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万里诗语言平易自然 ,接近口语 ,生动地再现了宋代语言的真实面貌。本文对杨诗中的动态助词作了穷尽式的考察 ,并对其语法功能进行了静态描写。在此基础上 ,又运用共时与历时的比较方法 ,总结了其中动态助词使用的特点 ,讨论了某些助词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语助词体系的形成是近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标志,宋代是近代汉语助词体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宋代辛弃疾词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前后历史时期相关语料,可以初步探索助词“了”和“却”产生和使用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动态助词“了”作为实现体的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完成态的语法意义,其自由隐现与句中的时态密切相关,事态助词“了”、连续动作后续小句也皆因此语法意义而不与之共现。依据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能为其隐现的诸多形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动态助词"了"作为实现体的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完成态的语法意义,其自由隐现与句中的时态密切相关,事态助词"了"、连续动作后续小句也皆因此语法意义而不与之共现.依据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能为其隐现的诸多形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广州话动态助词“过”有四种含义。以动态助词“过”在共同语的发展为参照,通过三个粤语俗曲文本《花笺记》、《二荷花史》和《粤讴》可以考察动态助词“过”在明清时期粤语中的使用情况。广州话动态助词“过”的形成是动词“过”逐渐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脱,风趣自然,以“活法”著称。本文试从错觉描写的角度对扬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初步的例析,以期从一个侧面揭示其“活性”的成因及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7.
孙斐 《科技信息》2009,(31):181-182
基于前人对事态助词"来"产生原因的看法,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产生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兼及动态助词"来"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形容词具有一定的动态意义,在“形容词+点儿”、“形容词+着”、“形容词+了+宾语”结构中形容词有“加重(或显现)主体的主动行为”、“使成”等多种动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万里诗歌清新活泼,风趣自然,形成风格独具的”诚斋体”。本文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从雅俗、疏密、婉直、浅深等四个方面对杨诗语言的审美特征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诗歌清新活泼,风趣自然,形成风格独具的“诚斋体”。本文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从雅俗、疏密、婉直、浅深等四个方面对杨诗语言的审美特征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士人的官员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诗社往往与政治密不可分.杨万里一生多有结社,其社友多具有共同的政治倾向,并在孝宗年间论定高宗庙号、高庙配享二事上表现出了诗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杨万里发展了前人任人唯贤的思想,深刻认识到人才乃国家之命脉。在南宋特殊的大环境里,杨万里对君王如何遴选人才,尤其宰相、武将等提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思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词"与"模糊限制词"在诗歌语言中的例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中模糊词与模糊限制词的运用十分丰富,正是借助于模糊词与模糊限制词,古典诗歌才可能准确地传递出诗人的情感,并赋予读者以极大的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杨万里童趣诗的分析,认为诗人的童心不仅外显为诗歌中神态各异的儿童形象,更内化为诗人儿童色彩浓郁的思维方式、心理动态和审美趣味。诗人将童稚心态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诚斋诗风。  相似文献   

15.
对王维、孟浩然、刘昚虚、韩翃、白居易、翁宏诗中6个用法比较特殊或难解的语词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从诗的意境出发,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杨牧的诗歌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既是作者深切感受和体验的抒写,又是作者对现实和历史的理性反思的表达。具体表现为:关注现实,表现“人”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理性思考和爱国精神;思考总结现实,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乐观精神;不沉溺于历史的伤痛,怀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反思历史和现实,怀抱深厚的忧患意识;表现“以民为本”的民主理念和人文精神。他的诗歌既充满着激昂乐观的信念和情绪,又表现出一种现实理性精神,闪烁着现实主义理性的光芒,由此进发出强大的生命回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学科有自身特有的方法论,掌握相关的方法论对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科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想讲点学习中的个见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