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联合收获机惯性分离室内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luent软件中K-ε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4ZTL-1800气吸式联合收获机惯性分离室气固两相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从流体动力学和湍流理论出发建立了气相湍流模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固相数学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和边界条件模拟气体流动,利用双向耦合拉格朗日法追踪颗粒运动轨迹.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气流场压力分布规律以及颗粒相运动轨迹及其沉降和分离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善惯性分离室内流场的分布规律,提高籽粒的沉降效率,减少气流的携带损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卧管型多管旋风分离器是一种新型高温、高效除尘设备.本文根据相似理论原理.设计了与卧管型多管旋风分离器进气室相似的实验模型.在入口总气量1580Nm~3/h下,用热线风速仪对模型中旋风管入口附近区域的流场进行了重点测试,总结出模型中旋风管入口附近的三维气流速度分布规律.并将其气流速度分布计算式无因次化.此流场分布规律可推广应用到与实验模型相似的装置上,为卧管型多管分离器进气室惯性分离模型的建立及其进气室的改进提出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稳恒磁场中的金属杂质颗粒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杂质颗粒的运动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它们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处于不同流场内的最终运动速度·根据铝熔体的不同的流动状态,分别采用柱塞流模型和轨线模型计算得出了磁场力对杂质颗粒的分离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杂质的运动速度与分离效率和自身的体积、流体的流动状态、杂质颗粒的磁化率、磁场强度及分离通道的宽度密切相关·在相同的熔体流动速度下,杂质颗粒越大,分离效率越高;降低流体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4.
旋风分离器的颗粒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等速抽气采样法测定了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由中心到器壁.颗粒浓度逐渐升高.不存在以往分离模型中常用的横向完全返混.沿轴向由排尘口到排气管下口.颗粒浓度逐渐降低.但有一个最低点.它靠近排气管下口.这说明一定的分离空间高度有利于返混颗粒的二次再分离.实验表明.顶灰环、短路流及排尘口返混是影响分离效率的不利因素.改变分离器入口面积及排气管下口直径对分离空间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利用颗粒浓度分布曲线计算分离效率,其计算值与用称重法所得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轨迹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颗粒动力学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轨迹,并由此可算出粒级效率。分离器内时均流场用实测流场的回归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理论方法求得的分离效率与实测效率相吻合,而且入口气速越大,分离效率越高。紊流对小颗粒的运动影响显著,大颗粒则在时均流场和紊流流场中有近乎相同的粒级效率。运用该方法,通过大量的轨迹计算可以描述颗粒的分离过程,进而可对改进分离器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平衡轨道模型是预测分离器效率常用的模型。通过平衡轨道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实测值的对比,发现该模型对于非球形颗粒的分离效率预测存在比较大的偏差。通过对平衡轨道模型计算机理的分析,发现了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于非球形颗粒粒径的表征不准确。故,提出用等效沉降粒径来表征颗粒的粒径,消除颗粒形状对阻力系数的影响,以此对平衡轨道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平衡轨道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非球形颗粒的分离效率,为旋风分离器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及浓度场测定的基础上,考虑了分离器内的短路流,颗粒间的相互碰撞、粗颗粒的弹跳以及细粉粒返混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旋风分离器分级效率的多区计算模型,并与现有计算模型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区模型的计算精度令人满意.其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闰动力学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的内颗粒运动轨迹,并由此可算出粒级效率,分离器内时均流场用实测流场的顺归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理论方法求得的分离效率与实测效率相吻合,而且入口气速越大,分离效率越高,紊流对小颗粒的运动影响显著,大颗粒则在时均流场和紊流流场中有近科盯同的粒级效率,运用该方法,通过大量的轨迹计算了可以描述颗粒的分离过程,进而可对改进分离器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分段进气生物膜滴滤塔的废气净化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毛细管模型对分段进气生物膜滴滤塔净化有机废气的效率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分段进气单一出气和分段进气分段出气两种方式下生物膜滴滤塔降解有机废气的效率.通过计算发现:同传统单进单出的方式相比,对于分段进气单一出气,分段数越多,效率越低;对于分段进气多段出气,分段数对净化效率的影响很小,而采用这种分段进出气方式可有效地减少填料床的堵塞现象,提高生物膜滴滤塔的实际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旋风分离器构造,在传统分离器的内外涡旋交界面上添加一组与气流旋转方向相同的旋流叶片,来阻挡含尘气流中的颗粒进入内涡旋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离散相的随机轨道模型来计算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并用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比较了添加旋流叶片前后的分离器性能,对旋流叶片进行了性能优化.结果显示,与传统分离器相比,添加旋流叶片能够使分割粒径减小60%~70%,有效地提高了分离效率,而压降仅增加19.3%,且旋流叶片对于小粒径、小密度颗粒的分离效率提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群持久不衰的基本条件是资源点与知识点的不断集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秘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其要点在于:一个资源点(中原农耕之地)和两个知识/制度创新点(西北游牧民和中原农耕民)。当代中国的复兴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去复制前述历史条件,但是,新的资源点与知识点的不断集成这个条件,则是共通的。  相似文献   

12.
平台导引头隔离度模型辨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隔离度的产生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基于惯性基准和基于弹体基准的隔离度模型之间的区别. 在基于惯性基准的隔离度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干扰力矩对平台导引头隔离度的影响,并设计滞后校正降低了干扰力矩引起的隔离度. 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弹体基准的隔离度模型相比,基于惯性基准的隔离度模型对隔离度产生机理的描述更为合理;在导引头稳定回路上增加滞后校正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力矩引起的隔离度.   相似文献   

13.
在高超再入飞行器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全弹道3通道间的运动学耦合、惯性耦合、气动耦合和控制耦合.针对该强耦合系统的姿态跟踪问题,基于时标分离和奇异摄动原理,分别在姿态环慢回路和快回路设计了基于自抗扰的轨迹线性化控制器.结合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从前馈、反馈、干扰观测与补偿等角度全面分析了自抗扰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的通道解耦机理.仿真结果验证了解耦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表明自抗扰轨迹线性化方法具有很好的解耦效果,适合用于强耦合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小惯性元件误差对捷联惯导系统的影响,将蒙特卡洛方法应用于惯性元件误差模型的分析,并编制了一套在RTLinux下运行的软件.利用轨迹发生器和导航程序,通过对各误差系数的选择、采用拉丁超立方和对偶变数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抽样,分析各误差项对导航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取出简化的误差模型,并对简化模型进行评定,选择符合要求的作为适用模型,从而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惯性元件的误差补偿以提高捷联惯导系统精度.惯性元件误差模型分析作为导航系统测试平台的一部分,已经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该文依据惯导飞行阶段控制指令的生成原理,通过建立零漂对惯导陀螺外框轴偏转角度的数学模型,利用末制导炮弹全弹道刚体运动模型,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了惯导陀螺零漂对末制导炮弹弹道性能的影响特点。得出了惯导陀螺定向轴纵向零漂对射程、侧向零漂对弹道侧偏有重要影响的结论,对新型末制导炮弹研制过程中的惯导陀螺零漂控制以及末制导炮弹射表的编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激光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误差补偿模型以及激光捷联惯性测量组合的误差补偿方法,基于四位置转位法实现了激光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在双轴位置转台上的误差参数标定,标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激光捷联惯性测量组合的误差参数标定精度,并且具有对标定设备要求低、转动位置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惯性平台不平衡力矩测试方法及补偿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消除惯性平台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受到的不平衡力矩对其稳定性和跟踪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惯性平台不平衡力矩的测试和补偿方法.在得出平台内外框架静平衡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多个称重传感器对内外框架进行测试,得到每个框架不平衡力矩值,从而推导出在弹体运动的动态环境下内外框不平衡力矩的算式.根据不平衡力矩测试结果和算式,建立了基于不平衡力矩补偿的惯性平台内框控制模型.通过MATLAB/Adams对该模型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惯导平台稳定系统MATLAB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惯导平台稳定系统的工作及测试过程,建立了数学物理模型并完成仿真,设计实现了惯导平台稳定系统动态性能测试的软测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DDPG算法中使用的Ornstein-Uhlenbeck (OU)噪声整数阶微分模型推广为分数阶OU噪声模型,使得噪声的产生不仅和前一步的噪声有关而且和前K步产生的噪声都有关联.通过在gym惯性环境下对比基于分数阶OU噪声的DDPG和TD3算法和原始的DDPG和TD3算法,我们发现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OU噪声相比于原始的OU噪声能在更大范围内震荡,使用分数阶OU噪声的算法在惯性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探索能力,收敛得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