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玲 《科学世界》2007,(11):37-38
自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创立以来,这个举世闻名的世界顶级奖项已经走过了百年路程。2007年10月,新一轮诺贝尔奖得主揭晓,来自美.德、英、法四国的6名科学家分享了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三项大奖。这是全世界人民给予这些杰出精英们的最高荣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发展的制度和人文支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月初,整个世界又一次迎来诺贝尔奖发布季。今年,欧美9位科学家摘得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桂冠,成果分别是"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光  相似文献   

3.
我们被信息所困惑,每一天似乎都有必须考虑的新发现产生。虽然这些新事实与问题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但是我们的注意力仍不能偏离前人的脚步,这将会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科学目标及努力。本书介绍了四位伟大的人物——E.A.V贝林、R.柯赫、P.埃利希和E.梅奇尼科夫,虽然他们的一生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是,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4.
任雨 《世界知识》2008,(21):29-29
从10月6日开始,诺贝尔奖陆续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一名德国人和两名法国人分享;物理学奖被三名日本人拿走,其中一人是美国国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钱永健除有美籍华裔的身份外,还是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10,(11):13-13
日前,举世瞩目的2010年度诺贝尔奖正式揭晓,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6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三大奖项。  相似文献   

6.
●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费里和克拉格·米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10月3日,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莫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10月4日,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科恩伯格,以表彰他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10月9日,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菲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10月12日,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土耳…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世纪回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诺贝尔逝世103周年纪念日———1999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 ,在斯德哥尔摩庄严的音乐厅里 ,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仪式。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本特·萨姆尔松首先致辞 ,他回顾了从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奖在即将结束的整个20世纪里 ,为促进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造福人类所作出的积极贡献。随后 ,瑞典国王向1999年度的获奖者颁发了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1999年的自然科学奖 :物理学奖得主是荷兰的两位科学家———霍夫特和韦尔特曼 ,他师生俩解释了物理学领域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为粒…  相似文献   

8.
夏晓风 《科技信息》2010,(30):185-185
截至到2010年共有18位日本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7人获物理学奖;7人获化学奖;1人获医学或生理学奖;2人获文学奖;1人获和平奖。他们是:  相似文献   

9.
10.
11.
《科技潮》2008,(11)
日前,举世瞩目的2008年诺贝尔奖正式揭晓.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的9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三大奖项。其中.美籍华裔科学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成功问鼎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13.
《今日科技》2002,(2):20-21
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康奈尔(E.A.Cor-nell)、威曼(C.E.Wieman)和德国科学家克特勒(W.Ketterle),因在稀薄碱金属原子气体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和对BEC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而获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康奈尔1961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曾获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和国家标推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1994年起任天体物理实验室联合研究所(JILA)研究员。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威曼1951年3月26日生于美国俄勒冈,197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土学…  相似文献   

14.
10月5日至12日,2009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相继揭晓。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一天举行。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科学》2009,(5):144-144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相似文献   

17.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11,(11):42-43
2011年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项揭晓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于10月初尘埃落定,来自多个国家的7名科学家共享此盛誉。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的贡献,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布赖恩,施密特以及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认可度更高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中国依旧在等待“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前沿科学》2013,(4):85-87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W.Schekman和ThomasC.Su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的基因有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其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点突变、缺失突变、染色体组大片段删除等,相关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基因沉默和基因捕获技术等,为生命科学、基因组学和疾病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美国科学家Mario R. Capecchi,Oliver 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Martin J. Evans因基因打靶技术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