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香校园”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承高地、涵养文化自信的主阵地,要以提高文化素质为育人目的,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充分发挥“书香校园”建设的文化育人作用,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确保“三全育人”取得显著成果,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书香如梦     
老诗人公刘先生在一篇短文中开头就说:“从数以千计的汉语词汇中间,倘要我挑选一个最珍爱的词,我将毫不犹豫地拈取‘书香’二字。”书香,是一个最容易让中国人怦然心动的美好字眼,它寄寓着一种别样深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扬州建设书香城市的现实条件,论述了扬州“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创新之处以及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4.
翟幻  王琰 《科技信息》2009,(15):244-244
社区幼教系统校园文化建设较为薄弱、读书氛围不够浓厚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汽修幼儿园自身的实际,本着突出文化建设、倡导书香氛围、提高管理水平、显现社会效益的原则,建议人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提出了在汽修幼儿园内部推行“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书香幼儿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生阅读现状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的阅读现状和中职学生的素质情况,提出了中职图书馆在“张扬阅读风气,打造书香校园”工作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图书馆文化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在文化月活动、馆藏资源建设、“书香校园”工作室、特色图书专栏等方面所进行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王晓美 《创新科技》2014,(12):60-61
以中原工学院图书馆“书香校园”建设为例,详细阐述了网络导读平台构建的背景、平台建设的工作思路及模块发挥的功能作用,探讨了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严贤良 《科技信息》2012,(36):363-363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正是扩大知识储备,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除了依靠课文课堂获取有限的阅读外,还需要从课外阅读去采集。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现代书香校园”,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河南省实验小学利用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读教室、校园电视媒体等手段,尝试性地开展了“书香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电子资源库的建设,发展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提高了校园特色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9.
回想起来,这种经验是很难得的,“上中下”、“左中右”的美国人我都接触过。——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坐在资中筠老师家那书香浓郁的客厅里,听她平静地讲述在对外友协工作的往事时,我却感到她的经历是如此难得,因为她赶上的恰是中美关系史上一段  相似文献   

10.
7月31日上午,安徽合肥广电中心多功能厅人头攒动。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合肥市教育局主办,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书香庐州文化合肥”首届合肥市区中小学生英语电影片段配音比赛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11.
吕亚平 《科技信息》2011,(35):I0125-I0125,I0189
民工子弟学校是弱势群体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二课堂”,有责任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让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良好的教育。本文以金华市少儿图书馆探索未成年人服务实践.实施“小朗诵家圆梦工程”为例.深入民工子弟学校,帮助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小小朗诵家”明星,圆民工子弟小朋友们的读书梦、成才梦。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10,(17):F0003-F0003
随着广东掀起建设文化强省的热潮,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在这个炎炎8月再度亮相羊城。今年的南国书香节在展馆面积、展位数量、展会规模、活动组织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展销各类出版物品种达20多万种,其中新书和重点图书占60%以上。为期7天的展览共吸引到70万人次入场参观,远远超过去年42万人次的人流量,累计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是去年1000万元的三倍。  相似文献   

13.
沈培荣 《科技资讯》2009,(17):215-215
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增强感悟,培养语感,积累知识,提高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伴随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14.
太平二中地处鄂西北,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追求,以“五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建设为载体,按照”学校要有书香气,教师要有书卷气,学生要有书生气”的标准,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一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涌现出来的第一个广东籍女作家,曾被人称为“新闺秀派”的代表作家,与“闺秀派”作家冰心、绿漪,“新女性派”作家沅君、丁玲齐名。钱杏邨在《现代中国女作家》一书中,认为谢冰心、庐隐、陈衡哲、袁昌英、冯沅君、凌叔华、绿漪、白薇、丁玲是中国影响较大的九个女作家,对她们分别作了专题评述。凌叔华原籍广东省番禺县,一九○四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的书香之家。由于凌叔华的父亲在冰京做官,所以她是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她幼年曾随母亲回番禺省亲,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侧重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的现状,论述了建设书香校园的必要性,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7.
长路漫漫遍诗花乾隆盛世,诗坛繁荣。此时,岭南的冯敏昌,以其才华秀出的诗作赢得世人的赞赏,翁方纲誉之为“南海明珠”。冯敏昌,字伯求,号鱼山。廉州府钦州长墩司南雅村(今钦州市大寺镇马岗村)壮族人。乾隆十二年(丁卯)夏历十一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勤读毛诗四书,十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雅乐居"书香家园"的建设模式和基本情况,分析了"书香家园"到馆读者不多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网站建设、注重特色馆藏、上门服务、加强宣传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书香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特定范围内的独特文化现象,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将馆本价值重构与书香校园有机结合起来,可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将对彼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悦  张学忠 《科技潮》2001,(12):65-67
陈省身是浙江嘉兴秀水县人,1911年10月28日(辛亥年九月初七)诞生在一个书香门弟家庭里,父亲陈宝桢是1902年(甲辰)的秀才,为孩子取名必须引经据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故为儿子取名省身。少年时代的陈省身即显露数学才华,本着独立自由之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