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期钧瓷年代是金世宗大定时期(1161-1189)至章宗明昌时期(1190-1196),即十二世纪后半期,是汝瓷向钧瓷的过渡期。其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禹州白峪三处。钧釉铜红斑技术的发源地,首先出现于严和店窑,然后才传到豫西各地。"钧瓷"概念需要做历时性纵深辨析。  相似文献   

2.
古钧瓷起源的指纹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3石钧瓷等样品用于中子活化分析,测定每个样品中36种元素,从中选取7种指纹元素,用指纹元素的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古钧瓷釉和胎的起源,研究了古钧瓷与古汝瓷相近的起源关系,少数现代钧瓷与古钧瓷接近,多数与古钧瓷疏远。  相似文献   

3.
钧瓷文化资源包括钧瓷艺术及工艺流程、钧瓷文物及珍品、钧窑遗址、神垕古镇、钧瓷文献资料、现代钧窑、钧瓷艺人、钧瓷精神等。依是否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来划分,钧瓷文化资源可归入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两大领域。钧瓷文化事业是钧瓷文化产业的基础,而钧瓷文化产业又可为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和氛围,促进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重点发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钧瓷的特点优势和市场的需求,调整钧瓷生产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积极推动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刘建华  谢建忠 《河南科学》1996,14(4):387-391
利用穆斯堡尔谱分析技术,配合热分析,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等方法,对现代仿古钧瓷的釉料和胎料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到了现代仿古钧瓷的釉料和胎料在烧制过程中的相变规律;并初步了天兰钧瓷的呈色机理。  相似文献   

5.
钧瓷文化资源在市场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钧瓷文化研究滞后;钧瓷社会认知度偏低、品牌优势不明显;缺乏创新创意;市场定位不准、营销不力;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企业经营不规范、管理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钧瓷旅游配套设施薄弱、资源整合不到位、集成开发不足。鉴此,需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强钧瓷文化及产业的学术研究;提高钧瓷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打造"禹州钧瓷"强势品牌;明确钧瓷市场定位,优化产品结构,加大营销力度,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钧瓷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推动钧瓷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钧瓷核心竞争力;整合力量,集中优势,培育钧瓷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钧瓷文化创意,助推文化创意、科技成果与钧瓷产业和市场的对接;大力发展钧瓷文化旅游,促进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全面转换。  相似文献   

6.
钧瓷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草创和理论构建两个阶段。钧瓷的早期记载与考古研究由专业人士或陶瓷大家完成,钧瓷理论构建和文化普及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人员以河南本地的陶瓷工作者、文化界人士、钧瓷爱好者或钧瓷艺人为主,从出版的钧瓷图书种类看,既有以考古发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专著,以钧瓷工艺流程为主的技术专著,也有以普及钧瓷知识为主,兼有研究色彩的大众读物。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钧瓷文化的研究均显滞后。钧瓷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仍需进一步梳理;钧瓷研究的领域应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钧瓷研究应注重科学严谨,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7.
古钧瓷和现代钧瓷的指纹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 30个古钧瓷、现代钧瓷的釉和胎等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 36种元素的含量。从中选取 7种指纹元素 ,用指纹元素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古钧瓷釉和胎的起源。结果表明 ,这批时间跨越6 0 0年 ,釉色迥异 ,出自众多不同窑口的古钧瓷有着长期、稳定、基本相同的原料来源。初步分析了古钧瓷与古汝瓷相近的起源关系。发现现代钧瓷少数与古钧瓷相似 ,而多数与古钧瓷疏远  相似文献   

8.
口述科技史引起传统技艺科技史述一场“眼光向下”的革命,引领我们建构起一种以一线钧瓷艺人和匠师为主体的、更接近历史实际的钧窑科技史框架体系。要完成这样一种史学使命,一要走进“历史田野”,借重“活态”的钧瓷艺人的技艺口述,完成建构迈向人民的钧瓷科技史书写;二是参与史述的知识分子应当走向钧瓷技艺的田野实践,结合科技文献、匠师口述,从体验化、经验性的钧窑工艺实践中获取钧窑科技的真实材料,由此建构迈向人民、走向“历史田野”的真实可靠的钧窑科技史体系。  相似文献   

9.
郅敏 《中州大学学报》2003,20(3):122-123
钧瓷艺术是中国珍贵的传统化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语言。现代陶艺是当代中国艺术领域新的课题。以钧瓷材质为媒介的陶艺创作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文化特色建设需与地方特色、资源等优势紧密结合.钧瓷产业发展对许昌经济文化特色建设至关重要,但其面临行业科技装备水平普遍不高、产品档次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高层次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鉴此,地方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支持和引导钧瓷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加强境内学校的钧瓷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创新型钧瓷技术人才,进一步打造“钧瓷名片”,加大钧瓷创新力度,以推动钧瓷产业的整合与开发,促进许昌经济文化特色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11.
作为视觉艺术的钧瓷造型,平衡对称、虚实对比、韵律节奏是其基本表现形式。对钧瓷造型艺术的形式之美的探索实践,旨在进一步提升钧瓷造型艺术的美学意蕴,彰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力求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钧瓷在世界陶瓷史上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钧瓷命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艺术审美为手段,以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语言为载体,将其文化内涵恰当地表示出来,这既是钧瓷营销之必需,又有引领人们发现美、享受美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钧瓷的命名不但要求造成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要凸显其亮点,产生"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功效,使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寄予微妙的情趣,获得审美的愉悦。钧瓷命名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体现在钧瓷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命名上。  相似文献   

13.
禹州市为河南省重要的古陶瓷产地之一,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故乡。作历经十年的考察,在禹州市苌庄乡发现唐代古瓷窑址15座,是河南全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古瓷窑群。最可喜的发现是每座瓷窑都兼烧唐花釉瓷,这不仅说明禹州是唐代花釉瓷的发祥地,而且也为研究钧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窑群实例。  相似文献   

14.
钧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与汝瓷、官瓷、哥瓷一样属青瓷系列,烧制过程中发生的窑变使之成为一种非同寻常的彩瓷,窑变造成的钧瓷釉面上的图案、色彩与纹理令其呈现出独一的风貌。本文在讨论钧瓷起源、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窑变现象及窑变效果的自然天成性、独一无二性、不可控制性与不可预测性所造就的钧瓷独具一格的艺术美质与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5.
神垕钧瓷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始于建国初期,到本世纪初发育成熟。通过对神垕钧瓷特色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演化运作过程的历史考察,可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风起的区域“名”文化或特色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性运作机制和运转逻辑,同时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本理论的社会学框架。  相似文献   

16.
钧瓷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在神重封闭的社会体系上开辟了一条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钧瓷与神垕经济的发展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为现代神重钧瓷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虽然只烧造出汝瓷的初级品,但民国时期的汝瓷烧造活动是在汝瓷发源地进行的一次具有开辟意义的全新探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汝瓷的全面恢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相关口述史料的研究发现,民国汝瓷烧造是出于“求利”思想、源于民间的自主行动,呈现出烧制者是“政府精英+钧瓷艺人”组合、资金全部来自于民间、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采取师徒传承方式等特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李照光、李绍初、苗绍华、刘玉瑶等人的历史贡献,细致分析了汝瓷恢复过程中所运用的钧瓷相关烧造技艺。通过考证认为民国时期严和店瓷厂的厂名应为“民生瓷厂”而非“复兴瓷厂”,并发现同时期在该厂附近还存在“吴建山瓷厂”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钧台窑作为官窑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少量传世器物及近年来出土的窑址残器,还是让世人了解了在造型和装饰上趋于完美的钧瓷艺术。宋代官钧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体现在本真之美、釉质之美、色彩之美和造型、线条之关四个方面。宋代钧瓷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世和后世贡献和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9.
禹州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古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独产于河南省禹州市,因禹州建有夏朝举行开国大典的钧台而得名。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色入选皇家贡品,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尽管钧瓷的产生是生活的、实用的,但随着钧瓷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精神指向日益明确,再加上烧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完善,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钧瓷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产生,北宋时期其工艺逐步成熟,金元时期钧窑系形成。经历了明代的衰落后,钧瓷在清代由仿制而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再铸辉煌。钧瓷的兴衰除了其自身特殊的工艺因素外,也受时代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干预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