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植物叶片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生长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珠芽蓼、扁蓄、车前、鹅绒委陵菜、蒲公英和藜等六种植物叶片内部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由低到高的增加,植物叶片内部结构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些植物的叶片随着海高度的增加逐渐加厚,栅栏组织层数的增多;(2)有些植物的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叶肉细胞间隙加大,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3)有的植物在叶表皮上的角质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厚,柔毛增多,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采用DSC差式扫描量热仪测定不同温度下耐冬(Common Camellia)、大叶冬青(Ilexlatifolia Thunb.)和碧玉(Fes.Rub.ew.Jas.)3种植物叶片的比热容,并得到不同温度范围内叶片比热容与温度间的近似关系式。通过对比分析比热容曲线得出结论:耐寒植物叶片比热在-4~0℃温度范围内快速增长,在0℃达到峰值,在0~2℃温度范围内急剧下降,随后比热容随着温度升高而小幅度上升;虽然耐寒植物叶片比热容曲线相似,但不同耐寒性植物叶片其比热容峰值差异较大;非耐寒植物叶片的比热容在生长温度范围内呈二次函数关系平缓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充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口区和相对清洁对照区(西华师大新校区)不同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Pb、Cu、Cd、Zn)含量分析,研究了植物大气环境污染指数,探讨了重金属含量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和大气中污染指数正相关.植物叶片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可较好和客观地指示市区大气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该研究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A:一谈到植物的颜色,首先在脑海里反应出来的都是绿色。这全都是叶片中的叶绿素搞的小把戏。植物叶片中负责吸收光能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只会捕获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只会捕获蓝光,而那些无人问津的绿光就被叶片反射回来,或者透射过去。在温带地区,一到秋天,很多绿色的叶子都会变黄,枫树和黄栌的叶子甚至变成了火红。  相似文献   

5.
以叶片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植物长势、叶绿素等为指标,分析施用0.2kg/m^2、0.4kg/m^2、0.6kg/m^2等不同浓度的复壮剂(NSR)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及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草坪产生的节水与延绿效果。结果表明:施用NSR对草坪植物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影响。施用NSR用量控制在0.2kg/m^2可以更好地减缓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流失。与对照组相比较,NSR对植物叶片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方面影响并不显著,说明NSR不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速率。  相似文献   

6.
竹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对系统分类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4种竹子营养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的研究。通过对同一竹种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的横切与纵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大多数竹种的同一竹种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叶片的结构无明显差异,刚竹属则存在一定的变异,特别是梭形细胞的有无。但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其主脉维管束的数目有显著的差异;(2)梭形细胞与胞间隙同时存在于叶片中;(3)横切面上泡状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组的数目在种间及种内均有一定的差异;(4)横切面上叶肉细胞壁的褶皱情况不能完全代表其立体构造;(5)叶的解剖构造在属间无明显的界限。因此,单一地将竹子叶片某个部位的解剖构造的资料应用于竹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其价值不大,只有在搞清楚它们结构的变化模式后,对系统分类才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印迹制片法和成像系统,研究校园绿化植物叶片气孔大小、密度、气孔指数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科内不同植物的气孔密度差异不是太大,仅个别存在明显差异。蔷薇科植物气孔密度在(117.812-360.449)个/mm2之间,其中,月季气孔密度最小,石楠气孔密度最大;木犀科植物气孔密度在(165.498-730.715)个/mm2之间。实验中的几种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因为植物生长环境因素或营养因素造成。实验中各植物气孔的大小长度集中在(20-30)微米之间,各科之间变动范围不大,仅印度橡皮树这一热带移植植物气孔较大,在50微米左右。  相似文献   

8.
文中研究了不同pH(2.5、4.5)模拟酸雨对4种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4种木本植物离体叶片经pH 4.5模拟酸雨处理7 d后未出现可见伤害, F_v/F_m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而在经pH 2.5 模拟酸雨处理7 d后,叶片均出现了明显的可见伤害,其中黄果厚壳桂的可见伤害程度和PSII受损程度较其他3种植物小. 经pH 2.5或pH 4.5的模拟酸雨处理后,黄果厚壳桂叶片光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II)大幅度降低,同时PSI环式电子流被激发,这可能是其提高自身抗酸能力的主动调节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黄果厚壳桂的抗酸雨胁迫的能力高于其他3种木本植物,酸沉降可能会提高南亚热带森林群落中黄果厚壳桂的相对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植物叶片SOD活性分析及植物抗性等级的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50种绿化植物的SOD活性,并以叶片SOD活性为指标,依(X±SW)统计原理划分植物抗性等级.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的SOD含量,证实灌木的SOD活性高于乔木;阔叶树高于针叶树;幼叶高于成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热带云雾林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及2021年对21个20 m×20 m固定样地内DBH≥5 cm木本植物进行群落学调查,测定个体、物种和群落水平的植物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对功能性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与2011年相比,2021年热带云雾林土壤全氮(TN)、有效氮(A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SOM)、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显著减少.空气最高温呈上升趋势,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最低空气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对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2011年负荷值较大的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有效氮及最低空气相对湿度,2021年负荷值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最高空气温度及最低空气相对湿度;(2)与2011年相比,2021年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厚度在个体水平显著增大,比叶面积显著减少;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茎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在物种水平显著增大,茎可溶性糖含量、叶全磷含量显著减少;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茎全氮含...  相似文献   

11.
玉米安全生长季节的探讨董庆超(河南大学出版社475001,开封)玉米(ZeamgysL.)它属于C_4植物,其叶片的光合强度对低温特别敏感,气温若低于4℃其光合强度极其微弱;气温在4~10℃时,其光合强度仍很低;气温超过10℃时,其光合强度随气温的升...  相似文献   

12.
试管植物的玻璃化现象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本文通过对香石价试管正常苗和玻璃化苗茎叶的解剖结构的观察比较发现:二者共同表现为通气组织发达;叶表皮细胞单层,表皮细胞上具有泌水组织(水孔)等等。与正常苗相比:玻璃化苗叶片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叶片厚而长,维管组织发育不完全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玉林市植物叶片中氟含量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高氯酸对植物叶片中氟化物含量浸取,以柠檬酸钠-氯化钠-冰醋酸所组成的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PH控制在5.0~60之间,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植物叶片中微量氟,并简述TISAB对测定[F-]的影响文中采用了标准曲线法计算试样中的微量氟,其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并得出化肥厂的芒果树、南瓜藤受到污染,其氟含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化肥厂属于氟污染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兰州市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和滨河路两处研究区4种常见园林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测定了叶片厚度(TL)、上(下)角质层厚度(CTUE、CTLE)、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TPT)、海绵组织厚度(TST)、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P/S)、叶片结构紧密度(TLS)、疏松度(LLS)10项叶片结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4种园林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均是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大于滨河路,表明滨河路植物所处的环境较为干旱;叶片解剖结构在两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旱柳为等面叶,其余3种植物为异面叶,且植物的TL、TPT、P/S、TLS均是滨河路大于甘肃农业大学校园,而TST和LLS均是滨河路小于甘肃农业大学校园. 10个抗旱性指标在4种园林植物间有较大差异,变异...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具有多种抗盐机制以适应高盐环境.本文以采自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滩涂的19种红树植物为实验材料,探究盐腺在红树耐盐中的作用.利用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观察其叶片的表皮结构,发现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美国大红树(Rhizophora mangle)、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萌芽白骨壤(Avicennia germinans)、桐花树(Parmentiera cerifera)、阿吉木(Aegialitis annulata)等9种红树叶片表面具有盐腺,而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拉贡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和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等10种红树没有盐腺.通过对相同生境下19种红树成熟叶片表面及内部Na+含量的测定发现,老鼠簕、无瓣海桑、白骨壤等有盐腺红树叶片Na+含量及Na+分泌量均较无盐腺红树高.这些结果表明,具盐腺的红树具有积累盐分的特性,也通过盐腺把过多盐分分泌到体外而适应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16.
拟南芥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拟南芥对不同Cd2+浓度处理(0、20、40、60和80 μM)的生理响应,以探讨Cd2+对植物的毒性效应及植物的耐性机理.结果发现,各浓度Cd2+导致拟南芥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植物根部细胞DNA出现明显的损伤,拟南芥生物量及根长也显著降低(P<0.05),表明Cd2+对拟南芥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产生了严重的胁迫效应.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在60和80 μM时处理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高Cd2+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拟南芥体内丙二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Cd2+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在60 μM时处理效应显著(P<0.05),表明Cd2+胁迫导致其膜脂过氧化效应.在全部Cd2+处理下,拟南芥体内谷胱甘肽和植物螯合肽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类黄酮、花色素苷等酚类物质也随Cd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并在高Cd2+浓度(60和80 μM)下处理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拟南芥通过积累具有活性氧抗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提高其对Cd2+的耐受性.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深入研究Cd2+对植物毒害的分子机制以及植物对Cd2+耐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PP333(多效唑)对油桃生长、生理动态变化和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或土壤施入PP333,均可显著地减小油桃单叶面积,增加叶片厚度;抑制新梢生长,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促进花芽的形成。其中叶面喷施PP333表现药剂吸收利用率低,发挥作用前的“呆滞期”短(15d左右),抑制新梢生长的持效期也短(1.5~2个月),而土施PP333则表现药剂吸收利用率高,“呆滞期”长(25~30d),持效期亦长(达一年之久)。此外,本文还对PP333在桃树上的施用方法、时期和剂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9种菊科杂草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法,研究了9种菊科杂草在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蓟、加拿大飞蓬和清明菜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组分明显变化,在胁迫24-48h时出现分子量约60kD的干旱诱导蛋白;胁迫时间对白蒿、苦荬菜、马兰、泥胡菜、天名精、黄鹌菜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改变有极显著差异,胁迫浓度对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改变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临汾地区三种常见旋花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扫描电镜对临汾地区旋花(Calystegia sepium(L.)R.Br.)、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和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L.)三种植物叶表面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三种植物间的差异,并结合染色体和花粉形态研究,验证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打碗花属的两种植物旋花与打碗花亲缘关系更近些,说明把旋花和打碗花划分到一个属,并各自成为独立的种,把田旋花另归于旋花属的科学性,从而为旋花科的分类鉴定提供比较形态学佐证,为研究探讨旋花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南方绿化常用的8种桑科榕属植物: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印度橡胶榕(F.elastica)、黄葛榕(F.virens var.sublanceolata)、黄金榕(F.microcarpa‘Golden Leaves’)、小叶榕(F.microcarpa)、柳叶榕(F.celebensis)、高山榕(F.altissima)、菩提树(F.religiosa)的抗逆性,采集它们的叶片制成玻片,观测叶片解剖构造。9个观测指标包括叶表面上、下角质层厚度,叶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叶表皮气孔密度,气孔长度。观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之和为81.384%(〉70%),可以代表原始因子所代表的大部分信息,其中以叶片厚度对贡献率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橡皮树和黄葛榕单独各成一类,其它6种植物共同组成一类;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得到8种植物抗逆性顺序为:橡皮树〉小叶榕〉高山榕〉黄金榕〉垂叶榕〉菩提树〉柳叶榕〉黄葛榕,这一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好地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