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论未成年犯罪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被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未成年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存在着:犯罪动机单纯、偶然性、激情性犯罪突出,共同犯罪、团伙作案多,犯罪种类复杂、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野蛮、凶残,犯罪低龄化明显、独生子女犯罪比例上升、闲散未成年犯罪严重,以及再犯罪率高等特点。未成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的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未成年犯罪应以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及犯罪原因为根据,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提高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思想认识,加大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教育与预防力度,实现未成年人自我教育与预防,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最终达到控制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被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未成年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存在着:犯罪动机单纯、偶然性、激情性犯罪突出,共同犯罪、团伙作案多,犯罪种类复杂、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野蛮、凶残。犯罪低龄化明显、独生子女犯罪比例上升、闲散未成年犯罪严重,以及再犯罪率高等特点。未成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的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未成年犯罪应以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及犯罪原因为根据,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提高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思想认识,加大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教育与预防力度,实现未成年人自我教育与预防,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最终达到控制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逐步呈现上升趋势,且呈现涉财型犯罪多、共同犯罪现象突出、犯罪年龄低龄化以及犯罪动机随意性等特征。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未成年人本身具有的心智不成熟、识别能力弱等自身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环境有关。因此,应当从加大对未成年的法制教育、强化政府对涉未场所的管理以及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防控体系等方面着手,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农凯雯 《科技信息》2010,(26):I0072-I0072,I007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逐年上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人数比例在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在增大;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侵犯财产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三类犯罪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90%以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认为,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组织化、成人化、暴力化倾向日趋明显,有的犯罪手段特别残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始终是要常抓不懈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从笔者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论述,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关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重点治理对象。因对犯罪人社会背景的调查充分证明,未成年犯罪人转化为成年犯罪人的几率远远高于一般社会公民,所以,对其犯罪诱因的分析与探究,便成为理论界研究此课题的重中之重。而在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诸多诱因中,不良心理是诱发其实施失范行为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从犯罪心理角度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心理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多,新特点、新类型犯罪不断出现。要建立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多元整合的心理矫治模式。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为辅助力量,共同预防高校学生违法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研究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无疑对预防和扼制未成年人犯罪,保持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十分严重,并且日益向成人化、智能化、团伙化等犯罪方向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的不管教或管教不当,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妥和社会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改进家庭教育,强化学校责任,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素质教育等办法来预防未成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9.
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样是不容回避的现象,预防大学生犯罪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违法犯罪形成原因及犯罪特点,提出了预防其犯罪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研究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无疑对预防和扼制未成年人犯罪,保持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伟 《科技信息》2009,(31):I0377-I0377,I0333
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出高发态势,为了实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非犯罪化、非刑事化和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司法实践中检察系统纷纷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试点推行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有条件的暂缓起诉制度,本文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暂缓起诉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构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施暂缓起诉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现状 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一直接受着德育教育。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资料表明: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价值观有务实化、功利化的倾向。思想道德认识与行为出现偏差。虽然推崇正义美德,但个人的实践和行动不够。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自我意识膨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生理想。更严重的是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团伙化、暴力化、低龄化、独生子女犯罪增多等特点。1998年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每年有数千名未成年罪犯收监关押改造。80%的未成年罪犯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占50%至60%。公安部8月11日通报,今年上半年,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走高。其中,14岁至25岁的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部犯罪人数的44.7%,在暴力案件的统计中,青少年犯罪的案件竞占七成以上。有85.1%的16岁至17岁、92%的14岁至15岁和92.5%的小于14岁的未成年罪犯涉及了盗窃、抢劫、抢夺和伤害四项罪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出现许多新动向和特点。试就其成因和如何预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尽管在我国现代有关犯罪的法律法条中还没有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部分个体因其某些已构成"犯罪"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主客观原因,以便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日益突出。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单个家庭的幸福稳定,还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的损害。要实现对流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有必要加强对流动未成年人的服务、关爱、管理和完善诉讼程序。要加强流动未成年人权利的保护,需引入适当的多方社会主体的参与,从社会防治和程序保护、教育帮扶等方面展开工作,探索区别于传统的帮教模式,将行之有效的新方法规范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留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征、原因和对策,希望能够针对其特点和成因对症下药,以建立起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认真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对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迅速增长、恶性的不断提高,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借鉴西方恢复性司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在减少犯罪标签作用、促进违法犯罪未成年人重新融人社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人们对恢复性司法认识尚不到位,甚至还存在误解,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以赔偿代替处罚等在法律之外自由裁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特征及环境特征证明了未成年犯罪人的人格可塑性,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具有极强的观念性,有必要改善刑罚执行中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只有完成对未成年犯罪人价值观的重塑,才有助于真正意义上提升未成年人罪犯的再社会化能力。大庆精神与未成年罪犯价值观重塑高度的契合,应全力构建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的未成年罪犯价值观重塑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未成年罪犯再犯罪的日趋严重和惯犯、累犯群体的日益庞大,笔者建议对未成年罪犯设计人格恢复制度,淡化未成年罪犯因其犯罪记录而在重新步入主流社会时遇到的阴影和障碍,消除未成年罪犯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有效地预防未成年罪犯的再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