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类自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塑人文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实现从“依附型”向“独立型”、从“软弱型”向“能力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人的人格转变。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自我发展的理想目标,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人文关怀之所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全面领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通往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开创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人的片面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实质就是人的和谐,人的和谐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内外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的阐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必然联系,且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古代中国的“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及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分析对比,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发展观点的进步意义,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的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同等重要。只有形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及其关系问题的思想的科学理解,才能科学把握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因此,要切实把促进和实现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高度重视培养人的人(教职工)的全面发展。此外,还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把对学校发展终极目标的追求内化为全校上下的共同行为,并且在“服务社会作贡献”过程中,提升促进实现学校发展终极目标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突出并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途径。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完整学说。在当代中国,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理论。江泽民阐述了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本身的主体因素即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和能动因素。非主体条件主要是: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充足的自由时间和周围人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了深刻阐述,为新时期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指明了方向。本文试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观点,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本文分析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分别是:第一,体制条件即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物质条件即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第三,文化条件即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四,政治条件即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社会条件即高度发达的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第六,自然条件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七,时空条件即充足的自由时间;第八,同化作用即周围人的发展;第九,主体条件即人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杜会,就是不断地化解和消融各种矛盾和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又要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还要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这一纲领性文献的发表使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因果关系,如何促进二者协调统一发展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和谐统一发展,它主要包括人的身体发展,人的智能发展,人的个性品质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处理好治身与治心、量变与质变、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不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完成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保证,是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在理论上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政工作理念,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注重个性的发展。在实践中要坚持正面教育,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将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努力增强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并始终坚持的主导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眼点。从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内容和特点入手,论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自我实现"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从不同的立场提示了人自身发展之谜,构成了理想的目标,从而出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简要介绍与评价,拟就人性的由来,人的发展的动力以及在个体的发展中受动性与主动性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必须从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上去把握,同时还要消除必要的认识误区,明白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相对性。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从而在实践中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