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黄金辉向志将他近几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汇集拢来,加以选择,编为一集。题曰《人之忧 人之乐》。细审书名,可以觉察到,他的创作有一种文学观念作指导,他有自己的经过慎思而建立的报告文学观。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的锅炉沸腾。生活场景迅急地变换着。人们的观念迅急地变换着,大家都有某种紧迫的心情,在观察,在思考,努力把握历史潮流的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告文学获得空前的繁荣,许多优秀的,引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家在敦煌》的创作独具特色,在当前伪文化、假文化和泡沫文化造成的文化混乱中,该作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由此而生的“行业报告文学作家”或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3.
夏刚 《世界知识》2008,(12):25-27
作家钱钢在其1986年发表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中,揭示了一个令人战栗的诡秘现象——北京所处的北纬40度一带,是世界上的大地震多发带。据美国地质调查所汇总的古今大地震丧生人数排行榜,逾10万的11次依次为:(一)1556年中国山西、陕西地震,83万;(二)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地震,28.3万;(三)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  相似文献   

4.
理由同志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崭露头角的报告文学作家。几年来写了二十多篇作品,一九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报告文学专集《她有多少孩子》,得到社会好评,其中《扬眉剑出鞘》、《中年颂》还获得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相似文献   

5.
安娜  薛朗 《世界博览》2013,(5):68-70
在国外"打黑工"、刷盘子多数是事到临头、迫于无奈。聪明的留学打工族自有丰富的选择。学生在校外打工从来都不新鲜,但漂泊他乡的留学生们打工的种种艰辛,是在国内读书的学生假期体验生活时见识不到的。上世纪90年代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对这段生活有详尽写实的刻画。有人甚至戏谑道:此剧一出,中国出国率立马下降。简而言之,出国"打工"太辛苦,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都有大批的出国学子在抱怨打工生涯的艰辛。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中国报告文学有过两次辉煌的经历,第一次是二三十年代的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为代表的报告文学热,第二次便是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开端的新时期报告文学再度兴盛。报告文学的两次繁荣,都出现于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件频频爆发的时期。报告文学以其紧扣时代风云变幻步伐,及时发掘最新事物矛盾的新闻性和熔铸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文学性,赢得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喜爱。它的生命力正来自其大众性。在最近这第二个繁荣期,报告文学应时代的需求勃而复兴,一批批优秀作品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7.
常华 《科技智囊》2006,(5):12-13
「世界被抹平了」,趋势大师弗里曼(T.L.Friedman)用最简明的句子描绘,他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举了生动的例子说明这个现象。小时候他常听爸妈说:「孩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可不同了,他告诉女儿的是:「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世界高校国际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据统计,201 1年中国赴英国留学生已经突破9万,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高达15万人,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2%。在美国,每年发放给外国留学生的H1 B工作签证约有6万份,其中三分之一被中国学生拿到。不难想象,"留在当地就业、拿绿卡"也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心中的美国梦。纵观各国,留学生能否留在当地不光与各国的留学生就业政策有关,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对哪些人才紧缺的职业有需求。因此,如何谋得一份好工作,就要从留学生选择专业开始。本刊编辑部联手《美国留学我做主》的两位作者,对美国高校留学专业进行深度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2月2日,《人民网》刊登了题为《中国人出境游四十年:从"一生一次"到"周末出国"》的文章。其中报道:2014年中国内地出境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中国游客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群体。出国旅游,大家都会事先做一些"功课",比如,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社会治安状况、疫情、所住饭店提供的服务内容等基本情况,以及海关对出入境所携带物品的规定等。如果随团旅游,旅行社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13,(18):10-10
出国素质有问题,还是标准没有一视同仁?一些中国游客抱怨在国外遭遇不友好对待,但是出国旅游越来越受中国富人一^的推崇。去年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了102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40%。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表示,目前中国游客是全球旅游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副总理汪洋的活被刊登在了《人民曰报》,他指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是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机构的义务。"汪洋副总理建议当局  相似文献   

11.
郎朗 《世界博览》2009,(14):68-69
对十几岁出国的留学生而言,继续做中国人,还是彻底做个外国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需要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3,(2):9-9
英国《卫报》报道,一位来自英国的留学生来到广州上学,很快,他就观察到死记硬背在中国式教育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记忆,而非理解.成了教育体系的主要目标。而存西方人眼中,这种做法比较陈旧。”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安然教授解释说:“尽管西方人认为背诵和理解是相互排斥的,而中国人却倾向于把它们看成有关联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命题。地方文化在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来华留学生应当充分依托甚至融入地方文化语境,以便更好地学好汉语并运用于日常交际;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含地方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能够以一种“他者叙事”的视角实现中华文化的“软传播”,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陶坚: 两年前,同样在《世界知识》杂志组织的一次讨论中,我提出,中国国力上升未能在国际影响力上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崛起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中心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这两年里,我和我的研究生针对这一现象,围绕国力的结构和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其中就涉及我国在软实力、公共外交、留学生教育、大众传播等方面有待改进的问题.今天举办关于中国智库建设问题的讨论,我认为很好,希望通过这次研讨,把对中国的软实力、国际影响力以及智库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中国心     
苏原 《世界知识》2014,(16):74-74
<正>今年3月底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时,我有幸亲耳聆听了他对旅德华侨华人、留学生以及中资企业员工代表发表的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感触至深的是习大大针对留学生说的一句话:不出国留学还体会不到什么是强烈的爱国心。上世纪90年代我刚出国工作的那些年,说实在的,中国在国外的存在感并不强烈。每到一处,当地人看到我们通常都会问:你们是日本人吗?你们是韩国人吗?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的憋屈和别扭是身在国内的同胞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16.
使史铁生声名远扬的,是他那篇以赤诚的态度抒发了对知青生活全身心爱恋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不过,真正纠缠着史铁生,使他的笔触不知疲倦地耕耘的,则是那生命缺憾者的世界。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如果文学真的象滨田正秀所说的,不过是“用语言表现在现实的贫困面前所燃烧着的生命的神秘之火及其变化过程的艺术”,那么,史铁生的  相似文献   

17.
外国人士反映中国抗战的报告文学在艺术上具有新闻性和写实性的特点,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融批判、战斗、革命于一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的足音未远之时,承其余绪而写的不少悲剧中,受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以下简称《赵》)影响写成的悲剧《中国孤儿》(以下简称《中》),已成为今人耳熟能详的中法文化交流的结晶之一。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赵》悲剧,从18世纪30年代流传到法、英等一些西方国家,现今又以改头换面的《中》的悲剧形式回到中国舞台,形成一种影响回返的现象,其运动轨迹呈“循环式”。在这种颇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中,伏尔泰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他  相似文献   

19.
简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创作的继承者。当他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接连两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他决定还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平凡的世界》.此时我国文坛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风起云涌般地席卷全国,冲击着作家的创作.而文艺理论界和批评界的一些人又过分夸大了这些新思潮、新流派的作品,他们开始贬低甚至排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出了“现实主义过时论”。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路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决不人云亦云,附庸新潮.他首先客观冷静地正视我国文学发展的这个现实,即:文学形…  相似文献   

20.
来华留学生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工作。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为世界各国培养优秀人才,是传播中国文化,发展中国同各国之间的世界友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类别也日益多样化,这些都为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促进来华留学生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