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庄竞夫  冯瑞贞  张璘 《镇江高专学报》2004,17(4):108-109,118
空间观念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它的变化会直接引起画面技法的改变,美术流派的变更,以及欣赏观念的变革.论文主要通过对三种不同的现代主义绘画空间构成的分析,阐述从传统到现代绘画的空间观念的几种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内部结构 ,而且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颠覆。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打破了美与丑 ,文学与非文学 ,能指和所指的界限。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清晰可辨 ,而是既异中有同 ,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均是唯意志论哲学的主要代表.前者是直觉主义艺术理论的创始人,而后者和他有着师承关系,这就必然导致二人的文艺理论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其主要不同点表现在艺术价值论、艺术本质论和艺术发生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通过对中、俄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特点的对比性历史研究,揭示出中、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准备的若干特点,进而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的经验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对立,地理阻隔,文化学术交流十分不易,南北书风截然不同。而南北朝书体观念之间的差异及种种特征、变象,都能在南北朝士族文人所处的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以及由此而生的观念意识中找到某些发生学上的原因和本质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先锋文艺思潮主要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创作观念的影响,当然这种选择与接受是全方位的借鉴与吸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方法。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意识流、荒诞意识、审丑观念、寓言与变形、生存困境体认、叙述策略等具有现代性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都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现代性的选择与契合”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外域因素和重要契机,本文主要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对新时期先锋文艺思潮创作过程进行考察:重视内心体验的创作发生论,追求主体“被动”的创作构思论,倾向“向内转”的创作叙述论,构成了“选择与契合”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儒学性善论作为国人社会心理的核心部分,马克思主义人性论需与之融合方能融入国人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性善论认为人生而即有区别于禽兽的善性,并称此善性为人性。此善性作为苗芽,需后天培养才能长大;又因人生而亦有不合于人性的兽性,故需后天的修身养性,人才能成为一善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则将人的全部生理—心理本能均视作一般的人性,又将人能动的实践的生命活动视为人的类特性。一般的人性作为潜能存在于每人身上,通过人能动的实践的类特性,在后天得到发展与实现,此即具体实现的人性。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能够将性善论的积极方面吸纳进自身,同时亦能为性善论人性更好地实现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西服饰体现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我国以儒道为基础而形成的主流哲学和美学思想,使我国的服饰在造型上强调和谐、对称、统一、平面裁剪的表现手法,服饰图案精致细腻,色彩淡雅柔和。西方崇尚人体美,在塑型美学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着重表现人体美的立体裁剪服饰,以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表现出非对称性和不协调性的造型方法,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当今,我们应把中西方服饰形态文化和造型观念进行比较使之相互融合互补,力求运用简单的形式语言,在服饰造型设计上表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方面比较了萨特社会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不同 ,使人们认清萨特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 ,从而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方面比较了萨特社会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不同,使人们认清萨特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从而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文论对文学功用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西方对文学功用的认识是多元的,向纵探挺进的;而中国则是一元的,封闭型的。其原因在于: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思维方式及文论本身的差异对人们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中西文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文学课程应采用多角度观照的方法,将中西文学的比较引入教学内容。比较可以使学生确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学的特征与意义,寻找出它们在世界文学发展中的特定地位,探索世界文学发展的规律,从而建立起人类文学的总体意识。本文以中西神话、小说、文学史的若干比较为例,说明了比较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文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元典”精神。但二者存在的环境不同,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运用的侧重点、具体的观点、概念范畴、话语系统、运行的方式和所处的地位等方面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被学者们引入中国。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契合,从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开拓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字体设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增多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汉字的研究和字体设计开发方兴未艾。由于中西文字发展历史和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汉字与拉丁文字在字体造型设计和审美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文章从分析中西文字体的演进入手,探究中西文字体设计的不同特征和共同点,阐述了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向,旨在通过对中西文字体设计的系统比较,对汉字字体设计形成有效借鉴,促进汉字设计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来概括20世纪女装的总体发展趋向——“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机能性、简约性、抽象性与时尚的国际性,“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表现性、平民性、细节的精致性、传统的再现性与反叛性。同时简要分析了形成“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战争与经济危机等因素,简要分析了形成“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信息文化带来的冲击、自我意识的提高与文化的传承等因素。最后指出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共同基础是哲学意义上的人本意识与科学意识,并指出了人本意识与科学意识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中的不同侧重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角度,揭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与文学忧患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从中西文学、文化的对比中,探讨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以及忧患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确定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碰撞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日益突出的位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呈现出各不相同的艺术样貌、个性特征,但其母题却始终如一,那就是--中国现代主义诗人最关注的是与个体生存、民族生存相关的一系列现实主题.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由于个人、民族的生存空间的迥异,这一共同的母题呈现出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心理定势反映着文化,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了彼此思维方式的不同。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应从文化与哲学基础着手,使双方文化各显其更为光彩、独特的一面,以达到彼此间了解和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普遍的层面,要深入到不同文体进行研究。通过对英汉论说文的广泛调查,发现英语论说文的显性衔接率为89%,汉语论说文的显性衔接率为79%。汉语论说文显性衔接率并不因汉语重意合而很低;英语论说文也像汉语论说文一样可以省略部分句际连接性词语。英汉论说文衔接机制的最大区别是汉语论说文显性衔接度的不平衡性,有的语篇很高,少数语篇很低;英语论说文各种语篇的显性衔接度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