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老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学生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其实,有效学习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应该多一些有效的引导与铺设,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享受到流光溢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一日一老师提问学生:“假如在你的一生中只剩一天的光阴,你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答日:“带上足够的钱周游世上的名胜古迹。”另一生答日:“到豪华宾馆大吃一顿,美美地享受一下。”第三个学生答日:“上一天语文课。”老师听了很欣然,又问:“为什么?”“因为上语文课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哈哈——他的话引起了学生的大笑,那位老师也尴尬地笑了。这仅仅是一则笑话吗?不是!它说明了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也映射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仍徘徊在“不考的便是不教的,不考的便是不学的吼隆圈里。我们语文老师往往一面忙于教改,一面又疲于应试,无异于带着枷锁的舞蹈。语文中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也难以实现。所以目前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3.
一个星期二的上午,我正在六年级一班上语文课。正在我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时,坐在教室门口的一位学生说:“老师,有人找你。”只见教室外面站着一位陌生人,他夹着一个包,站在教室门口。我走出教室。那位先生用普通话说:“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学具推销员,能不能耽误你几分钟,让我跟同学们讲几句,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我想:这些推销员也太厉害了,居然瞄准了农村学校中的学生。我不想让他来影响我的教学,拒绝了他。可这位推销员还不死心,缠住我,总是要我给他一次机会。这时我的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机会吗?同学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缺乏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的敏感性,不知积累自己周围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语文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没有随之提高。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始终是排主课之首,可在学生自己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学科之尾。在平常的学习中,语文课既不属于学生爱上爱学的“小四门”——音、体、美、计算机,又无法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他们怎么会有热情去学习它呢?如果说,学生对数理化的态度是“又恨又爱”的话,那么,对语文课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了”。再由于语文在中考中拉分不明显,相对理科讲,学校领导对语文学科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语文学科似乎是被学生、领导遗忘的角落。“带着镣铐跳舞”形象地道出了语文教师教学的苦衷。所以,语文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投入语文的学习还是一个值得一提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彭雯 《科技信息》2007,(17):208-208
经过多年的高中教学工作,笔者总结出有一条原则在语文教学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即让语文课“动”起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苹果”,享受到自己独立思考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技》2014,(7):I0001-I0001
不少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可在语文课上,教师往往很少会提到。怎样让学生学到成语中的科学知识?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从成语和动植物着手,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找找成语中的生物知识,了解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语文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没有随之提高。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始终是排主课之首,可在学生自己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学科之尾。在平常的学习中,语文课既不属于学生爱上爱学的“小四门”——音、体、美、计算机,又无法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他们怎么会有热情去学习它呢?  相似文献   

8.
赵娟 《世界博览》2015,(1):27-2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语言文字运用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表达运用。课堂上的表达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文章是表达的基础,儿童是表达的主体。因此,有效表达首先要让儿童真正在场。一、让儿童的情感在场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学生就无法准  相似文献   

9.
颜伟 《科技知识动漫》2009,(20):110-111
“上语文课最没劲”,这是许多学生的心里话。究其原因,关键是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科学课、历史课……“语文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再加上繁琐的分析,机械的作文练习,使语文课味同嚼蜡,无滋无味,真情与个性消失了,灵性与文学流失了,想象与创造衰退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滑坡了,对语文课倒了胃口,那么如何让学生开胃呢?创造性的朗读不失为一剂对症开胃的良药。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在语文课上我与学生共同算了一组特殊的数学题,至今让我难忘……  相似文献   

11.
完美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是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精神.好的语文课应该这么诠释: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语文的;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真实的;好的语文课应该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厌学,是因为教师方法失当,起码是引导不力;学生厌学语文,当然是语文教师方法失当引导不力。如果深刻领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开动脑筋寻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方法,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得到彻底的改观。本学期的后半段,我们搞了一项“语文卷我来出”和“语文课我来上”活动,收效很好,学生也不厌学了,教师也不心烦了,下面谈出来就教于六家。  相似文献   

13.
"上语文课最没劲",这是许多学生的心里话.究其原因,关键是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科学课、历史课……"语文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再加上繁琐的分析,机械的作文练习,使语文课味同嚼蜡,无滋无味,真情与个性消失了,灵性与文学流失了,想象与创造衰退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滑坡了,对语文课倒了胃口,那么如何让学生开胃呢?创造性的朗读不失为一剂对症开胃的良药.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理智应对,顺应其逞能心理语文课上,我正带领学生学习《灰椋鸟》一课,当读到“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时,所有学生都沉浸在了灰椋鸟在林中愉悦的情境中,我也顺势转身在黑板上板书“翩翩起舞”。然而就在这时,台下学生一阵笑声。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还没能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所谓个性,指的是个人所持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语文课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批判的方法,对《悲惨世界》中的冉瓦让和社会、社会控制两种形式,以及珂赛特之间的关系做了具体的分析,得出冉瓦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牺牲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不少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可在语文课上,教师往往很少会提到。怎样让学生学到成语中的科学知识?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从成语和动植物着手,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找找成语中的生物知识,了解生态文化。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例如,四年级的活动是"我是情报员"——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工具书,寻找成语中的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偶尔还能听到阵阵的读书声;走进高中的语文课堂,我们只能听到老师无休止的讲解,而学生只是默默无声。老师的讲解固然可以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但它会造成学生的被动状态,使学生不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下去,则不利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越来越厌恶语文课,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些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所以,高中语文课堂呼唤朗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周俊生 《科技咨询导报》2009,(20):111-111,113
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语文课由于其学科特点,具备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在语文课上,教师应为创造而教,学生应为创造而学。教师要勇于解放自己的教学个性,敢于在教学中探索创造;要还学生以学习自主权,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亲自去思考,亲自去创造,适时调整自身扮演的角色,要善于做一个指路的,一个鼓舞者,一个启迪者,一个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主地创造,建一个自己的语文王国。  相似文献   

20.
我校使用新课改下的实验教材,已经是第三个学年了,从一年级教至三年级,我越来越感到,现行教材的编写,在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