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中国池蝇属三新种一新亚种:蒙古池蝇Limnophora mongolica n.sp.、壮鬃池蝇L.papulicerca pubertiseta n.ssp.、直叶池蝇L.surrecticerca n.sp.、西臧池蝇L.ti-betana n.sp.;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西鄂尔多斯自然生境下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转录组水平的干旱胁迫响应,利用转录组Illumina HiSeq X-ten测序平台,对绵刺(P.mongolica)不同生长时期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筛选出的耐旱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经质量控制后共得到75.63 Gb Clean D...  相似文献   

3.
通过体质量、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等形态参数,以及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腹甲宽、背甲长/体高、腹甲长/体高等形态参数比值研究华中、华南地区黄缘闭壳龟群体形态学差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4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中地区黄缘闭壳龟形态学与华南地区黄缘闭壳龟形态学的相似程度较小,差异性较大,形态参数差异极显著(P<0.01),形态参数比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而华中地区A、B两群体黄缘闭壳龟形态学的相似程度较大,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124 将川西高原黑熊划分4个年龄组:①幼年组0—2岁;②亚成体组2—3岁;成年组3—1岁;④老龄组11岁以上,发现黑熊幼体的尸骨与桡骨交叉扭曲程度大于成体,并随年龄增长逐渐趋于平行,获得黑熊食性及越冬信息,川西高原黑熊应归属为黑熊的指名亚种。  相似文献   

5.
封面故事     
《大自然》2011,(3):7-7
戴胜(Upupa epops)又名山和尚、咕咕翅、鸡冠鸟、骚姑姑等。它是中等体型(体长约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具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棕色丝状冠羽;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色,两翼及尾具黑白色相间的条纹;嘴黑色,长且下弯;指名亚种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虹膜褐色;脚黑色;叫声为低柔的单音调“hoofr_hoop hoop”,同时有上下点头的动作;繁殖季节雄鸟偶有银铃般悦耳的叫声。  相似文献   

6.
在经典分类学中,社鼠和针毛鼠分类地位一直不是很明确,外形及头骨的形态差异微小,有关社鼠亚种的分类问题争论较多.基于在四川采集的标本,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分析,发现社鼠与针毛鼠主要在体长、腭后长及上颊齿等量度区别较明显;利用多变量分析和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对社鼠的3个亚种处理,结果显示:社鼠亚种问的鉴别特征主要在于颧板宽、听泡长、下齿列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规走时双曲线方程依据偏移距小于或等于反射界面深度的假设,以至于不适合长电缆的大偏移距和多覆盖次数采集方式的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及时差动校正处理,提出了长排列非双曲线反射同相轴的动校正(NMO)方法,并且首次用于南海地震资料处理。该方法通过在常规时移双曲线方程引入2个NMO参数,即不均匀性参数s和各向异性参数η,使走时方程满足长电缆采集数据处理要求。模型试算及实际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大偏移距及陡倾角处的道集得到拉平,叠加后的剖面成像更清晰、信噪比更高。  相似文献   

8.
四川黑熊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扩增出了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黑熊12S rRNA基因长965 bp;16S rRNA基因长1 580 bp.通过进一步的序列分析表明,四川黑熊的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有较高的进化速率,与美洲黑熊、棕熊、北极熊、眼镜熊及大熊猫的相应基因相比较有较大差异,其中与美洲黑熊的同源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射流式自吸离心泵性能,以1台比转数为34的射流式自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从试验与数值计算2个方面对比分析6叶片(6个长叶片)与8叶片(4个长叶片和4个短叶片)在2种条件下模型泵的外特性及噪声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试验泵测试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建立实验平台,实现射流式自吸泵性能参数以及内声场噪声的同步采集。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优化模型的扬程较原模型提高12.6%,效率提高0.8%;射流泵内部水动力噪声降低1.6%,外场流动噪声降低2%左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黄缘盒龟体重、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等可量性状和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腹甲宽、背甲长/体高、腹甲长/体高、体重/体高平方等可量性状比值研究了A、B两种体型黄缘盒龟的群体差异.结果显示:A、B体型黄缘盒龟的腹甲长和体高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可量性状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及室内喂养观察、野外采集、室内解剖等方法,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消化系统的结构、性别差异及摄食行为进行了全面观察。结果表明:福寿螺消化系统结构独特,咽内具有颚片和齿舌,能够有效摄取食物;唾液腺发达,有助于食物的搅拌、消化和吞咽;胃内壁皱褶较多,具有舌形角质栓和胃盾,有助于容纳和磨碎食物。福寿螺的消化系统具有雌雄差异,雌螺肝脏全部灰色,上面密布黑色花纹;雄螺肝脏顶部黄白色,基部灰黑色。雌螺消化器官的测量指标大于雄螺,与雌螺生长速度大于雄螺相适应;但雄螺的咽长/消化道长、胃长/消化道长显著大于雌螺(p<0.05),肠长/消化道长、肝重/去壳重大于雌螺,食道长/消化道长小于雌螺,可能与雄螺的体型、摄食行为和肠道的消化补偿机制有关。研究认为福寿螺为广食性动物,它的消化系统结构与摄食行为相适应,使之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台湾非迁徙鸟类特有亚种的翅长与大陆同种但不同亚种作了比较。共比较了10科21个亚种,其中14个台湾特有亚种鸟翅明显短于相应的大陆亚种。鸟翅变短是对岛屿环境的一种适应,可能是岛屿鸟类亚种分化的独特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安广驰 《枣庄师专学报》1993,(2):151-158,102
通过1985~1991年调查,共采集山东省天牛科昆虫标本315号,经鉴定共有94种(包括亚种),隶属62属,其中6种系山东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采自全国各地的68尾普通乌鳢Ophicephabus argus argus Cantor,采自四川嘉陵江的19尾白乌鳢O.a.kinacran(Shih)和东北地区的14尾黑龙江乌鳢O.a.warpachowska Berg作为研究材料,选取3个计数性状和12个比例性状,对其种下分类进行了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自乌鳢与普通乌鳢覆盖率为73%.黑龙对乌鳢与前者完全分开,因此由乌鳢亚种不能成立.乌鳢可分为乌鳢指名亚种和黑龙江乌鳢亚种.两亚种可由侧线鳞和吻长与全长的比例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西鄂尔多斯地区自然生境下强旱生小灌木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的生理特性,以同生境珍稀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和霸王(Zygophylum xanthoxylum)作为对照,通过对生长期、休眠期的绵刺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生理响应测定,探讨具有休眠—复苏特性的珍稀植物绵刺在野外不同时期的生理抗旱特性.结果表明,绵刺休眠期的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MDA、ASA、GSH、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生长期;四合木和霸王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绵刺相一致;极度干旱胁迫下绵刺的适应方式为休眠躲避干旱,四合木和霸王的适应方式为抵抗干旱.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及室内喂养观察、野外采集、室内解剖等方法,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消化系统的结构、性别差异及摄食行为进行了全面观察.结果表明:福寿螺消化系统结构独特,咽内具有颚片和齿舌,能够有效摄取食物;唾液腺发达,有助于食物的搅拌、消化和吞咽;胃内壁皱褶较多,具有舌形角质栓和胃盾,有助于容纳和磨碎食物.福寿螺的消化系统具有雌雄差异,雌螺肝脏全部灰色,上面密布黑色花纹;雄螺肝脏顶部黄白色,基部灰黑色.雌螺消化器官的测量指标大于雄螺,与雌螺生长速度大于雄螺相适应;但雄螺的咽长/消化道长、胃长/消化道长显著大于雌螺(p<0.05),肠长/消化道长、肝重/去壳重大于雌螺,食道长/消化道长小于雌螺,可能与雄螺的体型、摄食行为和肠道的消化补偿机制有关.研究认为福寿螺为广食性动物,它的消化系统结构与摄食行为相适应,使之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鳍鲷SparuslatusHouttuyn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1984年作者在南海沿海共采集了636尾黄鳍鲷进行生长研究.数理统计分析结果确定鳞长—体长函数关系式为:L=65.3518 S~(0.6510).由该公式制定出鳞长—体长关系表,引进系数K对各实测值进行校正后,推算出各龄体长值.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3.3925×10~(-5)L~(2.9862),依该关系式推算各龄体重及相对增长率.由各龄体长值求得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564.19毫米;k=0.1338;t_0=-1.6647.将几种鲷科鱼类的生长速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群落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上,研究浑善达克沙地3个不同区域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林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及微生境群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发现苔藓植物12科、23属、39种,以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为优势科,真藓属(Bryum)、柳叶藓属(Amblystegium)、青藓属(Brachythecium)为优势属。其中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有11科、16属、25种;扎格斯台沙地云杉林有10科、13属、18种;乌兰布统沙地云杉林有11科、18属、28种。(2) 3个区域可划分11种微生境群落,白音敖包和乌兰布统地区群落变化较复杂;随着水分条件提高群落优势层片总体变化为:顶蒴藓类短丛集型→侧蒴藓类松散垫状匍匐型→顶蒴藓类高丛集型→侧蒴藓类交织型,优势种个体也逐渐增大。(3) 3个区域中等微生境水分梯度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最复杂,但是大面积分布都是侧蒴藓类交织型+顶蒴藓类高丛集型群落,优势种为垂枝藓(Rhytidium rugosum)、山羽藓(Abietinella abietina)、大赤藓(Syntrichia princeps)等。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分布于西鄂尔多斯高原的中国特有种四合木对生境的适应性及与其他属的亲缘关系,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四合木与同生境蒺藜科(zygophllyaceae)其他3个种的核糖体DNA 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ITS片段长度、GC百分含量和变异位点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ITSl长177-212bp,ITS2长218-237bp;GC含量为57.7%~62%,信息位点比例30.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与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 Maxim)在系统位置上较相近,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与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较相近,ITS所揭示的亲缘关系与这些种的形态学和胚胎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报道了小云雀inopinata亚种(Alauda gulgula inopinata)(以下称为小云雀亚种)在西藏拉萨地区的繁殖生态。小云雀亚种在拉萨地区一般4月下旬进入繁殖期,选择本地的冬小麦地等作为它们的繁殖生境。雌雄鸟均参加筑巢,筑巢期为3.8±1d(n=4),10个巢的大小为5.6±0.7cm×8.7±0.9cm(n=10),巢深4.1±0.3cm(n=10),巢的平均重量24.6±4.3g(n=5)。平均窝卵数为2.6±0.5枚(2~3枚,n=7),其中3枚者居多;产一窝卵需要2~3d,卵平均重量2.2±0.3g(1.8~2.8g,n=7),卵的大小为20.4±0.5mm(19~21)×14.2±3mm(14~15),(n=7)。平均孵卵期为15±0.6d(14~16,n=6),孵化率为67%,育雏期12±0.6d(11~13,n=6),雏鸟成活率仅50%。农业活动及天敌是影响孵化率及雏鸟成活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