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着色颜色釉瓷器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宋元时期是铜红釉发展史研究中的关键一环。2010年广西宋代永福窑的科学发掘为铜着色釉的早期发展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对24件永福窑出土的铜红、铜绿等铜着色釉瓷器的胎釉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永福窑中铜红、翠青(绿)、墨绿等釉色的形成应与釉料中铜含量以及烧成气氛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铜绿釉是永福窑主烧产品,铜红及其他含铜釉器的出现应是制作与烧成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所致,非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玻瓷砖生产中干法制粉釉及坯釉一次成型工艺的研究,利用X-RAYS,电镜等实段,从产品微观组织结构及宏观性能特征上证明,采用该工艺是合理的,得到的产品性能人有高抗折强度,低气孔率,耐性高,色彩均匀柔和,外观质量好,坯釉结合好。  相似文献   

3.
传统榆次窑茶叶末釉技艺属地方优秀非遗文化,产品自宋一直延续至民国后。通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现,传统榆次窑茶叶末釉的物质形态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非物质技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榆次窑传统茶叶末釉的历史背景、烧制原理、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新的经验依据,为传承创新该技艺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了锡、锆乳浊釉在珐琅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 ,并确定了最佳配方。讨论了釉的膨胀系数和坯釉适应性 ,表面张力和釉层表面收缩性的关系 ;分析了乳浊程序与铜绿现象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锡、锆乳浊釉可以代替传统的砷、铅乳浊釉 ,且产品釉面无裂纹 ,针孔少 ,平整度好。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了锡、锆乳浊釉在珐琅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并确定了最佳配方.讨论了釉的膨胀系数和坯釉适应性,表面张力和釉层表面收缩性的关系;分析了乳浊程序与铜绿现象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锡、锆乳浊釉可以代替传统的砷、铅乳浊釉,且产品釉面无裂纹,针孔少,平整度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技术和热膨胀法对寿州窑瓷器的元素组成和烧成温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寿州窑瓷器的瓷胎具有高铝低硅的特点;瓷釉属于钙釉,寿州窑的青釉和黄釉产品不是由于着色元素的差别引起的,很可能是在不同的烧造氛围中形成的;管咀孜窑口的青釉瓷器烧成温度在1 200℃以上,住院部窑口的黄釉瓷器烧成温度在1 100℃以上,1 200℃左右.  相似文献   

7.
金光釉产生金黄色金属光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通过多次试验找出了金光釉的最佳配方,并制备出了金光釉。采用XRD,XRFS,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釉中的物质组成、晶相、表面形貌,提出了仿金金属光泽釉产生金黄色光泽是釉中含有Ti黄色剂及金红石晶格内吸附有发金黄色光泽的发色离子(Fe2 ,Cu2 ,Zn2 )。揭示了产生金属光泽是由于金红石周围发生钛酸盐重结晶富集于表面,并整齐规则地定向排列,对光线产生镜面反射而出现金属光泽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陶瓷超低温釉纳米助熔粘接剂配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粘接剂操作性能,釉浆流动性、釉重随釉浆含水量及粘接剂用量的变化关系;研究了制得成品瓷的铅镉溶出性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氮气吸附对纳米助熔剂的主要成分纳米氧化硅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硅为无定性粉体,所提供的国产"中国红"低温釉助熔粘接剂在用量为13.04%时水含量可控范围可为50.2%到51.8%,该控制范围比英国庄信万丰的控制范围更宽,在此范围可实现单个郎酒瓶(500 g容积)釉重在4.25~5.00 g之间,所配制的釉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与触变性;烧制出的酒瓶铅镉溶出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金光釉产生金黄色金属光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通过多次试验找出了金光釉的最佳配方,并制备出了金光釉。采用XRD,XRFS,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釉中的物质组成、晶相、表面形貌,提出了仿金金属光泽釉产生金黄色光泽是釉中含有Ti黄色剂及金红石晶格内吸附有发金黄色光泽的发色离子(Fe^-2 ,Cu^2 ,Zn^2 )。揭示了产生金属光泽是由于金红石周围发生钛酸盐重结晶富集于表面,并整齐规则地定向排列,对光线产生镜面反射而出现金属光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钛在乳浊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钛作为乳浊剂,部分或全部锆英石,可明显提高产品釉的产量。本文简述了二氧化钛在釉中的乳浊机理及二氧化钛熔块乳浊釉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传统的Na2O-K2O-CaO-Al2O3-SiO2系统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找到了影响该系统乳浊釉乳浊的主次因素,获得了性能良好的乳浊釉及其较优乳浊釉配方.借助XRD分析,研究了该系统乳浊釉的乳浊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6例3~7月胎儿造釉器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的硷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非特异性脂酶(NSE)、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组织化学改变。其中三例为钟状期,另三例为钟状末期或硬组织形成期。造釉器的外釉上皮、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均显示ALP活性。内釉上皮则为阴性。但在发育后斯,在内釉上皮之间的细胞间隙显示有ALP活性。造釉器的各种细胞均显示ACP活性,以内釉上皮活性最高,特别是在Tomes突部位。NSE活性类似于ACP,但活性较低。造釉器各种细胞均显示有LDH和SDH活性,但后者活性性弱。除SDH外,上述诸酶的活性均随胎龄增长而增强。在分布上,则其活性是从造釉器帽部向颈攀部递减。本文还报导,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分泌期造釉细胞的Tomes突,并且发现这里的酶活性最强。根据上述发现,本文讨论了硷性和酸性磷酸酶在硬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牙胚造釉器的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旭  马盼  赵万芹  史雪荣  王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1):14032-14037
为验证氧化锆陶瓷表面釉化的可行性,通过进行室温环境下连续激光对氧化锆陶瓷进行表面釉化处理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激光加工参数(包括激光输出功率、扫描速度和离焦量等)对陶瓷表面釉化组织形貌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氧化锆陶瓷表面釉化组织的形貌可以通过改变激光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可见,改变激光输出功率以及扫描速度都可以减少热裂纹以及过热组织的出现;离焦量的变化可以拓宽釉化区域以及改善釉化组织的形貌。  相似文献   

14.
由化工系刘家臣等老师共同完成的课题”陶瓷釉浆多元复合稳定剂技术”于1992年12月通过检测鉴定与专家评议。专家认为:“该稳定剂能提高釉浆的综合性能。特别是降低釉浆的触变性。解决釉浆“发脑”问题方面,在国内尚属领先地位。该项目利用多元复合技术制备的釉浆稳定剂,经  相似文献   

15.
磁州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最著名的民间窑场之一,其烧制的以铅为助溶剂的氧化铜绿釉器装饰技法和装饰品种丰富多彩.为了解不同时期绿釉器的原料来源和配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无损测定磁州窑观台窑址不同时期11个样品胎、釉的化学组成,对这些数据分别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宋金时期绿釉器胎样品的胎料来源相对比较集中;多数金代绿釉器胎样品的胎料来源相对比较分散;多数金代绿釉器样品的釉料来源相对比较集中,配方变化相对较小;多数宋金时期绿釉器样品的釉料来源相对有些分散,配方变化比较多;护胎酱釉的釉料来源和绿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苏南科技开发》2005,(7):50-51
1、氧化锌的用途 氧化锌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陶瓷化工熔剂原料,在建筑陶瓷、墙地砖、釉料、低温瓷釉料和艺术陶瓷釉料中用量较多。氧化锌在釉中有较强的助熔作用,能够降低釉的膨胀系数,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同时能增加釉面的光泽与白度,提高釉的弹性。在扩大熔融范围的同时能够增加釉色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钧釉最好的传承方式是创新,但钧釉的创新有三个前提:必须以铜、铁为主要着色剂;必须是高温还原烧成;必须是自然窑变。新钧釉的特点是:釉中除加有铁、铜等着色剂外,还加有其他的着色元素;窑变色彩、纹理、斑点、意境等变化更加丰富;适当地突出了缺陷美;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艺术美感。钧釉创新的方法,一是调整烧成方法,二是不断调整釉的配方。只要不断地试验、摸索、研究、总结,钧釉品种定能不断推陈出新。钧瓷的窑变永无止境,钧釉的创新亦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8.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因其以黄、绿、褐(或红、绿、白)3种釉色为主而得名,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铅釉的流动,各色均呈现出浓淡的层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错  相似文献   

19.
陶瓷制品烧成后,外观仍显粗糙。既不美观,也不耐用,故在干燥后,于坯体外部涂上易熔物的薄层。在烧成后,给以光亮坚固的玻璃层。这就是平常所称的釉。釉要由湖南长石(50%)、石英(21%)、白云石(5%)加滑石(7%)、氧化锌(外1%)、桃红土(17%)等六种原料混合均匀并磨到一定细度。我厂采用滚动式球磨机研磨。文化革命前按照苏修的一套洋框框生产,球磨机球石、原料、水的比例是1∶1∶1,  相似文献   

20.
福建德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为了解德化地区不同窑口青花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用质子激发Χ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量了20个后所窑和十排格窑青花瓷样品的胎、釉化学组成,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窑青花瓷的胎、釉原料来源接近,并且都经历了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两窑不同时期青花瓷透明釉样品的釉料来源或配方曾有过明显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