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北京天宁寺的创建年代、历史沿革、寺院建筑布局,以及天宁寺塔的建筑结构及佛教文化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天宁寺的创建年代、历史沿革、寺院建筑布局,以及天宁寺塔的建筑结构及佛教文化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3.
民族大迁移,尤其是少数民族大迁移造就了北京城。辽、金、元、明、清五朝,均有民族大迁移。尤其是明清两朝,均将北京的前朝居民迁移出去,本族居民迁移进来。在今天的北京,辽代契丹人留下了天宁寺塔,金代女真人遗下金太液池的一汪清水,元代蒙古人的胡同和六海水系还在沿用,明代汉族工匠建成了宫殿、长城和十三陵,清代精美的皇家园林和王府建筑后人至今无法企及。  相似文献   

4.
胡季良,唐代中后期书法家,是一位未能仕进又有着较深文化修养、精于书艺的地方儒生,其人其书散见于诸多史籍。胡氏所书作品,现存者有唐天宁寺经幢(湖州)、唐大云寺经幢(长兴县)、唐龙兴寺(杭州)。胡氏所撰铭刻文字,流传下来的有德本寺碑阴、吴氏墓铭、方山宝幢赞。  相似文献   

5.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沿线建/构筑物众多。沿线穿越立交桥、护城河、地铁2号线等重大风险源。通过对地下直径线全线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充分分析沿线各风险源的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防止和降低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施工完成后地铁2号线测点沉降值均小于2 mm,天宁寺桥因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值低于3 mm,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6.
生态和谐是建筑形态消解设计理念的重要源泉,通过对注重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形态的系统分析与归纳,从建筑形体消解、建筑表皮消隐等视角,提出了"建筑隐藏、化整为零、底层架空、外表虚化、界面绿化"等5种建筑形态消解的建筑模式语言.  相似文献   

7.
全面、系统、科学的建筑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平台,研究以建筑管理的实际工作为平台,对建筑管理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体制、人才发展、安全意识方面问题进行了研讨,提供了重建建筑管理体制,优化建筑管理人才培养,促进建筑管理安全意识提升等措施,希望为更好地统领建筑管理工作,实践建筑管理工作的要点提供参考,力争做到对建筑管理工作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建筑的现状,指出建筑电气是建筑的一部分,做好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和节能性是建筑电气设计师的职责。分别从电源、供电线路、消防、电气、变压器、电机、照明几个方面介绍了建筑电气设计对建筑的安全性节能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非的古印度建筑,以及古代中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东方建筑文化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从东方文化入手,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东方独特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0.
张东杉 《工程与建设》2007,21(5):694-695
文章对建筑美的主要结构和理论价值进行了探索.从建筑美的产生机制,建筑的美观形态及建筑美的进展来看,建筑是自然环境、美学、建筑技术、空间、城市景观的复杂的艺术多元体,其和谐是建筑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筑的电气化是现代建筑的根本标志,有了电气设备作为基础智能建筑、自动化建筑的目标实现就有了基础,有了电气设备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就有了平台,做好建筑电气的设计工作成为这一系列工作的平载体和前提。该研究以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建筑电气的概念,阐述了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的基本特点,描述了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的原则,提供了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发展的趋势,希望为促进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系统化、科学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由现代重庆吊脚楼建筑形式的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对于建筑地域文化、自然、生态的思考,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弘扬与发展山地建筑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吊脚楼建筑特色,探讨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在山地建筑中的启示,结合洪崖洞案例系统阐述了吊脚楼建筑元素在实际山地建筑中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建筑外立面选用涂料的优势,对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阐述。通过研究认为,“节能减排、高效低碳、安全生态”是建筑立面装饰材料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安全性、装饰性最佳是建筑外立面材料的首选;多种材料组合利用有利于提升建筑形象,经济节能的绿色环保材料是建筑立面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提高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的科技含量,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方向。针对河北省的建筑建设情况,指出河北省建筑外立面需要普及应用“高效节能、低碳环保、装饰效果好”的优质材料,要对“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及配合涂料加强研究和使用推广,从而营造安全、舒适的人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建筑结构是建筑承载荷载、维持平衡、确保外形的重要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强化建筑结构设计,是提升建筑质量、确保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被规划在地质多发区域的情况逐步增加,要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做到对建筑安全性的全面保障。该研究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提供了提升抗震意识,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建筑材料等措施,希望为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质量,确保建筑安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刘正春 《科技资讯》2006,(35):227-227
建筑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建筑的发展与建筑所处的地域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定地域的材料资源、地形地貌、气候状况等要素对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对建筑的地域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关照了建筑地域性关照下当代建筑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建筑地域性与时代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人文化,传统建筑中的建筑装饰、建筑镇物、建筑改造等,都表达了一定的吉凶认识,人们以趋吉避凶的形式来顺应自身的生存需求.这些蕴含丰富吉凶观的传统建筑,经过人们的人文化设计、美学式加工,成为先民努力追求和谐生活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7.
秦建筑文化,同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字、度量衡等一样,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体制和建筑美学中的基本特点,如大屋顶、高台基、木结构、左右对称等在秦代都发展到成熟的程度,从建筑内容、建筑思想分析、技术进步等方面对秦建筑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立 《工程与建设》2006,20(4):322-324
文章结合建筑历史流派与思潮对建筑审美与评价进行了分析,从功能、形式、意义三个层次论述了建筑的审美,并通过对审美的分析,引导出建筑审美对建筑创作的影响,强调建筑表达象征意义的重要性,呼唤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周翔 《工程与建设》2022,36(1):77-78,8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的滋养下,中国传统建筑异彩纷呈,形成了各具特色、别出心裁的建筑形式.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优秀案例的解析,开展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三个角度分别对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构件设计、现代建筑色彩、现代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现代建...  相似文献   

20.
黄惠燕 《科技资讯》2010,(19):161-162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在建筑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给人们了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本文在简述了智能化建筑的概念及组成部分后,分析了在智能化建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并就目前智能化建筑市场中的多种趋势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