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云内辐射传输过程对对流降水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拟并讨论了云内辐射传输过程对积云暖云过程和积云冷云过程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长波辐射使云顶冷却、云底加热,使得整个云体的垂直温度梯度加大,促进了云内的对流运动;短波辐射对云顶加热作用抑制了云中的对流运动.对暖云过程,辐射传输方案的引入,使云水、地面降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仅考虑长波辐射传输过程时的增加更显著.对冷云过程,长短波辐射的不同作用更为明显:仅考虑长波辐射时,云中的霰量增加;同时考虑长短波辐射时,云中霰量减小.与不考虑辐射过程相比,仅考虑长波辐射传输,可以使地面降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考虑长、短波辐射传输,可以使冷云的地面降水量减少,而使暖云的地面降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地区云与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十年气象卫星系列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观资料,分析云与辐射的关系。由此得出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云量与地球行星反射率,与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的关系和经验公式。由此估算出地气系统净辐射随云量的变化率,以及云的反射率效应和温室效应之比。本文综合讨论地球一大气系统辐射过程。云对辐射平衡及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利用祁连山区17个气象站1952-2007年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运用趋势线拟合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所有气象站的年均温和夏季均温都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大部分是上升趋势,有少量减小.并得出年均温和夏季均温上升趋势最大的气象站,年降水和夏季降水上升趋势最大气象站,以及年降水和夏季降水下降趋势的气象站.(2)年降水与夏季降水及年均温与夏季均温都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的相关性要好于温度的相关性.并得出相关性较好的气象站,指出气象站降水和温度的一些特点.(3)2000年以来,各气象站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并初步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6.
将大气化学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连接,以中国地区1994年1,4,7,10月为研究对象,模拟了气候变化,并分析了由于大气化学过程形成的硫酸盐气溶胶的对地气系统辐射收支、温度、降水量等气候因子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硫酸盐气溶胶在晴空大气顶和云天大气顶处产生负的辐射强迫,将使地表温度下降,使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气溶胶粒子形状对其辐射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处理大气的长、短波辐射时常常假定粒子为球形。本用扩展边界条件法及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随机取向的非球形气溶胶粒子的衰减、吸收截面、相函数、不对称因子、单次散射反照率等辐射参量,研究了形状因子及粒子表面粗糙度对这些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降水对徐州地区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水过多或过少引起的湿害、干旱是影响徐州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对徐州地区1990~1999年的降水量与小麦单产间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冬小麦的气象产量与当年3~5月的降水总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降水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非常复杂.为了研究降水对城市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差异性影响,该文选择2016年6~7月武汉市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合OPAC模型及GADS数据集,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算法,基于CE-318太阳光度计及黑碳仪观测数据对大气中三种城市气溶胶粒子(不溶性气溶胶粒子INSO、水溶性气溶胶粒子WASO、黑碳气溶胶SOOT)的粒子数密度进行反演,并使用光学特性误差及黑碳仪观测结果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显示了较高的反演精度.通过对比降水前后不同气溶胶粒子数量的变化,发现降水对INSO、WASO、SOOT三种气溶胶的影响效果及时长存在明显差异.降水对WASO、INSO、SOOT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影响时长存在明显差异.降水对SOOT的消减作用仅能持续数小时.WASO在降水后逐渐回升,其抑制作用仅能持续一周即回复到降水前,降水对INSO消减作用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数周之久.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9—2013年上海市降水量数据、上海市近地面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数据、K+浓度数据和农业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据,分析秸秆露天焚烧期间上海市CCN及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周边秸秆露天焚烧的影响,上海市近地面CCN日分布规律呈现单峰或多峰型的分布特征,秸秆焚烧影... 相似文献
11.
12.
14.
15.
16.
17.
18.
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以2012年江苏省公布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并比较当前这两个区域内部现代化水平的层次结构.研究结论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这类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共同关键因素为经济转型、民生保障和环境改善,两区域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必须重视环境改善因素.但两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差异在于关键因素的具体指标排序差异明显.当前两区域内部的现代化特征均为三层次结构,但长三角是以上海为第一层次的单核结构,而珠三角是以深圳、珠海和广州为第一层次的三核结构.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在迈步向前中,受到要素供给的严峻制约,其中能源更是最狭窄的瓶颈。近年来,每逢旺季,常要拉闸,一些企韭甚至开四停三,显得步履蹒珊。有人惊呼:这样下去,怎能“率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