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特别要在写作教学中搭建对话平台,解决学生写作上的难题。我们知道新理念下的对话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师生双方“问答式”对话,它是一种“互动”的过程,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互动情感,使学生在互动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创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探讨,以“共建”的方式来“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笔者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话是阅读教学最具生命力的源泉活水,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最美好的追求。教师要富有教育智慧地创设了—个教学情境,加强对话训练,使师生这两种生命体通过文本在情感、兴趣、人格、个性思维等方面得到交流与互动,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的对话过程”。那么,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敬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正充盈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对话”就及其重要了。它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形成了师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关系,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统一。一句话,有效的对话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6.
朱建卫 《奇闻怪事》2009,(10):29-3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阅读教学主体的学生,怎样在实施这种对话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对话,主动推进对话,当好对话的主体和主角,使这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师生与文本之间多向互动及多边对话成为可能?我以为就学生来讲,文本的解读是最不可忽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玮 《奇闻怪事》2006,(1):76-77
记得钱梦龙老师说过:每次备课。自己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琢磨。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读法,直至确实读出了自己的心得。品出了独特的味儿,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詹天佑》一课我上了两次,读过了很多遍。这一“老曲”能唱出新味儿?备课时我总是: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如何关注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的资源,让课堂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充满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美丽。充满着智慧的挑战?于是学案形成了,并实践于与学生共成长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8.
汤筱萍 《南昌高专学报》2005,20(4):73-74,77
运用课前热身活动和多媒体等视听手段,创造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实践“学习英语口语快乐法”。教师要把英语教学的“听”、“说”训练很自然地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对话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交往,而对话则是交往的主要形式。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学习不到位,对新课程提出的‘对话”的实质缺乏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对话”的误区,以致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要走出上述误区,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对待‘对话”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学双方的“互动”成效。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投入,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本文从互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出发,对法语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教师借助口头语言进行师生对话。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知识与学生间穿针引线的教师,如果上课像念讲义,以书面语言代替课堂教学语言,措辞含糊,  相似文献   

12.
臧文涛 《科技信息》2011,(1):I0296-I0296,I0357
教育观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高兴地看到,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目前对话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物到日常人际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当然会对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产生巨大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平等对话、互动启迪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们可寻找对话切入口,巧抓对话契机,引导学生不断开拓对话真度、深度、广度和效度,开展有效的阅读对话,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期由外而内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而达到绽放生命灵性的精彩对话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情景对话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教师投入情感,因材施教,对情景对话教学起着积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为了创造一种语境,展开情景对话,教师要注入感情,课堂上的语言操练才能自然和谐。上一堂英语课,教师一进入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英语对话开始,如:“Go…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话”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对话”中升华。“悟说”训练就是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积极的对话,以“感悟“激活“对话”,让“对话”促进“感悟”,巧妙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说”成为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二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为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自觉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于课堂之中。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搭建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平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在对话中积累,情感在课堂中激越,思维在合作中创新,理想在探究中放飞。语文课要运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来授课,一句话,就是语文课要教“活”。这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成为一些学校评价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课堂话语权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和谐有效。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课堂话语权存在不和谐现象,教师独享课堂话语权,整个教学活动成了教师的“独白”和“一言堂”。该文在对课堂和谐话语权内涵诠释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中师生话语权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及原因,并对课堂和谐话语权建构:转变教师话语观,重建民主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实现师生话语共享;引入“对话”,共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