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甘肃定西地区67a(1937—2003年)的月降水、气温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月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陇中半干旱区月降水变化率在-5.45~2.58ram/10a之间,1977年以前降水以增加为主,1977-1997年降水减少突出,1998年转为全面上升.夏季(7月)降水在1998年之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春季(4月)降水趋势与7月相反.6月降水增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主要在1977年之前和1998年之后,降水周期谱与其对应.各月气温以升高为主,变化率在0.018~0.424℃/10a之间,2月增幅最大,振荡周期复杂,3月存在降温趋势,振荡周期简单.  相似文献   

2.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利用1951—2001年10个代表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51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和季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用Mann—Kendall法对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突变进行了检验,并对日降水量分级别讨论了各等级对总降水量贡献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1)该区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分别有显著减少和增加的趋势;(2)除夏季外,其余各季和年的降水日数均为显著减少,且年降水日数减少的突变发生在1977—1978年之间;(3)由于年降水量的微弱增加和年降水日数的显著减少,导致年降水强度的显著增加,且年降水强度的突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4)年降水强度增加主要是由于暴雨(日降水量≥50.0mm)对降水总量贡献的增加,而暴雨对降水总量贡献的增加又是由于其对降水日数贡献的增加,因为暴雨本身强度的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赵玉柱  高振岭  赵猛  王磊 《科技信息》2012,(6):449-449,450
大兴安岭漠河地区位于我国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近30年来,漠河地区气温增加显著,特别是冬季增温幅度较大,虽然近30年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近10年来,出现极大和极少降水的幅度增加。随着气候变化,漠河地区缓坡的湿地出现了退化,灌丛和白桦入侵显著,而在一些低洼地区,由于多年冻土退化,出现了树木倾倒的现象,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这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必将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无机氮对增温和降水改变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北站野外长期增温和降水改变控制平台, 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对增温和降水改变的响应。结果表明, 增温使铵态氮降低 47.5% (p = 0.001), 硝态氮降低 46.1% (p = 0.021)。降水的改变对无机氮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 增加降水使铵态氮增加 74.7% (p = 0.046), 硝态氮增加 154% (p = 0.017); 减少降水使铵态氮降低, 对硝态氮无显著影响。铵态氮、硝态氮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土壤温度无显著关系。这表明增温和降水改变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湿度而不是土壤温度影响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因此预测, 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 土壤湿度的增加可能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无机氮的可利用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非生长季降水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选取内蒙古羊草草原不同放牧管理历史下的2块样地(中度和过度放牧样地),测定丰雪年份和一般年份的主要植物物种组成、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以及降水利用效率,分析内蒙古羊草草原生产力与降水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降水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和降水...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区日降水气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重庆地区4个气象台站(沙坪坝、开县、万州、酉阳)1961~2000年的40a.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拟合日降水的数学期望、变差系数及分布函数,对重庆地区日降水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重庆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日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变率增大的地区,日降水量差异较大,同时暴雨频次有增加的趋势;拟合日降水的概率密度呈负指数分布,表明日降水仍以小量级为主.  相似文献   

7.
分析2003—2015年宁夏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情况。根据宁夏区域24个气象站1990—2015年日降水资料,用统计方法,对逐年降水量、月降水量、降水日和月雨型占比进行分析,研究26 a宁夏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大部分月降水量、降水日数增加,小雨、中雨出现的概率增加,大雨和暴雨出现的概率减少。对宁夏人工增加降水作业效果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降水量可能增加或者减少.迄今,降水量的改变对该区域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我们还知之甚少.为此,本研究通过完全控水防雨棚,开展了降水梯度实验,探究该生态系统碳交换(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随降水量变化的响应轨迹.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降水量从100mm增加到500mm,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和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GEP)均显著提高,这些过程均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响应.NEE、ER和GEP的饱和点对应的降水量分别为350mm,200mm和275mm.从响应率的变化斜率看,降水量减少(275mm的处理)的效应显著强于降水量增加(275mm的处理)的效应.变异来源分析说明,随着降水量的改变,群落生物量是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的首要影响因素,可以解释NEE、ER和GEP变异的30.89%、41.90%和40.60%,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只能解释NEE、ER和GEP变异的11.51%、7.78%和9.28%.上述结果为我们理解和预测未来降水变化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发育阶段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福建尤溪楠木(Phoebe Bourmei Yang)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楠木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含碳率为42.64%-51.45%,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0-100cm土壤层含碳率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随林龄增大,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贮量均逐渐增加,决定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也逐渐增大,成熟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10.32t/hm^2,分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1.67倍和1.26倍.  相似文献   

10.
以洮儿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洮南水文站1960—2016年日径流数据,采用改进退水系数后的Chapman-Maxwell法对流域日径流进行基流分割,并在分离径流事件的基础上,探究径流事件对降水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洮儿河流域降水、径流与基流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径流、基流与降水均检测到减小突变;基流维持径流过程的连续性,基于日径流序列,共分离出72次径流事件,均由多次降水导致,降水总量显著影响最大径流、最大基流;受土壤含水量和流域储水量等因素影响,径流对降水的响应具有明显的阈值特征.因此,在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深入理解水文过程动态变化与生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河流生态的保护和恢复.本文研究结果可加深不同流域产流机制和径流对降水响应的理解,为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1.
准格尔旗气候波动与粮食生产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准格尔旗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水热因子,粮食单产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气候波动对粮食生产变化的制约关系,在目前旱农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中,降水多寡的年际变化是导致粮食生产不稳定的根本原因,降水的分配状况可加强或削弱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邹瑾  李君  高理 《山东科学》2023,(4):104-113
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多尺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山东省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百分位数相对阈值法分析月尺度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出现在夏季7、8月,年频率均在40%以上;各地年频次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年频次和极端降水量增加,除秋季外各季均增加,冬季增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各地极端降水普遍增多增强,年际变化明显增大;夏季和冬季极端降水强度明显增强,其中,鲁中、鲁西南、半岛等地夏季每10 a增加10~20 mm,冬季各月增加20%~50%。可见,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降水不稳定性普遍增加,更需加强暴雨洪涝、暴雪等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末次冰期极盛时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昕  王明星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0):1074-1080
利用计算土壤及植被碳密度的一个简单数学模型,根据全球环流模式(GCM)模拟21000a前的末次冰期极盛(LGM)时气候状况,对当时陆地生态系统碳库进行了估计.GCM模拟结果显示,LGM时全球陆地平均温度比现在低4.2℃,平均降水低0.2mm@d-,那时碳储量比现在低372Pg.敏感实验显示,LGM时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很大,特别是降水的变化对碳库的影响巨大.平均陆地降水量减小(或增加)1%,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将减小(或增加)约45.6Pg;平均温度每上升(或降低)1℃,陆地碳储量将减少(或增加)44P=g.在设定温度变化为-4.2℃的情况下,如果平均降水减小量由0.2mm@d-1,变为O.4和0.6mm@d-1,则碳库减小量将由372Pg变为652和782Pg.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维持内陆河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大气降水作为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其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会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19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构建了最大1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和非常湿天降水总量等极端降水指标,通过采用多种极值概率分布模型探讨研究区极端降水指标在频次、强度和贡献率方面的变化,从而为分析极端降水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基于GEV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得出研究区超过5年一遇的最大1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非常湿天降水总量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增加更为明显;研究区极端降水强度在2000年以后也明显增强;在极端降水量对年降水总量的贡献率方面,近年来石羊河流域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黑河流域上游呈现增加趋势、中游和下游以下降趋势为主,疏勒河流域上游和下游呈现增加趋势,中游则以下降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公园内外固碳服务与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2种服务类型在公园内呈现增加、而公园外受城市化过程持续影响呈现降低趋势;3)受降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扩大等因素影响,公园内外的产水量与营养物输出量等均呈现增加趋势,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缓解;4)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主要是产水服务与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娱乐和文化服务之间,空间上在城市不透水地面周围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是将土地经过机械整地,耙平耙细,平播为1m的大垄,在每条大垄上机械种植双行玉米.应用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地温,保水保墒,免除中耕,显著提高产量.在玉米制种田中应用该技术,玉米籽种色泽光亮,籽粒饱满,产量比常规增产20%以上,降水好.解决了北方寒地中晚熟品种在制种过程中籽粒不饱满、色泽差、降水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区1996-2005年酸雨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艳 《广东科技》2006,(6):34-35
1、前言 国际上公认降水标准pH值为5.6,而且以降水的年均值作为衡量酸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如果降水pH值在5.6-5 0范围,为弱酸性,酸雨的危害不明显,可认为无害;若pH值在5.0-4.5范围时,降水为酸性,对敏感地区可能有长远的影响;若pH值在4.5-4.0范围时,降水为重酸性,有潜在长远危害;若pH值小于4.0,降水为严重酸性,对生态环境有直接危害。酸雨对森林、农作物、水体和土壤乃至人群健康等方面都会造成长远的潜在危害。广州地区是我国确定的酸雨控制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陇南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其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和敏感性.选取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人文因素建立了陇南脆弱地域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域生态脆弱程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陇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度为0.18,属轻度脆弱区.14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为重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大于0.30;1992年以后,为轻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小于0.30,且逐年下降.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化.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环保政策的有力支持,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1991年、1996年和2003年宁波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发现:由于宁波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1991年~2003年宁波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扩大,耕地和牧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引起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下降.宁波市1991年总生态服务价值为1272482万元,1996年为1263708万元,2003年为1267332万元,从1991年至2003年13年时间共减少了5151万元.就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ESVf)分析,气体调节、侵蚀控制、生物多样性、原材料和娱乐文化在增加,而气候调节、水分调节、土壤形成、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在减少.敏感性分析表明,宁波市ESV相对于生态价值系数来说是缺乏弹性的,说明研究可信。  相似文献   

20.
基于14个CMIP6全球模式的6—8月降水历史数据、不同情景下的降水预估数据以及CN05.1格点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以及非参数转换模型,对CMIP6降水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辽宁未来夏季降水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机器学习模型有较好的降尺度能力,XGBoost模型的降尺度能力优于随机森林模型.(2)基于XGBoost模型的辽宁未来时期夏季降水在不同情景下均呈增加趋势,降水增加趋势在SSP5-8.5、SSP3-7.0、SSP2-4.5、SSP1-2.6情景下依次减弱.(3)不同情景下降水突变均发生在21世纪中后期,且在突变后呈上升趋势,降水呈现显著增加的区域也有所增多.(4)无论在突变前还是突变后,SSP5-8.5情景下降水增加趋势均较其他情景明显,在21世纪末期增加趋势达到了0.05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