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麦类萎缩病毒即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关于此病毒的株系及寄主范围的调查研究,在前几年的传病途径、传毒媒介、发病症状、病土消毒等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从1977年开始着手进行。兹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区临海县花园区筱溪公社大麦上发生了一种新的病害,品种是立夏黄和浙农12号。临海县城西区更楼公社和仙居县红旗公社等地的小麦上也有发生。据反映,发病后表现植株矮小,上部叶片发黄,心叶枯死腐烂。为了认识、了解这种新的病害以及此病发生情况和影响发病的有关因子,我们与省农林局、浙农大、省农科院、地区农科所、临海县农林局、花园区农技站及筱溪公社革委会等有关单位深入实际,访问了解,调查研究。现将初步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类全蚀病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情况麦类全蚀病是国内和我省的植物检疫对象,曾在云南、江苏等地发生,本省1964年在吴兴县三天门农场首次发现。它是麦类生产的顽固性病害,如任其继续扩展蔓延,将是我省麦  相似文献   

4.
桑萎缩型萎缩病通常叫癃桑,是本省夏秋期常见的桑树病害的一种。这种桑病蔓延很快,在三、四年内发病率就可达80%以上,桑叶减产50%左右,桑叶质量显著降低,尤其是早生桑品种如红皮火桑,更为严重,发病率达100%。因此,研究桑萎缩病的防治措施,对发展本省  相似文献   

5.
1972年4月间,本省临安、萧山、桐庐、杭州、余杭等地先后发现一种大麦新病害。为此,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的教导,我们重点在萧山和杭州进行了实地调查。从调查表明,大麦新病害的共同特症是:出现花叶和细小的褐色条点。为了鉴定这种新病害,我们又在室内进行一系列试验观察(如内含体的检查、麦类间传毒接种、在不同鉴别寄主上重复反应测定等),证明这种大麦的新病害并非是真菌或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而是一种伪条斑病毒病。现将有关试验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甲骨萎缩病(Hereditary ongcho-osteody splasia),又称指甲一髌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指甲萎缩,多处骨异常,少数伴有肾脏疾病。我院遇到1例,除骨异常外,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症状和病原的形态观察,证明了2003年湖北省远安县发生的桑萎缩病为黄化型,发病率多在10%~60%,个别田块高达90%以上;根据远安县桑种植和桑萎缩病发生的历史及其分布现状推断病源属本地原有病源,非1998年调运桑苗所致;桑萎缩病的发生与桑树品种、病源积累、媒介昆虫的密度、采伐有关;对桑萎缩病的桑叶进行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内有少量的MLO病原体,病原体为圆形,50~160nm.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与来水来沙条件具有复杂的响应关系,根据黄河下游汛期实测水沙过程及断面形态资料,采用河槽过水面积、来沙系数、同流量水位变化、河相系数变化描述河道萎缩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黄河下游来沙系数增大,同流量的水位进一步抬高,河道过水面积大大减少,河道萎缩进一步加剧,并且河道萎缩与来沙系数有一定的关系,当来沙系数大于某一值后,河道由冲刷转化为淤积,河道过流能力下降;随着河道的萎缩,河床形态会有一定的调整,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理组织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取病鳖的肝、肠、脾、肾和溃烂处皮肤等组织数块,Zenker's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病鳖肝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以至坏死,肝血窦淤血.肠粘膜溃烂,肠壁结构被破坏.脾脏的红髓、白髓分界不清.肾脏的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毛细血管扩张.溃烂处皮肤表皮细胞坏死,真皮结缔组织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麦伪条斑病毒感染大麦的情况,经过调查和试验观察, 已有报道(见本刊1973年第2期《大麦伪条斑病初步观察》。近几年来,本省各地发现小麦的一种叶部病害,不象小麦叶枯病,也不象其他小麦病害,主要特征是叶片形成斑驳及不规则枯斑。小麦这种病害究竟与大麦伪条斑病有没有关系?我们对此作了接种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大麦伪条斑病毒能够感染小麦。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采用高压氧治疗6例因头外伤和4例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引起的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情况,虽经治疗,均因发病时间较长而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聚合酶链反式反应,用多对引物探讨了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植物病毒防治剂-TS制剂喷洒感病桑树植株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进行同功酶比较,发现处理株多酚氧化酶的酶带数和对照株相同,均为4条,但酶带位置、强弱有差异;处理株过氧化物酶有4条基本酶带,而对照株有3条酶带,处理株出现一条新酶带。处理株多酚氧化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  相似文献   

14.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探讨了桑树萎缩病茎段再生健康植株的条件.结果显示,严重呈现萎缩症状的桑树茎段在不含任何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1~3个月,形成的幼苗盆栽后2年中不再显现任何症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盐(DAPI)检测表明组培植株中不再含有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   

15.
汉王镇桑树萎缩病调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军  孟正刚 《汉中科技》2009,(6):28-28,35
针对汉王镇桑园萎缩病发生蔓延,调查了发病现状、发生特点,分析了病害流行原因主要是:外地调苗带入、嫁接传播、品种抗性较差,桑园管理差。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检疫,推广抗病品种.挖除病株等。  相似文献   

16.
用植物病毒防治剂(TheVirocideforPlant)—TS制剂喷洒感病桑树植株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进行同功酶比较,发现处理株多酚氧化酶的酶带数和对照株相同,均为4条,但酶带位置、强弱有差异;处理株过氧化物酶有4条基本酶带,而对照株有3条酶带,处理株出现一条新酶带.处理株多酚氧化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下降60%,而对照株酶活性下降80%.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质含量,处理组为0.3g/L,对照组为0.38g/L,表明经TS制剂处理比对照桑萎缩病的病株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多对引物探讨了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所用引物中只有R16F2/R2和R16(Ⅰ)F1/R1适用于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检测,呈现不同症状的黄化型、萎缩型和其它两种类型的病株都扩增出类菌原体16SrDNA的片段.根据组特异性引物对四种症状类型中类菌原体16SrDNA的扩增,对我国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分组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探讨了桑树萎缩病茎段再健康植株的条件,结果显示,严重呈现萎缩症状的桑树茎段在不含任何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1~3个月,形成幼苗盆栽后2年中不再显现任何症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盐(DAPI)检测表明组培植株中不于含有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   

19.
20.
镇江蚕研所革命科研人员在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初步试验成功用土霉素治疗桑树萎缩病,经农村人民公社试行,治愈率可达80%左右。此法成本低(每株病树用药费约3分),操作简单。现简介于下。一、土霉素药物配制:市售土霉素碱,淡黄色粉末,无臭,在空气中稳定,每克效价均在85万单位以上,不溶于水,而溶于酸性溶液,在pH2以下的酸性溶液中,效价逐渐降低,遇强碱性溶液,则迅速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