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向差异化双边市场中平台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抽象函数建立了纵向差异化双边市场的一般模型, 并利用一般模型讨论了垄断与双寡头情形下的市场均衡特征以及在双寡头情形下价格变动的战略效应. 进一步在均匀分布的假设下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参数与质量差距变量对市场均衡时价格与利润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一般模型中, 垄断平台能够比双寡头平台更加有效地协调两边的价格结构; 双寡头平台的竞争呈现强者更强的效应; 双寡头平台竞争中价格具有战略互补效应, 而下游市场的战略互补效应要高于上游市场的战略互补效应. 基于均匀分布假设可以得到, 低质量平台宜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高质量平台则宜"因时而动".  相似文献   

2.
部分重叠业务的双边平台企业竞争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差异或完全差异化的双边市场结构在现实经济中并不常见,更为普遍的情形是平台企业经营部分重叠业务.基于Hotelling模型构建了具有部分重叠业务的双寡头双边平台企业竞争模型,围绕两种情形对其均衡解的存在以及均衡解的结构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分别经营特色产品的双寡头双边平台企业在两种情形下实现均衡时,同侧最终用户的均衡价格、市场份额、获得的利润均相等;存在完全单归属最终用户的情形下,单归属最终用户的均衡价格与重叠业务比例呈负相关,而部分多归属最终用户的均衡价格与重叠业务比例呈正相关;部分多归属与竞争是否激烈的关系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网络产业微观市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网络外部性作为衡量产品纵向差异的唯一因素 ,研究了完全不兼容与完全兼容两种情况下的市场竞争格局 .研究结果表明 ,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强度差异、厂商数量在市场竞争的均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兼容的市场结构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非对称双边网络的竞争模型,分析了垄断、开放和封闭平台的所有权结构和投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从利润和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说.非对称网络是最优的,即最优的所有权结构是网络效应强的一方;在竞争的情形下,开放时的总福利高于封闭情形,两个平台兼容为一类消费者接入到另一个平台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消费者剩余.不同制度相比较,垄断平台的利润是最高的;开放平台的社会福利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5.
构建同时包含网络效应、转移成本与产品兼容的动态博弈模型,并计算其马尔可夫精炼均衡.数值模拟发现一种新的混合均衡,其中市场分享与倾翻均可能出现.发现网络产业中,转移成本对市场支配的影响非单调:高转移成本会导致用户锁定,抑制市场倾翻;适中的转移成本则会刺激企业采取策略性定价,加剧市场倾翻.某些情况下,减少转移成本的规制政策会降低市场的可竞争性.产品兼容的去差异化效应弱于平整效应,结合促兼容政策可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从此视角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中的号码携带政策,发现其实施滞后的部分原因在于市场早期的互联互通障碍与网内网间差别定价.  相似文献   

6.
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具有用户网络外部性和价格非对称性两大重要特征。基于双边市场理论,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结果表明:受到平台运作模式和市场供需的影响,借贷双方之间存在影响程度不同的正交叉网络外部性,借入者之间由于竞争具有显著负自网络外部性,而借出者之间由于协同作用存在正但不显著的自网络外部性;双边用户具有显著负价格弹性,平台定价策略表现为对借入者收取的费用远大于借出者费用,但该非对称价格结构存在过度倾向问题。研究结果在有助于了解该类第三方电子商务市场特征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双边市场理论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兼具实践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跨市场网络效应和双边平台特性下,建立序贯博弈模型,研究平台进行业务拓展时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1)平台定价策略受用户基础、交叉网络外部性和跨市场网络效应的影响.平台对新业务中与原业务存在跨市场网络效应的一边用户不收费,对新加入的一边始终收取会员费.平台对原业务两边用户是收取会员费还是进行补贴依赖于交叉网络外部性和跨市场网络效应的关系.2)平台原业务利润随着跨市场网络效应的增加而减小,新业务利润随着跨市场网络效应的增加而增加.3)平台原业务用户基础总是有利于总利润和新业务利润的增加,而用户基础对原业务利润的影响还依赖于交叉网络外部性和跨市场网络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交换结构所使用的信源模型,不仅要考虑网络业务流自身特性,还要考虑输出端口的业务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可用于交换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验证的信源模型,该模型能够产生具有自相似特性的网络业务流,并且能够正确模拟到达交换结构输入端口处的均衡和非均衡分布的网络业务流,同时通过在OPNET仿真平台上的测试,证明了上述结论。该模型对于高速交换机中交换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了即时通讯市场中自网络效应、即时通讯工具的价格、即时通讯企业互联互通的选择以及交叉网络效应对用户选择即时通讯工具的影响.研究表明:自网络效应对于用户的选择具有较为强烈的影响力,市场呈现网络效应产生的成员外部性特征;即时通讯的价格对用户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大多数用户偏向于免费或低资费的即时通讯产品;在即时通讯市场中,互联互通并不能完全消除用户多平台使用的倾向,多平台使用对互联互通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最后,交叉网络效应在我国即时通讯市场中并不显著,我国即时通讯市场仍然主要呈现自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具有间接网络效应的产品不同于独立产品,产品之间的需求相互影响。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销售模式,捆绑销售是较为流行的销售模式。本文提出了具有间接网络效应产品的最优纯捆绑定价策略模型。从产品完全兼容、单向兼容及完全不兼容三种模式分析了兼容性对最优纯捆绑定价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空间hotelling模型框架下考虑了双边市场平台的定价策略和选址问题,首先梳理了用户部分多归属的数种典型结构,随后在三种用户归属结构之下考虑了平台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平台企业往市场中点移动会提高平台的定价和市场份额,两边用户之间网络外部性强度的提高一般会降低平台企业的利润,随后选择上海大型超市选址和银行卡平台定价这两个案例进行印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部分多归属是双边市场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平台差异化是常态行为. 本文考虑了平台有差异并且用户部分多归属的双边市场竞争模型,对于差异化的两个平台同时定价以及大小平台次序定价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相互竞争的两个平台对两边用户的定价都是正的;在两个平台同时定价以及小平台优先定价时,大平台在定价、单归属用户数量以及平台利润方面相对于小平台占据优势;同时大平台和小平台都倾向于让竞争对手先定价,采用“后发制人”的竞争策略;两个平台用户网络外部性的增强会导致用户多归属数量的提高. 最后采用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案例数据对于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验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代表性电商平台的两个观察结果, BBPD是电商平台普遍采用的定价策略和用户在同一平台开展多次交易.构建了一个完全垄断双边平台的两期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假定买方和平台具有不同的前瞻性程度,分析了二者对用户多次交易行为的影响,给出了平台选择最优策略的条件.研究发现,当买方不具有完全前瞻性时,平台实施BBPD不仅获得所有老买方,还将获得部分新买方;若平台实施UP或买方具有完全前瞻性时,平台只能获得所有老买方;双边市场不存在传统单边市场的棘轮效应;平台实际长期利润随平台前瞻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却随用户前瞻性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买方比平台更看重未来收益时,平台应该采取UP;反之,当平台比买方更看重未来收益时,平台应该采取BBPD.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升级与兼容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厂商如何选择其产品升级和兼容性策略以创造新的销售额和留住原有的消费者,进而对抗其竞争对手?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垄断厂商在第2阶段提供其产品的升级版本,按照新旧版本间是完全兼容和不完全兼容两种情形,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垄断厂商的产品升级与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如果厂商推出升级产品并且产品是部分兼容,则均衡价格的变化随前向兼容和后向兼容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并且垄断厂商有强烈的动机扩大其产品间的兼容性以获得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15.
双边平台主导企业对用户的定价策略关系到平台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构建平台主导企业对双边用户的定价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揭示主导企业的定价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开发者间接网络外部性正向影响开发者获得的收益分成比例,反向影响双边用户接入费;平台匹配能力正向影响双边用户接入费,反向影响开发者收益分成比例;平台在终端用户边差异化程度正向影响终端用户接入费,反向影响开发者收益分成比例,平台在开发者边差异化程度对双边定价的影响取决于开发者间接网络外部性及其归属性选择;平台主导企业通过在收取接入费与收益分成之间合理调节来维持自身收益。对双边平台主导企业的差异化、价格结构等相关决策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两种互不兼容技术同时扩散的视角出发,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组织适应性学习和组织网络结构的交互作用对网络外部性市场的技术演化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组织适应性学习的类型和强度以及联盟网络结构的聚集效应特征是驱动网络外部性市场演化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演化的均衡结果。当组织采取强化型学习行为时,市场演化的均衡结果总是两种技术共存;当组织采取信念型学习行为时,在组织学习效应很强且联盟网络结构聚集效应特征不明显的条件下,市场演化呈现赢家通吃现象,反之依然为两种技术共存。这些结论有助于企业进一步理解网络外部性市场演化的内在机制和赢家通吃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从两种互不兼容技术同时扩散的视角出发,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组织适应性学习和组织网络结构的交互作用对网络外部性市场的技术演化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组织适应性学习的类型和强度以及联盟网络结构的聚集效应特征是驱动网络外部性市场演化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演化的均衡结果。当组织采取强化型学习行为时,市场演化的均衡结果总是两种技术共存;当组织采取信念型学习行为时,在组织学习效应很强且联盟网络结构聚集效应特征不明显的条件下,市场演化呈现赢家通吃现象,反之依然为两种技术共存。这些结论有助于企业进一步理解网络外部性市场演化的内在机制和赢家通吃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平台与互补企业之间的排他性行为日益增多,排他性行为所引发的问题逐渐显露,因此政府加大了对排他性行为的管控力度.综合考虑网络效应与溢出效应的作用,运用Spokes模型在排他性网络下构建平台与互补企业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探讨平台产品与互补产品的排他性行为对平台企业创新投入与定价的影响,并与非排他性网络情境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排他性网络下,平台与互补企业的创新决策均衡状态随不同条件变化发生转变.在单个平台与互补企业进行创新投入时,网络效应与溢出效应对创新投入均有促进作用,选择创新投入的平台与互补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在一定条件下,未进行创新投入的平台及互补企业将被激励进行创新投入;当所有平台与互补企业均进行创新投入时,仅溢出效应对创新投入有促进作用,此时企业的均衡利润低于均不进行创新投入时企业的均衡利润,企业将陷入创新投入的“囚徒困境”.与非排他性网络相比,排他性网络下的企业创新投入更少、平台定价与企业利润更高.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平台企业的排他性行为动机,分析排他性行为对平台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平台监管与反垄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P2P网络借贷交易的双边市场特征下,提出了双边密封的动态关闭式拍卖机制,并提供了两种不同情形下的模型.这类机制满足激励相容特性,有利于降低羊群效应,并且贷款人和借款人在拍卖中可以根据不同定价采取不同的响应策略.通过数值计算,将该机制分别与拍拍贷平台的撮合机制和Prosper平台的拍卖机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机制的支付成本低于拍拍贷机制和Prosper机制的支付成本,并且借款人可以根据自己对借款需求的紧迫性选择不同的拍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P2P网络借贷交易的双边市场特征下,提出了双边密封的动态关闭式拍卖机制,并提供了两种不同情形下的模型.这类机制满足激励相容特性,有利于降低羊群效应,并且贷款人和借款人在拍卖中可以根据不同定价采取不同的响应策略.通过数值计算,将该机制分别与拍拍贷平台的撮合机制和Prosper平台的拍卖机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机制的支付成本低于拍拍贷机制和Prosper机制的支付成本,并且借款人可以根据自己对借款需求的紧迫性选择不同的拍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