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必峰 《科学通报》1989,34(13):1039-1039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RNA合成方法的研究,但收率甚微。本文报道一种快速、简便合成RNA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DNA模板和一特殊结构的引物,以核糖核苷3′-三磷酸作为底物,在大片段DNA聚合酶存在下,RNA链从引物3′端沿模板聚合,生  相似文献   

2.
杨智 《科学》2015,(2):29
据英国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2015,doi:10.1038/nsmb.2959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革实验室的李兆勇等人发现一类新的非编码环状RNA,在细胞核内调节亲本基因的转录。非编码RNA是指细胞内不编码蛋白质却行使多种生物学功能的RNA,而环状RNA大多为非编码RNA。李兆勇等人通过交联和免疫沉淀方法找到111种与RNA聚合酶Ⅱ(PolⅡ)有关的环状RNA,并对其中两种circEIF3J和circPAIP2进行了详细研  相似文献   

3.
采用RNA Draw程序识别真核生物硒蛋白基因的SECIS 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NADraw程序对已测序的7类46个真核生物硒蛋白的3′-UTR进行二级结构研究,均找到1个或2个可能的SECIS结构,它们均由一-茎-环结构组成,并都具有3段保守碱基AUGA-(A)AA-GA-采用该程序对随机挑选的一些非硒蛋白基因的3′-UTR进行同样的处理,则均未发现类似的SECIS茎-环结构,这些结果表明SECIS是真核硒蛋白基因的独有特征,RNADraw程序可通过在已测序的基因组中检索SECIS结构来寻找新的硒蛋白。  相似文献   

4.
mRNA的5′/3′ UTRs是在mRNA翻译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序列, 在5′/3′ UTRs上不正常的剪接模式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疾病. 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规模序列比对分析搜寻5′/3′ UTRs跨染色体剪接现象的方法, 并用此方法得到8例可信度高的跨染色体的5′/3′UTRs剪接事件, 从信息的角度证实了来自不同染色体序列剪接成为5′/3′ UTRs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对这8例跨染色体剪接产生的5′/3′ UTRs用多序列比对在剪接区域没有发现一致保守的motif. 同时, 目前的预测算法也不能在剪接区域检测到特异性的RNA二级结构, 因此很难确定引导5′/3′ UTRs跨染色体剪接的信号.  相似文献   

5.
吴南屏 《科学通报》1990,35(7):549-549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许多重要生物功能,所以,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其中,干扰素引起生物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诱导一种特异的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继而合成pppA2′p5′A2′p5′A(简称2′—5′P_3A_3)及其同  相似文献   

6.
吴倩  毛晓华 《科学通报》2004,49(20):2066-2071
黏细菌是研究多细胞结构形态发生机制的良好模型. FruA是黏细菌发育所必需的一种转录因子, 其mRNA 5′端存在相当长的由23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翻译区(5′-UTR). 以lacZ为报告基因,构建保留或缺失5′-UTR的fruA-lacZ翻译融合载体并在染色体attB位点定点整合. 5′-UTR自+4至+220缺失后fruA-lacZ在发育阶段几乎不表达, 说明完整的5-′UTR为fruA表达所必需. 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区域可形成高度稳定的3螺旋接合结构, 可能是蛋白因子的结合位点或存在调节fruA表达的顺式元件. 因此fruA发育特异性表达受其5′-UTR的正性调控.  相似文献   

7.
刘望夷 《科学通报》1981,26(6):384-384
~(32)P后标记RNA的3′端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分析RNA一级结构的新方法。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羰基试剂:~(125)I-N-乙酰-3,5-二碘酪氨酰肼(~(125)INADITH),并用它成功地标记了四种核糖核苷和  相似文献   

8.
Cech  TR 张大卫 《世界科学》1991,13(11):24-27
环状RNA分子在研究分离的细胞核内Pre-rRNA拼接反应的同时,我们还探索以后拼接现象;在分离的四膜虫核中切除的IVS RNA转变成一个环状RNA分子.经蛋白酶和各种变性剂处理后,环状形态得以幸存意味着它是一个共价闭合的RNA环链.当Paula Grabowski(当时我的一位研究生)鉴定环化反应特征时发现,在简单的MgCl_2缓冲溶液里,它的出现伴随着RNA在很大程度上的脱蛋白作用.当时,我把她的无蛋白环化作用的原始观察结果看成是一种线性RNA不完  相似文献   

9.
赵淑珍 《科学通报》1990,35(10):799-799
黄瓜花叶病毒(CMV)危害七百多种植物,无有效防治方法。我们实验室首先报道了用卫星RNA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随后又进行了CMV卫星RNA-1互补DNA(cDNA)合成、克隆及序列分析,并用此cDNA基因获得了抗CMV的转基因烟草。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用点突变技术构建成5′、3′端首尾相联的卫星RNA-1的双体cDNA基因。本研究是用卫星cDNA单  相似文献   

10.
正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长非编码RNA,曾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暗物质"。然而,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参与一系列细胞重要功能调控,如细胞核亚结构的形成、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调控等。2017年5月5日的《细胞》杂志报道了长非编码RNA一种全新的功能:调控RNA聚合酶I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1.
类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植物致病因子,是分子量仅为几万到十几万、具有很高碱基配对的单链环状RNA。由于分子结构上的这一特点,在自然状态下类病毒RNA呈短棒状,在  相似文献   

12.
苹果锈果病组织中发现的环状类病毒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炜 《科学通报》1985,30(17):1360-1360
锈果病是我国苹果的一个重要病害,其病原长期未得到解决。1982—1983年日本小金沢硕城曾从锈果中分离到一种在健果中没有的低分子量RNA提出了类病毒病原的可能性。由于他没有提供这种低分子量RNA具有类病毒特有的环状分子结构的证据,类病毒病原说未得到确认。 我们于1982—1985年分析了从中国农科院郑  相似文献   

13.
张纯贞 《科学通报》1986,31(8):640-640
联苯双酯,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联苯-2、2′-双羧酸甲酯,经药理筛选具有明显的降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目前为临床治疗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由某些化学毒物或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的有效药物。本品结构中2、2′,6、6′位上均有取代基,故构成一对阻转异构体,临床所用为外消旋体。为了探讨联苯双酯生理活性与立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联苯双酯光学异构体的拆分。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了4,4′-二壬基-2,2′-联吡啶分子及其与硬脂酸共吸附在石墨表面的自组装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在两种情况下4,4′-二壬基-2,2′-联吡啶分子均形成平面反式构型, 并且共吸附后, 4,4′-二壬基-2,2′-联吡啶分子与硬脂酸通过氢键形成了规则有序的二维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15.
螺环基闭合环状结构化合物是一类以螺环芳烃作为构筑单元形成的闭合环状结构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大环、共价有机框架(COF)、金属有机框架(MOF)等.此类化合物拥有规整的环状结构、可调的尺寸和形状、丰富的空间构象及光学活性等特点,在传感、药物输送、吸附、分离、光学器件、分子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它们空间维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零、一、二、三维螺环基闭合环状结构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螺环基闭合环状结构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合成方法、性能表征以及应用,将为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有机光电子等领域设计和制备具有更多功能的新材料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陈寅 《科学通报》1990,35(15):1177-1177
pppA_(2′p5′)A_(2′p5′)A(简称2′-5′P_3A_3)及其同系物2′-5′P_3A_n(n≥2)是由干扰素诱导合成并在干扰素功能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多聚腺苷酸分子。1985年,李伯良和刘新垣证实在巨噬细胞表面存在专一的2′-5′P_3A_3受体,这是国际上关于寡聚核苷酸受体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温树林 《科学通报》1984,29(20):1247-1247
前言 偏硅酸钙有硅灰石和假硅灰石两种结构,其中硅灰石为链状结构,假硅灰石为环状结构,转变温度为1250℃。 当用Sr~(2 )取代偏硅酸钙中的Ca~(2 )时,产生环状结构,与温度没有关系。 与此同时,用锗取代偏硅酸钙中的硅所生成的产物应如何呢?对硅进行全部取代生成的锗酸钙肯定是链状结构,与温度没有关系。但如果进行局部取代,并进一步对阴阳离子同时取  相似文献   

18.
黄鳝二价体的一种“类刷形染色体”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部分粗线期分裂相中发现一种未曾见报道的二价染色体结构特征——“类刷形染色体”现象.具此特征的二价体上,可观察到一条沿纵向长轴分布的核状结构和许多在两侧分布的环状结构.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修饰的T7 RNA聚合酶基因建立一种植物耦联表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基因修饰,在T7RNA聚合酶基因的5′端添加了SV40大T抗原的核定位信号编码序列,利用CaMV35S启动子和修饰的T7RNA聚合酶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BT7。同时,利用T7启动子和β-葡糖醛酸酶基因(gusA)构建了另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BTG。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上述两个植物表达载体共转化烟草,共转化植株表现出较强的β-葡糖醛酸酶基因(β-glucuronidase,GUS)活性,上述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T7启动子耦联表达系统在植物中是有效的,说明已成功构建了一种植物耦联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20.
孔祥福 《科学通报》1981,26(11):693-693
本文报道一种利用转座子来测定致育性抑制(fi)特性的方法。用转座子Tn5标记F′lac pro质粒测定抗药性质粒pFD10和pFD11的fi特性,以R144作为对照。用这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同重组方法比较,结论是一致的,但用转座子标记F′lac pro质粒的方法显然简便。pFD10与F′lac pro共存,使F′lac pro质粒转移频率降低几百倍,pFD10明显抑制了F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