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进一步降低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的污染负荷,采用Ti(Ⅳ)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臭氧质量浓度、p H值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Ti(Ⅳ)催化臭氧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i(Ⅳ)催化臭氧处理废水过程中,COD降解反应符合表观二级动力学方程,Ti(Ⅳ)的存在提高了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常数,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起了重要作用;在p H值为8.0,Ti(Ⅳ)用量为0.4 mmol/L,O_3质量浓度为14.76 mg/L,反应温度30℃的条件下,反应60 min后废水的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7%和98%,COD去除率比单独臭氧处理提高了24%.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Ti(Ⅳ)催化臭氧处理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烟碱等含氮化合物和木素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降解去除效果,大大降低了处理后废水的污染负荷.XRD分析表明,在Ti(Ⅳ)催化臭氧处理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过程中生成了TiO_2和碳酸钙、碳酸镁等沉淀物,增强了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工艺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采用臭氧单独氧化、O3/H2O2、O3/CeO2及O3/AC技术,考察其对水中UV254、COD的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了H2O2投加量对O3/H2O2氧化造纸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具有很好的脱色及氧化水中UV254的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原水经过臭氧氧化10 min便可以完全褪去,UV254去除率最高可达58%左右;在O3/H2O2深度处理过程中,增加H2O2投加量只是略微提高了UV254去除率,但COD去除率反而降低.所以,在臭氧氧化某些造纸废水时,并不需要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单独臭氧氧化便可以达到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活性炭(AC)负载TiO_2的TiO_2/AC催化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N_2吸附比表面积(BET)仪、X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将制得的TiO_2/AC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降解造纸废水实验,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重复使用性及反应前后表面性质变化,并分析造纸废水降解产物。结果表明:TiO_2均匀负载在活性炭的表面上及孔道内,500℃煅烧的催化剂为锐钛矿与金红石的混合晶型;催化臭氧反应60 min,造纸废水色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96.8%和60.4%,比单独臭氧降解分别提高1.8%和9.9%;造纸废水成分主要为酯类、烷烃类等,经催化臭氧化反应后,大分子物质降解产生了一些小分子。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单独臭氧氧化、MnO_2催化剂吸附和MnO_2催化臭氧氧化3个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效果,考察催化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建立和验证了草酸氧化降解中的独立反应式.实验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MnO_2催化剂吸附和MnO_2催化臭氧氧化3个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94%、20.83%和44.44%.MnO_2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0.500 g/L时,COD(草酸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初始COD质量浓度89 mg/L,反应时间1 h)的去除率高达85.87%,由于MnO_2催化O_3产生·OH,MnO_2/O_3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提高.依据化学计量矩阵方法,验证并确立了草酸氧化降解过程的独立反应式.动力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MnO_2催化臭氧氧化模拟草酸废水COD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  相似文献   

5.
用于地下回灌的城市污水臭氧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回用城市污水 ,以缓解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紧张局面 ,研究了臭氧对典型城市二级生化出水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以 AOX表征的有机物 ,臭氧与之的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的去除率存在限值 ,直接反应的最大去除率可达 2 4% ,间接反应的最大去除率可达 3 8%。间接反应中 ,NO-2 、细菌、苯系物优先与臭氧反应 ,AOX、DOC反应慢 ,臭氧去除 AOX是氧化卤素原子的脱卤作用。二级生化出水经臭氧处理后 ,还可以有效去除细菌 ,并破坏大分子及苯环 ,从而提高了水的可生化降解性。臭氧消耗量为 2 4mg/ L 时 ,再经土壤含水层处理 ,出水 DOC值可达地下水水源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臭氧处理制浆废水的效果,分别以活性炭(AC)、氧化铝(Al2O3)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AC、TiO2/Al2O3为催化剂催化臭氧处理制浆废水,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C、A Al2O3、TiO2/AC和TiO2/Al2O3均具有催化性能,可有效提高臭氧对制浆废水化学需氧量(CODCr)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动力学分析表明,AC、TiO2/AC、Al2O3和TiO2/Al2O3催化臭氧处理制浆废水的过程中,CODCr降解的反应符合表观二级动力学方程,负载的TiO2提高了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常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臭氧及催化臭氧处理能有效降解去除漂白废水中的烷基苯类、酯类和氯代烃类等有毒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混凝-催化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混凝-催化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讨论了在25 ℃,混凝过程中聚丙烯酰胺(PAM)、Al2(SO4)3的加入量、混凝时间及催化氧化反应中溶液的pH值、铁屑加入量、H2O2的加入量、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对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经过混凝-催化氧化法处理后,废水中COD、SS、色度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97.0%、98.1%、98.8%,各项指标超过一级排放标准,水质可以完全回收利用,为造纸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图3,表7,参8.  相似文献   

8.
以经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成效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Cu-Mn-Co/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体系在实验过程中运行良好,效果相对比较稳定,能有效去除焦化废水中的COD和氨氮.当臭氧浓度为1.16 mg/L,气体流量为50 L/h时,反应达到80 min后,COD和氨氮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其去除率分别为69.28%和87.01%.  相似文献   

9.
以钛基体PbO2为阳极,对靛蓝盐模拟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主要考察靛蓝盐的电催化去除机制及相关因素对去除效果和单位能耗值的影响。CHI 660D电化学工作站线性扫描曲线与叔丁醇加入实验结果表明:靛蓝盐的电催化过程是直接氧化与间接氧化并存的过程,以间接氧化为主;电流密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靛蓝盐的电催化去除效果,却使得单位能耗值增加;靛蓝盐浓度的增加会降低其电催化氧化的效果,却有利于降低单位能耗值;温度升高对靛蓝盐去除率无影响,但会使得单位能耗值降低。在全部实验结果中,靛蓝盐的去除率远高于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且单位靛蓝盐去除能耗值低于单位COD去除能耗值,表明靛蓝盐脱色过程比COD去除过程容易。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石油炼化企业的污水回用装置反渗透单元浓水难以进一步生化处理的特点,用臭氧/活性炭法进行高级氧化处理。本文首先对活性炭进行吸附饱和试验,使其达到吸附/解附的动态平衡状态,以消除由于活性炭吸附作用对后续试验结果造成的干扰;在此基础上,考察臭氧/活性炭体系中其它因素对反渗透浓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O_3通入时间的增加,反渗透浓水COD的去除率逐渐增大,当反应时间为2h时,COD的去除率达50%以上;同时,COD的去除率随着浓水COD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大,单位COD消耗臭氧也逐渐增加,在反应后期COD的去除较难进行;综合考虑以上各试验结果,确定了臭氧/活性炭处理反渗透浓水的最佳工艺参数:O_3=5.5mg/L,反应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氦为载气,在480~540℃及20~100ml/min 范围内,研究了 H-Y 分子筛催化剂上甲苯歧化反应脉冲动力学,导出了基于表面反应为控速步骤的双分子机理脉冲动力学数学模型,并测定了反应的有关动力学参数.认为,甲苯歧化,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是按照双分子吸附的S_N2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若干反应实例说明,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时,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的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均相反应中由于不可能有一种物质浓度可以降为零,可以建立平衡态,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而对于有气相产生的复相反应,可以建立平街街态,但改变气相压力可以使反应进行到底。而对于没有气体产生复相(固体液体分别是纯态)反应则不可能建立平衡量态,化学反应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
综述以Heck反应、Negishi反应和Suzuki反应为主导的Pd催化交叉偶联技术,着重阐述以磁性纳米粒子(MNPs)、高分子为载体的负载型Pd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典铁置换铜反应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研究铁置换铜的方法.确定了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全反应和副反应及其抑制,从而实现置换法工业镀铜。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硫醇枯草杆菌蛋白酶(Th—Subt)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Cys)残基与底物乙酸乙酯的转乙酰基反应,并与甲醇分子辅助的乙酰基转移过程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协同反应和分步反应.后者在竞争中占优势,是势能面上的最低能量反应通道.当甲醇分子辅助反应时,反应路径的优先次序并未发生改变,但活化势垒大大降低,降幅为38.1—85.9kJ/mol.此结果证实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反应矩阵在化学反应上的应用(一)—反应定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化学反应中提出反应矩阵的新概念,建立了用反应矩阵刻划出化学反应的反应定理,成功地应用于化学反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提出将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一种方法,以扩散过程、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等电池反应为例,说明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具体步骤.该方法也适用于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还可以防止将反应错误地设计成不相符的原电池.  相似文献   

19.
建立第2类型反应矩阵的反应定理与调平定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