒎烯、β-月桂烯挥发物单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20μL/m L的1S-α-蒎烯可完全抑制大肠杆菌;50μL/m L1S-α-蒎烯、β-月桂烯可完全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0.
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检测了其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佛手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比浊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噻唑蓝法检测了其细胞活力.佛手叶挥发油含有40种成分,以d-柠檬烯、γ-松油烯、对伞花烃、α-蒎烯、β-蒎烯为主要成分,其中d-柠檬烯和γ-松油烯的含量分别占50.53%和24.05%.佛手叶挥发油对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摩氏摩根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2.1,6.8,7.2,13.7和19.3 mg/mL;佛手叶挥发油对Hep3B,HUVEC,Huh7,SP2/0,A549和PANC-28等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野生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从江苏野生菊科植物艾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76个峰,其中鉴定了68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89.72%,主要成分为苦艾醇(25.87%)、桉树脑(20.37%)、1R-α-蒎烯(3.39%)、蓝桉醇(2.73%)、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2.34%)、石竹烯(2.03%)、莰醇(1.43%)等,另外甲酸异冰片酯(1.34%)、匙叶桉油烯醇(0.72%)、塞瑟尔烯(0.56%)、萘嵌戊烷(0.54%)、檀紫三烯(0.53%)等首次在艾叶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超临界CO2萃取巨尾桉叶挥发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8h,萃取压力40 MPa.在此条件下,巨尾桉叶挥发油的实际提取率可达7.86%.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2个峰,鉴定了其中35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3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中α~蒎烯占24.78%,桉油醇占45.57%,α~松油醇占2.51%,乙酸松油酯占8.34%.  相似文献   

13.
邓恩桉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邓恩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比较二者的化学成分。邓恩桉叶挥发油油相部分的得油率为3.67%(以干重计),其中确认了52个组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7.04%,油相部分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4.71%),其次为香树烯(9.10%)、γ-松油烯(8.87%)、α-蒎烯(7.67%)等;水溶性成分的得油率为0.85%(以干重计),其中确认了36个组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83.52%,香树烯(19.40%)和蓝桉醇(15.67%)是水溶部分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GC-MS分析秀丽海桐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秀丽海桐(Pittosporum pulchrum Gagnep.)叶中的挥发油,应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从秀丽海桐叶挥发油中分离出51个组分,确认出其中的3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29.27%)、β-蒎烯(17.84%)、坎烯(3.90%)和桃金娘烯醇(3.60%)。确认的37种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为综合利用巨尾桉果实,考察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巨尾桉新鲜果实和干果实挥发油,利用溶剂法分别提取巨尾桉鲜果实和干果实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果实挥发油得率为2.28‰(以鲜重计),主要成分有乙酸松油酯24.97%、α-松油醇24.95%、异龙脑12.89%、葑醇4.57%、桉叶醇3.85%和蓝桉醇2.97%等;干果挥发油得率为5.96%。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43.05%、(1R)-(+)-α蒎烯21.12%、乙酸松油酯12.71%、α-松油醇6.12%和莰烯3.38%。鲜果中油脂得率为1.75%,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29.01%、棕榈酸23.0%、花生酸8.78%、硬脂酸6.56%和肉豆蔻酸5.17%。干果中油脂得率为5.0%,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39.36%、棕榈酸19.01%、硬脂酸8.62%、花生酸6.51%。挥发油中的α-松油醇和乙酸松油酯是高价值香料成分,脂肪酸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16.
赵付安 《河南科学》1999,17(3):278-280
利用汽车发动机排放废气暴露处理蚕豆幼苗,结果诱导出蚕豆叶尖细胞微核效应,且在一定时限内,废气作用时间越长,这种效应越强。证实了汽车发动机废气对植物细胞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快速简便、完全自动化鉴定天蒙山皇菊中挥发油的分析方法,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天蒙山皇菊挥发油共鉴定出5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82.448%。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8-桉树脑(12.44%)、右旋-樟脑(9.209%)、左旋-α-蒎烯(8.597%)、合成右旋龙脑(6.172%)、β-水芹烯(5.642%)和乙酸龙脑酯(4.861%)。  相似文献   

18.
巨尾桉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巨尾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巨尾桉叶挥发油油相成分的得油率为0.6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7.65%.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9.70%),其后依次是α-蒎烯(22.03%)、α-松油醇(11.76%)、龙脑(5.78%)和乙酸松油酯(4.60%)等;水溶性成分的得油率为0.8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87.14%,异戊酸(15.03%)、1,8-桉叶油素(10.75%)、α-松油醇(9.85%)是水溶部分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化感作用是入侵植物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机制之一.为了深入探讨加拿大蓬的化感机制和入侵机制,以蚕豆为材料,采用悬空气法研究了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和果胶甲基酯酶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在加拿大蓬挥发油作用下,蚕豆根的生长受到抑制,根缘细胞存活率下降,根果胶甲基酯酶活性升高,但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这种促进效应逐渐降低.这些结果说明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具有致死效应,从而抑制了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铀尾矿浸出液对蚕豆(Vicia faba)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铀尾矿浸出液对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核酸酶活性及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铀尾矿浸出液达到一定剂量时均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数增加,微核数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多,说明铀尾矿对蚕豆幼苗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铀尾矿对蚕豆种子的萌发率没有影响;铀尾矿促进幼苗的生长,低浓度比高浓度明显;低浓度铀尾矿浸出液对核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浓度则抑制.当铀尾矿浸出液浓度逐渐增大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图1,表4,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