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鄂东北虽属汉族聚居区域,但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形成了该地区人们独特的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性,也使得该地区的“年文化”与其它汉族地区的“年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东北“年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如人类一样,鸟类中也存在着“方言”。形成鸟类“方言”的主要原因是鸟类不同地理种群的鸣声模式发生变异,就好像我们人类一样,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而且异地语言之间也难以沟通。美国宾夕法尼亚  相似文献   

3.
“西口”随历史变迁而不断转移。“西口”最初指杀虎口,后因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原因而转移至归化城,随着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和甘肃沿边地区的汉族人民出口向长城外蒙古地区迁移的扩大和深入而渐泛指。  相似文献   

4.
有“阶层”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和“资源”向少部分人倾斜,这是阻碍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建设橄榄型社会,最大的问题来自“既得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苗族习惯法“依直”的起源和形成的原因,并介绍了“依直”的内容和验戒执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 ,“后发现代化效应”是中国倾向于政府干预的深层次原因 ,要破解民族地区的“政府干预情结” ,政府需要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的人文生态 ,实行因俗而治 ,打造“手段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7.
中国姓氏的音变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很多姓氏当中.在今天中国境内,以“虎”作为姓氏的人群大多数是回族,一些地区的少数汉族也姓“虎”.“虎”字本音读"hǔ”(上声),而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威宁、云南昭通一带的回族,其姓氏“虎”的发音则在当地音变为“māo”(阴平).经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对当地的调查,笔者发现,西南地区“虎”姓读音改变的原因有很多说法,至今学术界和民间都很难形成定论.笔者试图将此问题与回族在西南地区特殊的生存图景联系起来,从族际交往的角度对“虎”姓音变的原因提出思考,同时指出,回族“虎”姓音变现象是回族积极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生存环境、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大理“洋人街”的田野调查,结合白族地区商贸发展脉络中的相关史料和商贸传统,对白族街市进行文化人类学角度的透视。以此探讨“洋人街”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民族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思考现代商业社会中的“人本关怀”命题。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民工荒”现象。本文围绕“民工荒”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着重揭示了“民工荒”对我国未来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是两块特殊的地域 ,在周族的心目中地位很重要。“二南”是亚热带气候区 ,在此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本文用地理学方法、分析探究了“二南”排位在首的原因 ,揭示了其经济形态和文化风俗形成的因素 ,目的在于向人们说明环境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地旋风般的政局变化让人们再度关注拉美这个曾一度“欣欣向荣”、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爆发危机的地区。是什么原因使拉美至今都没能走出“无间暗道”的尽头?  相似文献   

12.
回民小调、河湟“花儿”与陕北“信天游”在河北、山西以及西北广大地区互相渗透交汇,形成了一种彼此交错分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音乐文化交融格局。  相似文献   

13.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4-17
<正>大国博弈正在显著影响着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作为进攻方的美国,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持续以所谓“印太战略”为抓手,在地区层面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即使是乌克兰危机的升级也未能迟滞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这是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而“印太”的战略态势将“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  相似文献   

14.
“间歇性喷泉”实验及热力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形成的一种奇物“喷泉”——“间歇性喷泉”形成的原因,发现了形成“间歇性喷泉”的必要条件是:化学反应的放热量大,化学反应产物的热容量小,同时,根据热力学原理提出了调节“间歇性喷泉”间歇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连作家群”命名依据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连作家崛起于中国文坛,形成了一个富有成就、特色和内涵的作家群。通过对“大连作家群”之形成、基于地域风格的文本题材同一性和作家普遍的现实主义作风格三大要素的分析,论证了“大连作家群”命名的科学性。“大连作家群”的形成不仅丰富了区域文学内涵,也为文化基壤相对薄弱地区提供了促进文学文化良性互动、增强整体城市文化实力的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经济“全球化”,在旧中国曾有很大影响的“洋泾浜”英语逐渐被“新洋泾浜”汉语以及“中式英语”所替代。这两者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新洋泾浜”汉语和“中式英语”的对比,论述了两者的形成原因和语言特点,提出了在新的“全婊化”的时代,对“新洋泾浜”汉语以及“中式英语”应采取不同的态度。“新洋泾浜”汉语不能全部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相反应尽量避免使用“中式英语”。这样才能在对外交往中最大程度地达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探讨孟浩然诗歌“清”的特色和形成原因,通过对其诗歌“清”之蕴涵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马克思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理论观照,认为孟浩然诗歌“清”是其对隐逸生活长期向往之清高思想情感的表现,而此思想情感主要受其出身经历、家乡地理历史背景和儒、道、释之超脱世俗的思想以及仰慕陶渊明和魏晋风流等的影响形成.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非智力型”差生的特点,分析了“非智力型”差生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转化“非智力型”差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庄子》“道”“德”观童坚强(92中③)《庄子》“道”的思想是道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庄子》道的思想时,发现其中“德”也自成一个体系,与道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首先,庄子提出德思想的原因。《庄子》道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的...  相似文献   

20.
袁世传 《科技信息》2009,(14):313-313,308
本文通过对电子阅览室“网吧化”现象的描述,探讨“网吧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止电子阅览室“网吧化”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