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明伟 《科技资讯》2014,(12):206-207
基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致使其亚健康状况日趋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健康。为了有效干预教师的亚健康状态,除了自我调节外,合理的有氧运动不失为有效干预手段。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提高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增加人际交往等途径,达到改善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来干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境况.除生活习惯、周围环境等因素外,心理状态也是导致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压力、抗压能力、心理调控能力、人生观因素及人格障碍等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改变目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有氧健美操改善女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荣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6):102-103,112
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等种种因素,使许多女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有氧健身操在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方面的作用,为改善女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新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以频繁出现的情绪躁动、兴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过分敏感或行为能力下降等表现为特征的存在状态。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以及降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途径,指出大学生的健康成材不容忽视,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沟通。  相似文献   

5.
孙云  任平社 《科技信息》2009,(18):21-21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心理矛盾更加激烈,为了使社会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亚健康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形式等进行阐述。并且从流行病学、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部分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心理亚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有效问卷544份,运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活方式各自变量与因变量心理亚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6-0.8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生活方式各维度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度大小不一,对心理亚健康影响权重从大到小的生活方式依次是人际支持行为、生活规律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饮食营养行为、运动锻炼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其中人际交往、生活规律、健康责任和健康危害等4个维度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从生活方式入手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前,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训练,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竞争激烈、科技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的今天,高职大学生面临着思想、学习、工作的多层压力.而导致了生理机能下降,内心心理紊乱,社会交际失调等方面的亚健康状态.通过运用奥尔夫音乐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治疗.从身体机制、心理素质、社交能力三方面对症下药,实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笔者于2012年4-5月和2013年4-5月使用同一台德国产人体能量监测仪(亚健康检测仪)对江汉大学1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生物电反馈的重复检测,对其亚健康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并对他们一年来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的在校大学生中,60%的男生和81.5%的女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受检的男大学生年龄越小,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越高;女大学生年龄越大,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越高。从一年来的变化情况看,只有4.8%的大学生健康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42.9%的大学生由健康状态转变成亚健康状态。江汉大学健康状况变好的和维持健康状态的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普遍好于维持亚健康状态及健康状况变差的大学生。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一是睡眠质量不好,二是就业等各方面问题带来的精神压力和不愉快的情绪,三是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导致生活方式不科学、不健康。结论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堪忧,较大比例大学生处于亚健康或正在向亚健康状态发展。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亚健康成因及健康促进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婷 《科技信息》2009,(13):164-164
亚健康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对策干预。本文分析了诱发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提出从心理、性、体育锻炼及营养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来预防和降低大学生亚健康人群比例,促进大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赵杰 《长春大学学报》2010,(8):40-41,44
论述了亚健康给高校图书馆员带来的困扰,并分析了导致高校图书馆员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呼吁图书馆界在重视高校图书馆价值的同时更应重视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同时呼吁馆员自身应提高对亚健康的重视,指出提高馆员健康水平、有良好心态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避免亚健康状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了解人际沟通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效果,探索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对2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5周的人际沟通团体心理辅导,用SCL-90、SAD和PRCA三份量表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团体心理后,成员三份量表的得分都有显著的下降(P〈0.05)。SCL-90量表中,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抑郁和敌对因子的得分显著下降(P〈0.05);SAD量表中,社交苦恼因子得分的下降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PRCA量表中,只有小组讨论恐惧因子的得分显著下降。结论:人际沟通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诸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表现为职业倦怠、人际关系失谐、心理失衡以及身体的亚健康状态等。对此,青年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些压力,采取积极策略去应对、缓解;社会、高校应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人缘最好的,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薛宝钗的人际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薛宝钗的人际交往魅力来自于她的外貌因素、才华因素、人格因素和娴热的人际交往艺术。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扮演的角色,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发生了诸多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心理、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不适。为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每个大学新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部分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乡镇寄宿制小学生表现出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和情绪不平衡方面达到轻微心理问题,分析其可能原因:寄宿制小学生不善于求助,亲子沟通较少,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对学业压力存在不适应以及对住宿生活难以适应的原因。乡镇寄宿制中学生中,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少,而高中生则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方面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的压力较初中生更为多元,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表现出比初中生较大的压力。另外,大部分初中生都能正确面对挫折,但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及辅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行设计的《河南高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群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表》,对13所高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群健康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河南高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群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河南高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群亚健康易发人群存在多方面的健康影响因素,应尽早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工作,尤其是女性应成为加强预防保健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三所高校55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心理压力感方面,贫困生在经济与地位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体能与生活压力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学业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差异不显著。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压力感与人际敏感、焦虑呈高度正相关,与其他方面相关不显著。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呈高度负相关(3)社会支持感对心理压力感与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感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研究河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方法:选取地处河南省不同地市的8所高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OSIM亚健康状况调查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亚健康者总发生率36.8%,集中在24岁至40岁年龄阶段,占总亚健康人数的78.4%;强迫因子亚健康发生率最大,达到14.8%.结论:河南省高校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