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考察闵凡利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闵凡利在审美追求上建构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审美乌托邦,在现实关怀上专注平常小人物的生活点滴,在审美与生活之间找到了想象与现实的平衡点。在冷静的审美空间中,佛是智慧的集中代表,既无处可求,又无处不在,是作品审美空间的坐标;莲花具有多元的象征意义,构成了小说审美空间的亮点;“善州”是经常出现的一个特定区域,成为故事发生和人物出场的重要平台。在小人物的底层叙事中,清官是重点塑造的对象,表达了作家希望通过清官政治实现政治文明的意愿;小人物、生活琐事等常被忽视的人与物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表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2.
浅议《理发》的文本叙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拉德纳的小说《理发》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直接引语为文本叙述语言,真实而极具口语化特征的叙述语言给读者带来了逼真的听觉体验。而叙述者既是超故事层的讲述者,又是元故事层的参与者与审美对象。通过对叙述者主观不可靠性的真实还原,小说为读者创造了宽广的情感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温情的"田园牧歌"派乡土小说承续了20世纪沈从文和汪曾祺乡土浪漫叙事的艺术风范和美学风格,但是刘庆邦等的创作更多地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多元与无名的一种突破,在现代化洪流和速食文化面前,"感性的乡土"是对现实的一种有意义的想象.同时,作家的主体性退却也是不言而喻的,感性的、表层的民间和谐文化掩盖了乡村生存的苦难本相,疏离了现实的审美意识缺乏向历史、文化、人性的纵深开掘更为广阔精深的文学空问的魄力.因此,此类创作虽然"起承"了京派的审美理念,但是却不能将其审美意识"转合"为直面苦难的现实现照,其问的断裂必将局限了创作的格局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饶舌的哑巴"是理解李洱小说文体风格的关键,在他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中,故事主人公、叙事人及文本风格都显现出这一特质.这是作家对现实荒谬、人生虚无的体验式把握,也是他深深包藏在怀疑精神之中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审美原则与现实原则之间的关系,这是当代乡土小说一直面临的困境。对乡土中国现实和历史的“苦难”存在的焦虑成为主导情绪支配着作家和批评者,它不仅使作家的创作呈现出种种问题,也导致批评的方向产生巨大的偏差。阎连科的《丁庄梦》以一种简单、富于象征性的结构和语言给乡土小说带来新的启示,也为乡村重大题材的书写展示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圣经故事包含着非常明显的男权思想:在开篇中就凸现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女人是祸水的思想,且整个圣经故事是以男性英雄为主线来描绘基督教历史的,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男权思想、夫权思想表现得更加充分,作为影响范围极大的宗教故事包含的男权思想,对世俗世界男性社会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女性经历了更加深重的苦难和更加漫长的解放历程。  相似文献   

7.
幻想性民间故事(童话、寓言)产生于神话之后,是劳动人民对现实世界不满,对理想世界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艺术表现,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期待”。巴渠民间童话中的精灵故事、魔法故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自的艺术个性,往往以“超人间力量的形式”来反映人间的生活和斗争。在那些看似荒诞的民间童话中,以浪漫的幻想、奇妙的情节揭示了平凡的真理,体现了巴渠劳动人民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物质生活条件中产生的崇高美德和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8.
"问题+故事"是阙迪伟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反映社会问题是阙迪伟小说内容上的显著特色,简单或复杂是阙迪伟小说反映社会问题的两种形态,多姿多彩的故事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阙迪伟之小说不至于给人以重复、单调、乏味之感。"问题+故事"这一创作模式,赋予阙迪伟小说生活味浓、可读性强等优势,但也带来了囿于生活、缺乏创新之弊端。  相似文献   

9.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虽然很是久远了,其故事在现今也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历史终是一面明镜,使人在反观自身所受苦难与凌辱的历史足迹中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将更加奋然前行,努力开辟出适合自己生活的广阔道路,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宠儿>是莫里森最受关注和争议的小说.宠儿在小说中是一个身份模糊的人物,其经历穿越时空,其身份具多种可能性于一体,具有形与无形、具体与抽象于一体.小说作者通过对宠儿及相关人物的描写和故事的讲述,向读者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了美国黑人的苦难历史,有力地抨击了奴隶制的罪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时期小说思潮之一的新写实小说以"生活流"的方式,书写庸常的生活,表现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还原被遮掩的现实。它们宛如一支"原生态"交响曲,作家们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奏鸣主题,再由对琐碎生活的体验开始抒情,其间掺杂着谐谑与反讽,全曲的结尾则表现了坚忍与豁达的生活态度。在当代文学史上,新写实小说以具有亲和力的感性审美,顺应历史,感应现实,真诚地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原貌。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是鲁迅作品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尤其是其语言的运用,建构起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本文力图通过对《故事新编》语言使用上的特色从表层到深层进行深入剖析,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新编》所蕴涵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格非注重历史在小说世界中的想象性实现,他的小说大都可以纳入先锋历史小说的范畴。格非在悲剧中反思历史,在虚构中呈现真实,在隐喻中超越现实,试图展示生命深处的人性本质。格非在历史中探求人性升华的可能,在苦难中寄寓精神救赎的希望,这种对历史和生命的终极关怀,启迪着我们去追寻遥远精神家园。格非先锋历史小说所体现的批判精神和诗性品质是文学在市场化年代应该坚守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故乡》作为一个窗口,是联结着鲁迅小说审美风格总体的,这风格是凝重的,它不断地超越着生活的直接性,而负载着历史的深蕴。《故乡》在鲁迅的小说中,又是充满了内省性体验的。同时它以沉郁、凝重和白描的体构成“有意味的形式”。在历史的筛选中,这篇小说的价值和审美意味仍在深化着。  相似文献   

15.
《正道》是作者积若干年的官场经验和写作修养精心打造的一部小说。通过唐鸿垠的官场经历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丰富的文化心理内涵,展示了与灰色的官场现实和灰暗的官员心态迥然不同的世界。作品故事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有特色、有,锗味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6.
“那一天他说起来吧”、“耶稣在加利利海面上行走”、“摩西的手杖”、“可以说是去到了死荫的幽谷”、“我当时就知道他是我的喜悦我的救赎”……我只要一翻开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会立即察觉到类似的《圣经》典故和故事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被美国当代著名评论家克林斯·布鲁克(CleanthBrooks)称为“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基督教作家之一”②“的福克纳在其第一部成功之作《喧哗与骚动》中.大量运用这样的《圣经》典故和故事.试图沟通世俗生活与宗教神话传说.竭力把现实与历史对位,以冀“显现”③小说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17.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余华的《活着》都真实地表现了人生的苦难,而两个民族对苦难的承载却呈现出迥异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文化样态,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命哲学意蕴,对现实人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中的遇仙故事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其一,遇仙而两情相悦,人仙相恋。这类作品中作者对仙界的描写实际是对现实世界的美化,人仙相恋的故事所体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对忠贞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作者以状写仙家之景作为逞才炫艺的荃蹄。其二,遇仙而看破红尘,弃世修道。这类作品多为具有讽喻意味的寓意之作,侧重于通过否定现实世界表现神仙道教绝欲出世的思想,仙人的形象多流于类型化和概念化,作品不以展示艺术才情为目的,而以现实批判和宣教布道为旨归。唐前小说中人仙相恋的遇仙故事,在形态和内容方面对唐传奇中遇仙故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