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能源汽车的试验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充分展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世博园区内交通"零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但是,锂资源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大规模储能的低成本要求。镁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容量、储量丰富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不溶性有机负极材料的新型镁基双离子电池(MgDIB)。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有多种,但其中之一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不成熟、成本昂贵,是20年之后的技术”。2007年1月,汽车和动力电池专家Menahem Anderman博士在美国参议院能源与资源委员会作证时下此结论。再说,中国也没有氢燃料电池反应所必需的铂。  相似文献   

4.
曹清彬  陆洋  王保国  刘凯 《科学通报》2023,(15):1861-1863
<正>“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新能源和储能设备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而绿色新能源的研发,同时需进一步加快储能技术的发展.可充电电池是解决目前储能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锂电池虽然是目前最有效的能源存储设备,但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锂离子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也逐渐接近于其理论上限.而且有限的锂金属资源,且易挥发、易燃和有毒有机电解质的使用更加限制了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1].因此,下一代大规模电化学储能装置亟待需要在高比能、可持续、低成本、易回收和高安全等维度上寻找新的突破.水系可充电电池可满足以上要求,且因其绿色环保和组装简单等优势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汽车就要来了吗?这一提问已持续了十几年,也让人着实失望了十几年。被“忽悠”了十几年的民众逐渐失去了兴趣,对众多预测和许诺也感到麻木。  相似文献   

6.
李永  宋健  杨捷 《科学通报》2012,(27):2599-2606
新能源汽车电池膜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池膜主要分燃料电池膜(发电装置)和动力蓄电池膜(充放电装置)两类.随着电池膜材料工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研究膜材料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质子交换膜材料、锂电池隔膜材料和镍氢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汽车电池膜材料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讨论了新能源汽车电池膜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14,(10):F0004-F0004
##正##为了展示清洁能源汽车未来的引领作用,9月3日,创新征程——2014新能源汽车万里行(上海站)发车仪式在上海汽车博物馆正式启动。此次新能源汽车万里行车队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荣威品牌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组成,分南北两线,行程超越10000多公里,涵盖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这次"万里行"也是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不同气候、路况等环境下的一次"大路考"。在发车仪式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干频透露,为了加快上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09,(1):F0002-F0002
杭州市桐江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96年,是当地首家以股份制形式举办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0余年来。学校坚持“产教结合,优势互补,滚动发展,互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办职业学校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二个省级示范专业和三个市级示范专业,并与一大批企业建立了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9.
上帝关上一扇门,总会打开另一扇窗。新能源已经席卷而来,酝酿着颠覆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也许下一个世纪,石油汽车时代就会像"石器时代"一样,成为教科书上的历史名词,新能源——将开创成本廉价、清洁环保、永动机式的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     
黄晞  汪广仁 《科学》2002,54(3):51-52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称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被通俗地称为新能源.其实太阳能、风能等,人类很早就已开始利用,这里把它称作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而言.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区分也是相对的,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成为常规能源.如核裂变,过去是新能源,现在由于技术基本成熟,许多国家已把它看作常规能源.上述这些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被作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上帝关上一扇门,总会打开另一扇窗.新能源已经席卷而来,酝酿着颠覆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也许下一个世纪,石油汽车时代就会像"石器时代"一样,成为教科书上的历史名词,新能源--将开创成本廉价、清洁环保、永动机式的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市场德尔菲法,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专家发放两轮问卷征集技术需求清单:向社会专家和国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专家发放两轮德尔菲调研问卷,对问卷进行回收、处理和分析,得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课题清单;对关键技术课题对我国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度、预期实现时间、我国目前的研发水平、能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能否形成产业化、技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技术课题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该研究对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3.氢能的开发利用 在众多的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热值高、无污染、应用面广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 前苏联在1989年成功地将液态氢用于重型飞机的飞行。德国的科学家计划在本世纪末让第一架用氢气驱动的“空中客车”飞机飞上蓝天。美国已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以氢气为动力的汽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计划把一种光合细菌——红螺菌带上太家,用它所放出的氢气来作为能源,供航天器使用。这种红螺菌生产成本低,生长繁殖快,在农副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14.
锂电池牵引电动汽车产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关键。汽车动力电池难在“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3个要求上。要想在较大范围内应用电动汽车,必须依靠先进的蓄电池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月,上海电力大学(原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校区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正式运行,这是全国首批、也是上海唯一入选国家能源局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该项目运行以来,通过集成先进技术、智能管控等使能耗降低1/4左右。尽管这项示范还只是在大学校园范围内,但是其  相似文献   

16.
何雅玲  李印实 《科学通报》2022,(19):2113-2114
<正>氢能可再生、零排放且能量密度高,其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基于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未来将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大规模利用的理想能源互联网媒介.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于21世纪初已将氢能产业提升至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制定氢能发展政策,明确氢能产业地位,持续支持氢能技术研发,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和多领域应用.我国在《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明确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列为15项重点创新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市场正在销售一款名为“飞越”牌的飞行汽车,然而销量并不是很好,因为这款汽车体积庞大,看上去有些笨.荷兰一家公司宣布,他们开发出了更加轻盈的“帕尔”飞行汽车.这种地空两栖的汽车没有像“飞越”汽车那样采用硕大的机翼,而是采用更轻的旋翼. 按照飞机的分类,“飞越”汽车像是传统的轻型客机,而“帕尔”汽车像是直升机.我们都知道,直升机要比普通飞机更轻,就是因为它采用了旋翼.为了更好地控制平衡,“帕尔”汽车也安装了尾翼.由于采用了旋翼,“帕尔”在公路上被当做汽车用的时候也比“飞越”要小得多,因为“帕尔”的旋翼基本上可以缩到车顶,尾翼收缩后的体积也很小;而“飞越”的机翼需要折叠起来堆在汽车两旁,这不但大大增加了汽车的体积,还遮挡了乘客观看路旁风光的视线.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9,(3):4-4
最近,一项超音速汽车计划在英国伦敦发布。汽车超音速?没错,这种名为“警犬”的汽车正在设计中,计划到2011年创下每小时1609千米的汽车最快速度。“警犬”由火箭和喷气发动机同时驱动,它将促进汽车制造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例如开发出轻质但超级耐磨的轮胎和智能悬浮系统,从而能胜任持续的超音速行驶。“警犬”的设计者们希望以这一创新计划“激发新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各种新技术、新能源闪亮登场,就连高高在上的太阳,也被“邀请”下来,为其“增光添热”。  相似文献   

20.
司机的“千里眼” 装有“千里眼”的汽车示意图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特别是由于恶劣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建议发明一种仪器,我叫它“千里眼”。将这种仪器安装在汽车的前都,在汽车运行当中,使它以汽车为中心,向周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千里眼”接收后,即判别障碍物与汽车之间的距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