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动态     
大学科技园参展高交会 近日于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教育部今年参展的主题是"大学科技园暨高校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大学科技园在孵化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展示了近年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发挥大学科技园优势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产业发展.上世纪末.教育部、科技部根据高等学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高校科技、人才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适时提出了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战略构想.并在有条件的大学开展试点。作为首批成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自2000年创建以来.通过整合资源、创造环境、优化服务.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厦门大学科技园紧密依托厦门大学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和“侨、台、特、海”的办学优势,着力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培养创业人才,已完成一期校内孵化中心建设,成为厦门大学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4.
厦门大学科技园紧密依托厦门大学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和“侨、台、特、海”的办学优势,着力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培养创业人才,已完成一期校内孵化中心建设,成为厦门大学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大学科技园一直是连接创新源头与市场产业化的重要桥梁。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2019年初对大学科技园的调研中也曾强调,上海要把做大做强大学科技园摆在重要位置;事实上,经历二十载的艰辛探索后,目前大学科技园已逐渐成为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的中流砥柱,成为连接大学师生校友创业、自主创新的重要纽带,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行业技术进步乃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  相似文献   

6.
江南大学科技园是独立运行的科技孵化器实体,近年来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构筑特色园区,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创业企业,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建好专业孵化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科技孵化器作用,反哺高校学科和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对高水平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管理体制改革都有积极作用.在大学科技园内,高校的科技成果不断得到转化,流向社会,拉动高校与市场的结合,从而促使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大学科技因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实践的基地.兴办大学科技园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无疑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大学科技园作为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的聚集区,作为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桥梁,理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优良的服务,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十年磨一剑,改制转轨路上新征程记者:2001年北大科技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0年来北大科技园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你怎样评价北大科技园这十年的发展?陈庚:1992年,北京大学创办的“北大科学园”是目前北大科技园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发展的最初探索.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北大科技园作为北京大学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被科技部和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01年被正式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这10年里,北大科技园通过孵化科技型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在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兴办大学科技园,把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高校、科研院所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尚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障碍。科研人员利用职务科技成果开展创业活动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区域创新,由于对法律规定存在模糊理解,较少有高校、科研院所愿意将职务科技成果向科技成果完成人转让。本文以完成人优先受让权为视角,通过对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创业活动相关问题的实践研究,提出将科技成果向完成人转让以优化相关权利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10日,“清华科技园创建15周年庆祝活动”在清华科技园隆重举行。从1994年清华大学正式开始建设科技园至今,经过15年对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清华科技园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理念、运行模式和园区文化,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创业企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骨干和引领力量。科技创新是促进地方高校发展的动力源。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着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尚未建立等问题,建议构建完善的高校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
踏上新征程     
由《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更名的《中国高校科技》与大家见面了,回望这本杂志所走过的2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1987年,《中国高校技术市场》面世,打开了一扇高校面向社会的窗口.从“此”,高校科技成果开始走出“象牙塔”,实现了技术转移,体现了创新的价值,也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2年,《中国高校技术市场》改名为《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架起了一座高校科技与社会资本连接的桥梁.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大学科技园的蓬勃发展,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弥补了高校教育、科研经费的不足,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许静 《杭州科技》2009,(3):30-30
浙大科技园一直积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在创业教育方面,早在2002年就与学校研究院共同创办了“浙江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2007年又联合创办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在创业实践方面,专门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2009年又创办了浙江大学青年创业者俱乐部。  相似文献   

16.
《合肥科技》2005,(12):13-13
2005年12月9日下午,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设立,省教育厅科技产业处处长解平为首批受聘的四所依托高校科研处处长等8位专家颁发的聘书。聘请科研管理和科技开发的专家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是为了充分发挥依托高校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依托高校与大学园的科技、人才、管理资源的整合,在建立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基础上,促进依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各项工作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孙光远 《甘肃科技》2000,16(3):36-36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科技成果产生的重要基地之一,创新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和使命。高等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已经构成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必须创新在1990年召开在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上,要求高校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知识创新问题,把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高等院校及其广大科技人员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校技术产业化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科技工…  相似文献   

18.
农业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科教兴农”的强大生力军。加快农业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方性高校.河北农业大学从河北省情和学校实际出发.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技术人才优势,围绕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进行科学研究、中试熟化、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提高了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了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技园始建以来,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专业服务、整合流程、围绕项目、市场导向、引入风投、中试基地、标准检测、区域合作等主要模式。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也为我国大学科技圊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供了很多经验。  相似文献   

20.
蔡娟 《广东科技》2007,(7):7-11
在省部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推动下,全国高校的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等科技资源和广东产业市场优势不断融合,在自主创新项皿,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的申请及保护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密切合作,积极促进了广东自主创新体系的完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