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T形螺栓受拉连接的破坏机理,讨论了撬力作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国内外钢结构节点设计中采用的对撬力作用计算和设计方法的不同,提出节点设计过程中计算撬力作用更合理,需要消除撬力影响时也应采用计算的方法和相应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螺拴连接受拉时,如果连接板或多或少会有些变形,当板厚较小而变形较大时,螺栓收到撬开作用而出现附加撬力和弯曲现象.该文对这种撬力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揭示撬力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了在钢结构的设计中常用的钢梁拼接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计算方法朱足及原因,并从内力传递与分配的角度(即传力途径)出发,给出了符合受力要求,且更为经济合理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俐俐  沈鹃 《科技信息》2014,(15):146+181
钢结构螺栓连接中的螺栓排列问题除了需要考虑受力、构造和施工要求,还要特别考虑截面削弱和截面受力的问题。不同的螺栓排列方式,净截面强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螺栓连接的合理排列问题,为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和钢结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螺栓连接预紧力的一致性对于保障航空发动机转子的安全运行有重要作用.该文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零部件的法兰止口典型连接结构的螺栓紧固控制问题,提出了含收口自锁力矩的扭拉关系修正模型,分析了收口自锁力矩衰减引入的偏差项的影响;并设计了工艺差异条件,搭建模拟试验环境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收口自锁力矩会因收口螺母的重复使用而...  相似文献   

6.
构件拼接和连接是抗震性能化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主导思想是连接的承载力应大于构件的承载力.根据理论和实际工程经验,将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钢结构抗侧力构件连接计算公式与一般设计中采用的构件与节点等强设计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如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改用节点的承载力设计值大于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表达,则显得较直观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是保证梁和柱协同工作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对钢结构梁柱节点应用及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对近年来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及其构造措施的改进进行总结.发现目前梁柱连接节点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多是由梁端形成的塑性铰提供;尽管这些节点在实验中表现出优越的抗震性能,但实际工程这些节点...  相似文献   

8.
郑怀华 《科技资讯》2022,(1):48-50+54
电网装配式变电站站内建筑通常采用钢结构体系,全螺栓连接技术是对二次加工及焊接的优化,可以实现钢结构现场免焊。该文主要从施工节点、工艺流程、施工难点、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变电站钢结构全螺栓连接技术进行介绍,并将其与常规装配式结构施工节点进行比较,阐述全螺栓连接结构在施工技术应用特点,同时基于对电力行业2018年版定额现状研究,发现当前概算及预算定额消耗量中均按焊栓连接考虑。全螺栓连接技术在变电站钢结构体系中的应用普及趋势下,对其进行补充定额前期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琦 《甘肃科技》2014,(11):105-107
夹芯板因其质量轻、优良绝热、隔音等使用性能以及在工厂复合制造中具有过硬的质量保证,使得其在保温、降噪等环保质量要求高的工业民用建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需求。夹芯板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只能采用紧固件连接,该连接方式必然对于屋面板的防水性能以及抗风揭能力有所削弱。通过对夹芯板所采用的紧固件加强连接构造的探索和在工程实体中的应用,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对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钢结构彩钢板屋面系连接构造加强加固工法的有益补充,又具有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拓展的潜力和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8个薄壁钢板高强螺栓连接件作为试验对象,研究高强螺栓连接件在不同螺栓预紧力、直径、排列方式、钢板厚度以及不同螺栓数量下的工作状况及破坏状态,分析各参数对连接件短钢板上剪力传递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强螺栓连接件,螺栓排列方式不是重要影响因素,其剪力传递值随着螺栓数量、螺栓直径、螺栓间距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倪茜  高金瑞  吴丹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688-11695
为针对钢框架梁柱节点在焊接时易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在原有的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T-3)下,构建一种通过槽钢连接件采用全螺栓连接方钢管柱-H型钢梁的基准模型(BASE试件)。运用ABAQUS模拟分析,变动轴压比、方钢管柱壁厚、螺栓预紧力,对其抗震性能展开分析。结果表明:BASE模型节点最终以环板螺栓孔撕裂破坏而结束工作,避免了栓焊易出现的脆性破坏;方钢管柱壁厚的增加使节点域强度增强,从而提高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也随之增强;节点延性随轴压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范围在4.618~2.567;螺栓预紧力从77.5 kN增加到186 kN,刚度提升幅值约61.4%,节点的承载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和刚度多层规则钢框架连体结构动力响应机理,以基本周期、首层剪重比为主要参数建立3个不同强度和刚度多层规则钢框架单体模型,各单体模型通过不同强度的连接构件在结构不同位置(顶层、4层)连接建立3个连体模型,对各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各模型动力反应。分析结论如下:1各连体模型的层间位移分布和各部位的塑性变形能量分布,在连体模型强侧相对单体模型有减小趋势,连体模型的强侧有一定连接效果;而连体模型的弱侧相对单体模型有减有增,连接效果不明显;2连体模型总体塑性变形能量和柱、梁以及连接构件等的塑性损伤程度受连接构件连接位置的影响,连接构件在中间层连接时明显大于连接构件在顶层连接。  相似文献   

13.
梁柱刚性连接中柱翼缘补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结构的框架和门式刚架节点设计中,梁与柱强轴方向的刚性连接节点常采用端板式高强螺栓连接。在H型钢普遍应用于框架柱时,当根据螺栓所承受的拉力计算出的梁端板厚度比与其连接的柱翼缘部分的厚度大时,且无法更改柱截面的情况下,柱翼缘部分的补强设计无据可依。文章建立了柱翼缘补强的分析模型,推导出补强板厚度的计算公式,并以实际工程节点算例证明公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半刚性连接整体钢框架拟动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框架结构的设计中,通常将梁柱节点处理为完全刚接或理想的铰接,但是在实际框架中,梁柱节点表现出半刚性。目前的实验研究基本都基于结构和构件的静力分析。文章研究了结构的动力性能,进行了半刚性连接整体钢框架的拟动力试验,所得结论为高层钢结构设计规范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T型钢连接空间钢框架的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刚性连接由于全部采用螺栓连接,不需要现场施焊,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国内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钢框架的性能研究方面,而对其他类型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试验研究几乎没有。为了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受力性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T型钢连接空间钢框架进行拟动力试验,在国内尚属首例。通过T型钢连接空间钢框架的节点区应变、位移和荷载反馈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T型钢连接空间钢框架的动力反应并进行对比。试验表明:随地震作用的增大,半刚性连接空间钢框架的动力响应增大、变形能力良好、具有很好的耗能性能,从而表明T型钢连接钢框架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的曲线拟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梁柱半刚性连接的性质和半刚性连接M-rθ曲线模拟方法,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半刚性连接的研究状况,指出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在半刚性连接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在规范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针对螺栓球节点在安装、使用过程中连接区受力变化将导致螺栓、套筒等部件破坏,进而发生节点连接失效的问题,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基于小波包能量分析法对螺栓球节点连接区受力监测进行研究.设计并制作一个包含螺栓球节点的缩尺网架模型.通过对螺栓球节点连接区的套筒施加不同的扭矩,使连接区处于不同的松紧状态,构建不同的连接区受力.将两...  相似文献   

18.
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围护结构的节点构造设计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图集,存在着一定程度上不规范性.该文根据多项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对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围护体系的材料特征,连接方式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与分析.并对关键部位的节点构造给出示例.  相似文献   

19.
钢框架顶底角钢带腹板双角钢连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钢框架顶底角钢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类型共五个原型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各个试件M-θr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从而间接得到了各类连接的抗震性能,分析了各类连接的能量耗散机制.在试验中,还记录了梁柱连接中重点部位的应变情况、节点域的变形情况以及柱节点域加劲板的变形情况.分析了每种类型的破坏机制及破坏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顶底角钢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在计算此类连接的连接刚度和抗弯承载力时应考虑双腹板角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加载制度下的钢框架梁柱节点焊缝低周疲劳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六个足尺全焊接梁柱节点焊缝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节点焊缝的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规律,分析了循环幅值、加载历程对节点疲劳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在常幅、变幅及随机荷载作用过程中的疲劳损伤累积程度。结果表明:在三种加载制度下,梁翼缘焊接孔处焊趾最易萌生疲劳裂纹,最终断裂的路径均为焊接孔焊趾裂纹斜向发展,与翼缘焊缝端部裂纹汇合,造成全截面断裂;试件直接经历等幅大变形对节点的疲劳性能较为不利,经历由小变形到大变形的加载过程更能发挥耗能能力;常幅加载的幅值越大,节点累积损伤的速率越快,越早发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