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 ,包括《旧约》和《新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因此 ,从纪元初期到今天 ,《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3.
国外印刷油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油墨是印刷工业的主要原料,主要由颜料、连结料和各种助剂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印刷工业及印刷油墨业发展也很快。近年来,世界各国印刷油墨工业的年增长率为6~8%,而美国、日本增长在10%以上。总产量一百四十万吨以上。印刷油墨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在制墨  相似文献   

4.
在有文字可考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造纸与火药、指南针及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印刷术的发明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尤为巨大的贡献,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马克思把印刷术的发明称为“最伟大的发明”,“科学复兴的手段”和“创造精神发展必  相似文献   

5.
《圣经·旧约》是一部宗教性典籍,同时也可以从文学、历史、民族学等多重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如果从传记角度看《旧约》,会发现《旧约》的每一卷几乎都是一部有关犹太族历史人物的传记,记录了犹太人祖先、历史英雄的生平故事,并将他们的生平与犹太人的历史发展结合起来。因此,《旧约》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神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的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人们常把犹太教与《圣经》连在一起,以为《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一些学者还进而认为:《圣经·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其实.《圣经》或《圣经·旧约》均不是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亦随之而入,而且很快有了中译本。至今仍在使用的“国语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是1919年出版发行的。中国人通过《圣经》了解到距今三千多年前有一个群体,先称希伯来人,后称以色列人、犹太人,在西亚,主要在迦南地(今巴勒斯坦)生活的情况。《圣经》记载了这群人的生活轨迹,他们对上帝和宇宙的信仰。他们的伦理道德,他们的礼仪、节期和习俗,他们那包括一整套清规  相似文献   

7.
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发表过论文多篇。在《科学史教篇》(1907年)中他指出:评论一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以当时人文所现,合之近今,得其差池,因生不满”,而应该“自设为古之一人,返其旧心,不思近世,平意求索,与之批评”,“论往古人文,加之轩轾,必取他种人与是相当之时劫,相度其所能至而较量之,决论之出,斯近正耳。”这显然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正是根据这一观点,他指出“哂神话为迷信,斥古教为谫陋”的  相似文献   

8.
《圣殿》中运用了"洁净圣殿"的圣经原型故事。与原型故事中圣殿成为贼窝相对应的是被败坏的美国南方社会到处充斥着淫欲与强暴、怯懦与自私;与原型故事中耶稣洁净圣殿相对应的是霍拉斯一面洁净自己的内心,一面与强暴、自私等进行斗争;与原型故事中受难基督形象相对应的是鲁碧与那个没有名字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王蓓 《科技信息》2010,(26):I0149-I0149
《圣经》是清教主义思想的根源与基础,在霍桑小说《红字》中,他大量移植《圣经》中的人物和情节原型来表达自己的宗教观,揭示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对《圣经》的基本了解,就谈不上正确认识西方,也无法真正领略到西方文学的精髓。然而,尽管《圣经》文学价值极其丰富,但其宗教色彩也极其浓厚。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面对本科生高年级开设的《圣经故事》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基于对《圣经》的一定研究,从学术角度、政治角度、英语语言学习角度和文学研习角度,提出了对开设《圣经》有关课程的初步看法及其反思。  相似文献   

11.
正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件事听起来没啥,但是其实正可激发民族情绪。去年我在阿姆斯特丹参加了一位荷兰驻京记者的新书发布会。书的内容是中国政治经济现况。与会者上至荷兰外交部长下至文学青年。记者的开头语就是,他在中国吃了一顿狗肉。全场轰然一笑,此后他才转入正题。我暗暗佩服他的智慧。何谓智慧?第一,荷兰人做讲演一定要靠逗人笑暖场,这一点他做到了。第二,从上世纪中期冷战起,欧美对抗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批评苏中便是政治正确。经过中国30年经济腾飞以后,再加上2008世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2.
唐鹏 《科技信息》2013,(20):152-152
原型理论奠基者之一的荣格提出了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他认为心理学要求人们在超越个人的集体心理中去探讨艺术与文学创作和欣赏的根源,发掘它的魅力所在。一旦谁讲到了原始意象即原型,谁就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音。因此,《圣经》作为一部体现了古代先民普遍性心理长期积淀的典籍,具有丰富的原型内容。《远离尘嚣》是哈代的第一部较为成功的小说之一,其人物、情节、意象、语言等都与《圣经》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小说中两位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伽百列(Gabriel)和芭思希芭(Bathsheba),更是直接借用了《圣经》神话里的人物名字,让人浮想联翩,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鲁迅杂文的诞生和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然而,要为它下一个准确的、众所公认的定义,还是相当困难的。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里说过:“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而已集》以后的杂文集于,鲁迅大体上都是这样编辑的。在写完上引一段话的第二天,鲁迅又说:“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由此看来,鲁迅是把除《呐喊》、《彷徨》、《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从分析《圣经》人物原型在哈代代表作《无名的裘德》中的  运用入手 ,来解析哈代的教育观、婚姻观和宗教观。  相似文献   

15.
原型是一种在文学中反复运用并因此成为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歌德的《浮士德》中潜藏了许多《圣经》原型,在主题意向、情节结构、人物类型等方面均有所表现,既继承了《圣经》中的原型,又有所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圣经》是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列出了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的社会文化课程,其中第(f)项是《圣经》。从《圣经》对英语词汇学习、英美文学阅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论述了系统地学习了解《圣经》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魔戒》的叙事方式、情节、主人公的分析,追述小说中隐藏的圣经人物原型,为小说的角色和内容试提供新的解读途径,从而揭示了小说体现的宗教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圣经叙事的艺术》的概貌、特点以及作者奥特关于该书的写作目的。接下来从奥特向我们介绍的圣经叙事艺术技巧中择选常用的四种,即对话、措词、行为、叙述,进行评述。最后从众多的实例中选择一例,来深入而具体地认识奥特是如何从圣经叙述作品中列举大量的实例来展开论述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一部古老的经典,几千年来《,圣经》的思想依然闪烁着熠熠光辉。本文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圣经》的思想及《圣经》对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犹太教和犹太民族历史的阐释文本,希伯来《圣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思想的起源及对世界的认识,被寄寓了神秘奥妙的宗教信仰观念,反映了犹太民族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犹太民族远古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