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讽刺名著。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思想是这部小说的特征,特别是讽刺手法的运用,增加了小说的批判力度。该小说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特别是夸张比较突出。本文着重从小说的夸张和对比的讽刺艺术加以论述阐释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洪耀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21(1):70-72
以往的讽刺小说讽刺范围明确而狭窄,而《围城》的讽刺之光则无所不在,可以说是不放过任何人、事、物,构成了丰富博大的讽刺世界。同时,《围城》集讽刺作家所采用的各种技法于一身,讽刺技法丰富多彩,不仅与幽默、喜剧合流,还运用锐利、俏皮的语言,道出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哲理,呈现出机智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师陀的长篇讽刺小说<结婚>有着独特的文体,即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小说的上卷属于独白讽刺,而下卷是叙述讽刺,师陀进行文体转变是由于小说中讽刺力量的一度减弱.他巧妙地整合了独白讽刺和叙述讽刺两种文体,并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达到了讽刺文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范进中举",可以看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以客观的态度,以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并进行合理的夸张,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谢智香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3):62-64,68
《徐霞客游记》作为一部对地名学有重要贡献的著作,记载了数以万计的地名。文章从《徐霞客游记》所记地名使用修辞的命名艺术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活用词语用、文言文词语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三、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相似文献
9.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言长篇小说的高峰。鲁迅先生曾盛赞《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无一贬词,而情伪为毕露,足称讽刺之书。现就《范进中举》一文的讽刺艺术简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小说《儒林外史》一直被看作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本文认为,单纯地把该书看成一部讽刺小说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不尽符合作者吴敬梓的原意和小说的实际。细察该书,“善善恶恶”应是吴敬梓的创作意图之所在,作品中既有不少讽刺、批判的内容,也有大量肯定、赞颂的内容,仅仅把注在前者而忽略后者甚至是不适当地夸大前者,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12.
《远大前程》完成于1861年,是狄更斯晚期重要作品之一。文章从叙事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分析了《远大前程》这部历史作品的叙事艺术,并对文中不同叙事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考究了作者在《远大前程》中叙事技巧的巧妙应用并肯定了其叙事手法的独特性和开创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的结构和人物性格中运用的讽刺技艺,充分显示了简·奥斯汀是一位小说大师.并以此对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用看似愉悦、美丽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实则充满讽刺、批判与幻灭的世界.工业社会的发展,形成一个为科学技术所控制的世界,人成为非人,消费主义盛行使人忘了幸福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世界公民》通过一个东方哲学家从伦敦写给其东方朋友的123封信,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面貌。作者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英国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徐霞客游记》有关徐霞客游历宜州所经过的路线,地点的记载,综合考虑明代宜州的交通地理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我们在把《儒林外史》称为“讽刺杰作”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它的写实性。《儒林外史》的讽刺,主要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准确的透入人物深层心理的刻画来完成的。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素来不以为有何不妥、有何深意可究的事情,经过作者的提炼和描摹,有时加上漫画式的夸张,便清晰地透出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 相似文献
18.
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 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 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 以及公事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 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 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 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以及公事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讽刺喜剧《吝啬鬼》与《看钱奴》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里哀和郑延玉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不约而同地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对悭吝人作了经典刻画。运用相似的技巧,塑造了各自心目中的吝啬鬼形象,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也带来了永远的理性恩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