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有机合成法合成茶多酚-锗化合物.运用反相液相色谱技术初步分离茶多酚和茶多酚锗的酚类组成.选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化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技术分析茶多酚及茶多酚-锗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及酚类化合物组成,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棓酸甲酯(EGC-MG)和表三羟基黄烷-3-醇没食子酸酯(EZG)易与Ge4 反应且形成含锗的酚类化合物.茶多酚及茶多酚-锗化合物均有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能力,其抑制速率随着酚类化合物浓度增加而提高,但茶多酚锗抑制速率高于茶多酚近1倍.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吸附分离工艺中吸附剂及洗脱剂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多酚吸附分离体系中,吸附剂及洗脱剂的优选是提高茶多酚效率的关键.在初步筛选试验的基础上,选定PA、AB-8及D4020三种树脂为吸附剂,以质量分数为85%的乙醇,乙酸乙酯及其混合液为洗脱剂,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这几种吸附剂和洗脱剂对茶多酚的吸附及解吸效果,并且通过计算寻优,获得茶多酚吸附分离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性能最好,洗脱液中以质量分数为85%的乙醇∶乙酸乙酯∶水=1∶2∶1的混合洗脱液为佳.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微胶囊对油脂自氧化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β-环糊精、乙基纤维素作为复合壁材,单苷酯为乳化剂对茶多酚进行微胶囊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包埋工艺条件:芯壁材比为1∶6,β-环糊精与乙基纤维素的比为4∶1,单苷酯的添加量为壁材质量的0.3%.考察了茶多酚微囊的释放性能及对大豆油自氧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茶多酚微囊在不同极性的介质中均有缓慢释放的特性,在油溶性介质中的持续释放时间最长.茶多酚微囊的形成使其抗氧化活性大大提高,添加0.02%的微胶囊茶多酚,其对大豆油的保护系数高达5.27,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相比提高了18.2%;酒石酸对茶多酚微囊的协同效应最强,增效系数为2.86.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在冷却牛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茶多酚提取液单独使用和分别与Vc,VE及柠檬酸、壳聚糖复配后对冷却牛肉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提取液对冷却牛肉具有抗氧化和防腐保鲜作用,但单独使用会使肉样失色;将茶多酚与VE复配,不仅能增强抗氧化和防腐保鲜作用,而且能缓解失色现象;茶多酚与壳聚糖复配使用,保鲜效果最好,只是对肉色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刺儿茶多酚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鲜猪肉用浓度为0.25%、0.50%、1.00%、1.50%的刺儿茶多酚水溶液浸渍5min,然后取出沥干10min后于4℃下保存.在贮藏的第0、3、6、9、12、15d分别对冷却猪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pH、感官质量、持水力、硫化氢、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及微生物进行测定或评价.刺儿茶多酚能抑制冷却猪肉的挥发性盐基氮、硫化氢、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产生,脂质氧化,pH的增加及微生物的繁殖;并增加冷却猪肉的持水力与改善冷却猪肉的感官质量.质量浓度为1.00%的刺儿茶多酚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最好.刺儿茶多酚在冷却猪肉的保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茶多酚和壳聚糖对中国对虾进行冷藏保鲜处理,以虾肉蛋白质组成、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及SDS-PAGE图谱为指标,分析了两种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肌肉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保鲜处理组肌动球蛋白质的盐溶性、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下降速度减慢,SDS-PAGE分析亦可发现蛋白质降解速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茶多酚和壳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蛋白质的变性.壳聚糖和茶多酚两种保鲜剂处理之间相比,发现壳聚糖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优于茶多酚,这与前期得到的壳聚糖用于中国对虾保鲜效果优于茶多酚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安吉白茶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及茶多酚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利用安吉白茶资源,以安吉白茶幼叶作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茶多酚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DZ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茶多酚的积累,当TDZ的质量浓度为1.0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92.1%,茶多酚的质量分数为20.6%,表儿茶素的相对含量为5.3%.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茶多酚的分析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是目前公认的对自由基具有卓越清除能力的天然抗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与药品方面.随着茶多酚应用的开发,其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本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多酚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国内外二十余年来用于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化学分析测定方法,以期为今后茶多酚分析测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茶多酚提取及滴丸的制备工艺.采用沉淀法提取茶多酚,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温度、料液比、乙醇质量分数、浸提时间对沉淀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浸膏与基质的比例,浸膏与基质的混合温度、冷凝剂的温度对滴丸制剂的影响.确立了最佳浸提方案及滴丸制备条件.即在70℃条件下,用60%的乙醇水溶液浸提2次,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0 min.浸膏与基质以1∶6的比例于65℃条件下混合均匀,滴于15℃的液体石蜡中冷却成丸.本法有利于茶多酚的充分提取及滴丸制剂的成型.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新方法.优化实验条件下,在ρ=1.0×10-8~5.0×10-6g/mL,相对发光强度的对数值与茶多酚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9g/mL(3σ),相对标准偏差为2.0%(ρ(茶多酚)=1.0×10-6g/mL,n=10).该方法用于红茶、绿茶、花茶及铁观音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4%~108.3%,与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做对比,结果令人满意.可用于食品中其他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