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为研究拱坝接缝灌浆过程中缝面压力分布的特征,根据建立的缝面非稳定灌浆浆液渗透模型,开发了相应的数值分析程序。通过算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灌浆阶段,缝面压力集中在浆液入渗点附近,随着灌浆的持续进行,压力逐渐向缝面内部扩展至出渗点,据此可判断接缝灌浆可以结束的时间。另外,该模型可以优化接缝灌浆系统的布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岗山河床置换块917~925 m高程灌区接缝灌浆处理为例,分析了接缝灌浆异常情况的成因、处理措施及后期预防措施。经过对该灌区异常情况的分析及处理,很好地处理了灌区的接缝灌浆,并在大岗山水电站大坝接缝灌浆后期的施工过程中,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砌石拱坝坝体采用灌浆横缝,防渗面板设宽缝,避免坝体预留宽缝而造成的施工困难.低气温期间坝体横缝进行接缝灌浆,防渗面板进行宽缝膨胀混凝土回填,使拱坝封拱质量有了保证,确保了拱坝结构的整体受力,大坝获得良好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4.
借鉴已成工程建设经验,结合海龙水库工程实际情况,设置混凝土拱坝横缝和制定接缝灌浆方式,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避免坝体因温度收缩开裂,从而保证坝体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国胜 《科技资讯》2014,12(18):36-36
本文通过对大岗山水电站双曲拱坝施工过程中的坝基开挖、复杂地质条件下坝基处理、拱坝的固结灌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混凝土高效入仓、高拱坝的温控防裂、后期冷却和全年封拱接缝灌桨施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意在进一步探讨和提升高拱坝工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特高拱坝坝基加固与混凝土浇筑间相互影响、无盖重固结灌浆质量难以达标等难题,该文结合乌东德坝基固结灌浆工程,通过现场生产性试验研究,提出"表封闭、浅加密、深提压、严监控、少引管"的无盖重固结灌浆成套技术。该技术不仅消除了坝基固结灌浆与混凝土浇筑的干扰,还有效保障了无盖重固结灌浆质量。乌东德工程实践表明:声波测试一次合格率100%,灌后检查透水率全部达标,研究成果对混凝土拱坝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加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兴盛,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接缝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工艺,对水利工程坝体防渗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对我国农业灌溉、防洪泄洪及水产养殖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该文结合某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针对接缝灌浆施工工艺,对该工艺的特点、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在建特高拱坝上游止水区域的特殊表面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取消大坝上游两道铜止水之间以及铜止水与止浆片之间的灌浆槽及管路施工建议,即对灌浆布置设计予以优化.基于本文提及的设计优化思想,采用大型结构多场仿真与非线性分析软件,研究了上游止水区域横缝不灌浆对特高拱坝的工作性态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游止水区域横缝不灌浆对于上游横缝两侧的局部应力影响较为显著,但对结构整体变形和应力状态影响很小,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施工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高薄拱坝几何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此分析结果建立了特高薄拱坝稳定分析概化模型.采用空间有限元稳定分析方法对特高薄拱坝的坝体屈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拱坝的强度和稳定超载分析,得出了拱坝破坏包络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特高薄拱坝设计时应重视坝体屈曲影响,考虑坝体屈曲影响后应对应力控制指标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0.
溪洛渡拱坝二期冷却方式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拱坝二期冷却一方面是为横缝的接缝灌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调整坝体应力状态的目的.溪洛渡拱坝每个坝段均不设纵缝,一期冷却散热量受到限制,所以混凝土二期冷却的任务十分繁重.利用数值仿真计算方法,以溪洛渡拱坝为背景,分析了二期冷却初始温差、冷却水温、冷却时间等重要参数对高拱坝不同部位的温度及温度应力影响规律,并推荐了合理的二期冷却方式,其结论对设计单位制定温控措施及理浆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作用下,坝体接缝灌浆面是一个相对薄弱面.在这个面很有可能出现Ⅱ型断裂破坏.采用有限宽两端预留缝半边受力试件进行了接缝灌浆材料的Ⅱ型断裂试验.在试验中考察了Ⅱ型断裂过程中的导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接缝灌浆材料试件的导电性能随荷载有显著的变化;接缝灌浆材料的导电特性可以被用来确定Ⅱ型起裂的临界荷载;Ⅱ型起裂时间与受压柱体内部裂缝出现的时问因试件不同而先后顺序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特高拱坝监测系统日益完善,变形监测点数量众多,但传统变形分析模型主要研究单测点监测序列,较难体现不同测点间的时空关联性.本文研究了Kohonen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大坝变形实测数据训练自组织神经网络,对上下游方向变形测点进行分类,依据测点实际位置实现特高拱坝变形分区,为整体变形监测提供辅助信息.某特高拱坝研究结果表明:Kohonen聚类方法能够有效探测变形数据空间聚集状态,描述特高拱坝实际变形规律,为特高拱坝变形分析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底缝对拱坝工作性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一试验拱坝数值方法研究了底缝对拱坝的非线性影响,坝体、坝基和接缝均考虑了材料的弹塑性,坝体,地基处理用Drucker-Prager准则模拟,接缝材料用Mohr-Coulomb准则模拟,模拟了接缝的滑移、开裂等非线性行为,计算结果和试验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红学  汪克广  廖春武 《科技信息》2009,(33):I0245-I0246
小湾水电站大坝横缝接缝灌浆施工前进行了室内及现场浆液性能试验,为施工提供了方案和依据,采用0.45:1水灰比浆液对小湾电站横缝进行接缝灌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含缺陷坝体的强度和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多数都存在的一些施工缺陷(如裂缝或内部灌浆缺陷),改变了正常的设计工作条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模拟接缝灌浆缺陷的模型和约束条件超过未知量的解法。解法的计算具有累积应力功能。用此解法,探索某合缺陷高拱坝的运行工作状况,得到和实测相近的变形以及内部应力重分布状况,为工程设计提供补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井冈冲砌石双曲拱坝为多心圆弧双曲拱坝.拱坝最大坝高92m,厚高比0.261,最大拱圈中心角99.9°,最大拱圈半径160m.采用ADCAD进行体型优化.拱坝结构分析表明:拱坝应力满足规范要求,拱坝超载能力不大.该拱坝拱座稳定的安全余度很小,为此采取在坝肩设置排水洞和加强观测的设计措施.坝体上游面设混凝土防渗面板、下游面设浆砌条石、中部为细石混凝土砌毛石.该砌石拱坝坝体每隔72m设一条灌浆横缝,上游混凝土防渗面板沿坝轴线每隔18m设0.8m宽的宽缝,水泥灌浆和膨胀混凝土回填于低温季节进行.对石料场岩石进行了隐节理、铁锈面对强度的影响试验和现场大型砌体现场试验,试验研究表明,选定石料场的石料不宜上坝.经设计和试验研究,拱坝两个坝身表孔采用窄缝式消能工.  相似文献   

17.
对砌石拱坝设计、施工、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如温度荷载与温度应力,拱坝优化设计,施工质量,运行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龙头寨水电站经优化设计采用对数螺旋线双曲拱坝,不仅技术先进,结构新颖,布置合理,施工方便,而且大大节省了投资,改善了坝体应力及稳定条件.筑坝材料为细石混凝土砌块石,最大坝高90.7m,厚高比0.134,为江西省已建同类型拱坝之首.为减小施工干扰,缩短工期,降低投资,设计上打破常规,改全径向面开挖为半径向面开挖,取消了花岗岩坝基的帷幕灌浆和坝体分缝.对水下施工留有隐患的河床基础及坝体辅以全面的补强灌浆.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拱坝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约6.8亿kw,其中可开发蕴藏量约3.7亿kw,居世界首位。但现开发程度仅为10%左右,近期规划开发的水电工程,大多位于西南、西北地区的大江大河的中上游河段。建国以来,我国的拱坝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拱坝在世界上可能是最多的。80年代以来,更向20O米以上的高拱坝进军。与此相应,有关技术如拱坝应力变形计算,拱坝稳定分析,拱坝动力分析和抗震,拱坝温控、灌浆和地基处理,拱坝优化、水力学和泄洪消能,碾压混凝土拱坝,拱坝施工技术,拱坝模型试验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于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施工期混凝土拱坝应力实测数据的混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施工期大坝观测数据混合模型,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坝体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综合考虑了坝体在施工过程中水压、温度、时效及浇筑高度、封拱灌浆高度、混凝土水化热对体的影响。结合湖北度重力拱坝实例,建立了熊度拱坝的混合模型,更加合理地解释、评价大坝工作性态,为大坝安全监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