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遵义科技》2008,36(5)
1发挥快速成型优势。推动制造业发展 1.1正确认识快速成型技术重要意义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国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给工业设计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贵州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大省,工业设计具有极大的潜力.作为工业设计的核心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就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省对先进制造业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03,(4):32-33
一、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工作目标和实施内容根据我区制造业现状和需求,以特色行业和重点企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全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重点任务。今后五年我区将以机械电器、纺织印染、羽绒服装、包装印刷、精细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从信息化单元技术推广、现代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数字化工程等三个层面深入开展应用示范工作,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群的发展,把我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制造业基地和国内先进水…  相似文献   

3.
吴迪  刘秀清 《科技信息》2007,(33):80-83
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辽宁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支撑点。本文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辽宁省与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个省市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找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结果显示,辽宁省在具有竞争优势的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中仍然保持原有的优势;在普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及电气机械制造业三大传统产业中与江苏、广东存在着较大差距,急需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两个弱势产业中还不具有自己的优势,需要政策的调节以及信息技术的投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这表明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再工业化”已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装备却属于对外依赖型。天津多年来通过发挥科技优势和加工制造优势,立足自主创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设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之路。“天锻”的大型液压机、“赛象”的子午线轮胎生产成套装备、“天工”、“鼎盛”大型工程机械,成为装备中国的重要品牌与产品,成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胡石青 《世界博览》2008,(24):24-26
台湾制造业中的半导体和液晶面板产业,以及金融业发展优势明显,正在成为与大陆高层次合作的重点。台湾制造业的两大明星说起台湾产业优势,人们总是首先提到科技产业。2007年台湾工业产值占GDP的31.3%,其中制造业就占了  相似文献   

7.
范珉菲 《太原科技》2010,192(1):27-28
2009年5月,山西省《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炉,装备制造业成为继煤炭、焦化、冶金、电力之后的第五大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对装备制造业的规划突出了科技元素,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成为众心所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国内竞争力加以分析和比较,通过对装备制造业7个大行业19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其分析结果进行汇总比较研究,找出西部具有比较优势的大行业。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使得世界各国产业调整和转移不断加速。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无形中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辽宁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基础与优势,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能力,但就国内而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也各有优势和潜力。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辽宁装备业将如何扬长避短,针对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是必须加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制造业结构快速升级,进一步引发新兴制造业的出现。新兴制造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我国的传统制造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新兴制造业处于绝对劣势。所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新兴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给无锡的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文章分析了无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无锡智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中的高端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将其制造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凭借巨大的市场容量,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和环保管制的放松等优势承接了这一产业转移,制造业借势迅猛发展,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并使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一度被认为已经成为继英、美、日之后新的"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承接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整体经济效益良好.其中一些子行业已成为该地区各省市的绝对支柱产业。为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节约紧缺的劳动力资源和压缩成本。该区域部分地方正在将装备制造业中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出去.为相关企业以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皖江城市带可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其他比较优势,承接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黄山市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近来年,黄山市立足"旅游立市,工业支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抢抓市场机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全市制造业有了长足发展,并已逐渐成为推动地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轻纺服装等产业为主导,布局较为合理的制造业体系.2003年全市GDP10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为38.2亿元,占35.4%,制造业已成为黄山市城市经济发展的"鼎足"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规模能力、国际贸易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等现实竞争力的角度,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在规模上有一定的优势,并且中国医药市场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重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从影响制造业水平的经济创造能力、主营业务管理和资产负债能力3个重要方面筛选了15个相关指标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指标体系,利用最新数据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年各省份的制造业比较优势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重庆制造业整体上位列长江经济带第5,与浙江、四川等同属该区域的第二梯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近年各省份的区位熵,并得到各省份的阶段区位熵及重庆的列位表,计算了各地区制造业近期产业集聚指数,研究显示重庆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6个行业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比较优势,且前两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凸显,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应对经济的持续低迷,日本政府希冀提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及国内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并以此带动日本经济的全面复苏。作为"安倍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决定这一经济治理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决定制造业生产水平的技术革新等逐渐成为热点议题,亦成为日本各界关注的焦点。与生产技术发展息息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自然备受关注。对此,日本政府已做出积极回应,不仅有效提升了日本社会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客观认识与价值认同,更完善了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制度及立法,还进  相似文献   

19.
总的来说,我国有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入世的契机,全面发展经济,中国将在今后20年里,有望经过努力成为“世界工厂”。为加快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应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是对在21世纪前十年中具有成长优势的制造业,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现状制定不同类别的发展战略,以充分发挥潜力和优势。一是对于具有比较  相似文献   

20.
“示范工程”是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第一个国家计划,科技部开拓先行。近年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增强自身实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普遍共识;国内科技界、产业界、学术界以及人大、政协委员、两院院士也都多次呼吁要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振兴老工业基地。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