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气包裹体在油气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十分最要的应用价值,而油气成藏年代和成藏期次的确定是油气系统研究中首要的方面。本文在宿主矿物的成岩作用和包裹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烃类包裹体相共生的气体-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测定,并结合区域地层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简单介绍了油气藏成藏年代及运移期次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藏注入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藏注入史分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作,综合利用自生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中烃类组成特征,结合成岩史、流体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资料,可有效地指明石油向油藏注入的时间、方向和期次,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这项研究工作对于多期构造运动和多期油气成藏的复杂油气探区具有更加宝贵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将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和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复杂油气探区的油藏注入史,为油气藏形成时期和成藏演化史的研究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频繁,脉体发育。脉体中发育3种不同类型烃类包裹体,即旱期富CH4气态烃类包裹体、中期液态烃类包裹体、晚期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通过对3种烃类包裹体宿卞矿物特征、均一温度测定、宿主矿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指出铁白云石脉的形成与岩浆成因及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石英脉的形成可能来源于深部流体。早期石英脉中富CH4气态烃类包裹体可能同样来自于深部;中期铁白云石脉中液态烃类包裹体是热事件作用中高温变质水分解并携带了围岩中烃类物质进入裂缝中沉淀而成的;晚期石英脉、铁白云石脉中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则代表了布达特群油气成藏时油气运移、聚集的结果。结合沉积理藏史和热演化史恢复,认为布达特群成藏时间为60- 105 Ma,即伊敏组沉积初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青元岗组。  相似文献   

4.
富林洼陷经历了沙四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两个断陷旋回期及馆陶组—第四系的拗陷期,第三系发育四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该洼陷面积小,沙三段烃源岩埋藏浅、成熟晚、生烃量有限,油气勘探难度大。通过解剖已发现油气藏的形成过程,把洼陷的构造发展史、沉积史、有机质热演化史及油气运移史和油气的成藏历史紧密结合起来,找出油气的生成和运移与圈闭发生发展在时空间的配置关系,进而总结出油气的成藏条件及其聚集规律,并指出了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侏罗?白垩系油气储集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成藏期构造、已知油藏和地球化学运移指标, 探讨油气成藏期次、有效输导体系、运聚过程和圈闭遮挡条件, 进一步揭示腹部地区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的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 侏罗?白垩系存在两期成藏, 分别为白垩纪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和古近纪末至今形成的次生油气藏, 两类油气藏在腹部地区均广泛分布。断裂?砂体?区域不整合面对远源、次生油气藏的动态运聚起着立体输导作用。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受成藏期古构造的影响, 后期的古构造变形使得原生油气藏发生破坏调整, 油气向北运移, 遇到遮挡形成次生油气藏。油气在运移路径上的遮挡条件决定着油气藏类型, 目前在腹部地区发现的油气藏主要为平缓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盆地古地温场的演化史是盆地有机质向烃类转化以及烃类保存或变迁的决定性控制因素之一。本文从演化史的角度分析了控制盆地地温场分布的多种因素,给出了以镜质体反射率为依据的古热流反演方法原理和以热传导热对流方程为基础的古地温场的正演模拟方法及数值解法。最后给出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和定量地重建出盆地发展过程或油气成藏过程 ,掌握盆地与油气成藏模拟软件发展趋势及技术难点 ,通过研究相关资料 ,对盆地与油气成藏模拟软件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盆地与油气成藏模拟软件的发展趋势 :源岩与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关系决定着油气藏形成过程 ,应以源岩与油气藏的空间组合关系为基础建立模型 ,将盆地模拟技术与资源评价思想结合模拟出油气藏形成过程 ;发展模拟的真三维技术 ,实现油气运移的三维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8.
盆地与油气成藏模拟软件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和定量地重建出盆地发展过程或油气成藏过程,掌握盆地与油气成藏模拟软件发展趋势及技术难点,通过研究相关资料,对盆地与油气成藏模拟软件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盆地与油气成藏模拟软件的发展趋势;源岩与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关系决定着油气藏形成过程,应以源岩与油气藏的空间组合关系为基础建立模型,将盆地模拟技术与资源评价思想结合模拟出油气藏形成过程;发展模拟的真三维技术,实现油气运移的三维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9.
为了重建油气盆地的运移聚集演化史,开发了盆地多层油资源运移聚集并行计算数值模拟软件系统,提出了全新的多层油资源运移聚集史数学模型,构造了新的精细并行修正迎风分数步迭代格式,并行算法,并行程序设计,采用交替方向网格剖分的方法,该软件已成功地用于东营凹陷、胜利油田滩海地区的油资源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现有的油气演化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复杂岩性地层剖面的回剥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同时处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剖面以及砂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和膏盐五种岩类.把Falvey镜质体理论模型引入热史模拟中.从而使现在的热史模型可以在模拟热流史和地温史的同时.直接地模拟出烃源岩的R_0史.同时提出了组分产率曲线法这一新的生烃史模拟方法.它不仅可以模拟出烃源岩的生油史和生气史.而且还可以模拟出各烃类组分的生成史.利用这一组模型.可以对既有碳酸盐岩又有碎屑岩的复杂岩性沉积盆地中的油气演化进行模拟.该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油气演化的模拟中.  相似文献   

11.
在微机、IBM4381机和VAX8700机上研制成功了一维盆地模拟系统BAS1,并成功地用于临清坳陷东部的资源评价。BAS1系统是在吸收国际某些先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型系统,包括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四个模型。输入资料主要来自于地质、测井、地震和地化。输出结果是盆地的沉积史、构造史、古热流史、古地温史、TTI史、R_o史、生烃史和排烃史。本文介绍了应用BAS1系统揭示临清坳陷东部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2.
惠民凹陷阳信洼陷火成岩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阳信洼陷火成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阳信洼陷火成岩的发育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信洼陷火成岩特别发育,火成岩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断裂活动的影响,同时火山活动对盆地演化、油气生成、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火成岩及其岩浆作用有利于烃源岩的富集,提高了地温场,改变了地球化学场,促进了有机质生烃作用。阳信洼陷火成岩储集空间发育,具有油气充注率高、油气保存条件好的特点,有利于形成与火成岩有关的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和各地实施细则自颁布和实施以来,在地热学术和产业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和部分争议。尽管基于《资源税法》第三条的原则,应优先按价计税,但在目前地方执行细则中,对回灌地热水征收资源税都只规定了按量(每立方米)计征。因此,法律附件和各地的这种规定都未能严格遵守地热能利用的事实理性,即地热能利用的是热能而不是水量。对于资源税法中关于地热水原矿的定义,以及未回灌的地热水是否视同对外销售行为,目前的法条定义不够明确。且该法中采用立方米体积单位作为地热水计税单位的做法,会在高温地热发电领域产生应税产品计量不确定、不科学的问题。按照各地现有实施细则对回灌地热水开征资源税,会对中国的地热发电和供暖产业造成不利影响。在国家碳中和的长期宏观政策目标下,这一做法将会减缓地热这一清洁能源对传统高碳能源的替代。建议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回灌地热水免征资源税,同时通过立法解释明确地热原矿的定义,并将地热水的计税单位改为质量单位吨。  相似文献   

14.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s controlled by three major factors: lithological architecture,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energy-field environments. Among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lithological architecture provides the storing medium for hydrocarbon; ge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igration, accumulation, preservation and modification; and energy-field environments refer to the various geothermal and geodynamic forces that affect the lith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drive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e take Kela-2 and Sulige gas reservoirs as two examples to study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and explain how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the scale and quality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5.
孙红霞 《河南科学》2009,27(4):475-478
根据钻探资料和近年的勘察研究成果,对云台山百家岩苑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规律和地热田的结构、类型、分布及形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该地热属中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热源为大地热流,水源为大气降水.其形成受控于大地构造深部热传导,分布主要受薄壁断裂控制.该研究为进一步勘探、开发该区的地热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效利用地热资源已成为地热开发利用的焦点话题,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但大多分布偏远,地热资源利用率总体较低。本文结合国内外地热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以氨水作为工质的动力循环系统,提出了净功率、电力产率、热效率和换热面积比率的性能指标,并分析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循环倍率和热水温度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设适合于华南地域特征的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示范项目,实现资源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为中低温余热利用提出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88口地热井的井口温度和单井产水量的统计分析,初步查明了中国东部主要沉积盆地热储的产能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沉积盆地型热储总体上以温热水和热水为产出特征,单井产水量以中、高产为主,总体上热储产能以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寒武系-奥陶系最大,其次为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其中,岩溶裂隙型热储产能变化较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建议东部地区积极开展多元化、梯级化地热利用;在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如果基岩地层埋藏较浅可优先选择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寒武系-奥陶系岩溶裂隙型热储作为目的层,同时应加强岩溶裂隙型热储非均质性及其与产能关系的研究;而当基岩地层埋藏较深可考虑新近系馆陶组与明化镇组砂岩孔隙型热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边缘海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缘海盆地处在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新生代最活跃区域,其中,南部边
缘海盆地尚受南海裂解扩张作用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具有断拗双层结构不同类型伸展型或伸展、走滑、挤
压复合型盆地,沉积充填了古近纪断陷裂谷早期中深湖相地层及其烃源岩、古近纪断陷晚期煤系地层及烃源岩、新近
纪拗陷期海相地层及其烃源岩,为油气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受区域地质背景影响,边缘海盆地地壳性质及厚
度从陆缘区到深海洋盆区具有逐渐递变的特点;盆地沉降沉积中心亦逐渐向深海洋盆迁移,导致其大地热流及地热场
向洋盆区逐渐升高增强,加之与晚期新构造运动和烃源供给系统时空上的相互耦合配置,最终控制了边缘海盆地油气
分布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9.
排烃效率对于酪根累计产烃率影响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化有机质成烃机理,利用有机演化过程中元素组成的变化,建立了不同排烃条件下干酪根成烃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演化程度时的干酪很累计产烃率和有机碳恢复系数。结合实验室模拟结果,分析讨论了排烃条件对有机演化进程的影响。该方法可为油气资源评价提供较为系统准确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复合超压生烃系统内不同成因油气的运移流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庄洼陷2套生油岩纵向上叠置,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成烃期次及油气运聚过程都存在差异,并伴有异常流体压力,这就构成了复合型超压生烃系统.基于油-源对比和同源油气藏空间分布规律,对叠合型超压生烃系统油气运移流向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断层活动的诱发下,超压驱动"沙三下源型"油主要发生纵向运移;但在超压带盖下"沙四上源型"油主要发生侧向运移,而纵向运移在超压系统发育区相对不活跃.超压系统的自组织行为对油气运移流向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导致"沙三下源型"和"沙四上源型"油气运移及分布规律差异较大.通过复合型超压生烃系统内不同成因的油气运移流向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研究区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进而"分源"挖掘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