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对于社交网络分析算法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现实网络中最短路径的分布规律。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社区关键节点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对社交网络进行社区划分,确定每个社区内的核心节点与非核心节点的最短路径,再与其它社区进行相关联,最终确定全局最短路径就在这些社区间的核心节点与非核心节点的链路上。  相似文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覆盖范围有限,因而采用多跳路由传输方式.无线自组网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节点协作完成的,选择不同的转发节点,会对网络的信息传输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不同路由(洪泛路由、最短路径等)算法下的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路由算法下的网络性能和拥塞控制效果.根据节点跳数与缓存占用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跳数和缓存占用的性能函数的改进最短路径算法,算法选取使性能函数值最小的节点作为转发节点.最后,通过实验比较了最短路径算法与改进路由算法的网络性能,发现改进路由算法相比最短路径算法,具有较好的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最短路径 Dijkstra 算法存在占用空间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 Dijkstra 算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Dijkstra-relation 多路径搜索策略。改进的 Dijkstra 算法首先以现实农村社会关系为基础,由于社会关系具有可变性、复杂性等特征,因此用关系距离表示关系远近,然后采用邻接表存储方式,节省存储空间,使用堆排序提高算法的效率,最后通过关系距离限值和关系路径长度限值对关系路径有效性进行甄别,使得计算的关系路径更符合农村现实情况。Dijkstra-relation 算法通过删除最短路径上的节点,计算起始节点到中间节点的最短路径,然后与中间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连接,求解两人之间建立联系的多条路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Dijkstra-relation 算法缩小了搜索范围,提高了搜索效率,搜索的多条关系路径符合农村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情况,提高了自主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在GIS环境下带限制条件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是基于二叉堆优先级队列及邻接表的Dijkstra算法.根据用户给出的起始节点和目标节点以及避开节点列和必经节点列,在建立的搜索图中用Java语言实现分段查找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5.
复杂路网下多客户间最短路径的扇面Dijkstra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路网模型下多客户之间最短路径的计算,直接影响市区集送货问题的求解效率。该文提出多客户间最短路径扇面Dijkstra算法。该算法首先由客户在路网的分布确定出最小扇形区域及扇面搜索区域,并将路网节点分为拓展点集、邻节点集。然后在搜索过程中通过优化到达邻节点的通行代价来确定新的拓展点集、邻节点集。算法通过限制搜索区域、减少遍历节点的数量来缩短搜索时间。100个分布于北京市的客户间最短路径的计算表明,相对于Dijkstra算法,扇面Dijkstra算法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15%的最短路径求解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对有向图最短路径问题,提出了通过多智能体系统仿真的方式求解有向图最短路径的方法.首先,把有向图中的节点、边都建模为智能体对象;其次,设计机器人智能体从源点沿有向边移动对节点实现遍历,利用机器人智能体的自我复制能力和边断开能力实现对节点的并行访问并保证任何节点最多被访问一次;最后,利用Anylogic开发多智能体最短路径仿真系统进行方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多智能体最短路径仿真系统能快速找出有向图最短路径,算法时间复杂度与Bellman-Ford算法相同.  相似文献   

7.
Dijkstra算法是计算有向图中一个节点到其余各个节点最短路径的著名多项式时间算法,在交通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本文改进Dijkstra算法用于计算带有动态速度和代价约束的有向图中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即有向图的节点之间除了静态的距离外,还有动态的速度和代价,例如城市交通中的高峰与非高峰时段影响速度/时间,收费与非收费路段影响代价;时间和代价在最短路径中由一个比例因子控制,通过调节该比例因子可计算节点间的最短时间/距离和最少代价的路径。该改进的算法被证明是可靠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单一网络功能下节点间最短路径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功能网的最短路径查询问题,给出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查询算法来查询节点间在不同网络功能下的最短路径.利用多功能网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进行建模,分别查询城市群网络实现经济和信息两种不同功能时城市间的最短路径,并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查询节点间在不同网络功能下的最短路径对于挖...  相似文献   

9.
最短路径是GIS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静态最短路径算法和动态最短路径算法两个方面对GIS中最短路径理论和实现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比较了各自特点及适用条件,初步探讨了Dijkstra,A*,D*等典型的寻路算法.  相似文献   

10.
在水面无线传感器网络(surfac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SWSNs)中,传感器节点布置稀疏,节点间距离大于节点通信距离,移动基站需有效收集节点数据信息。完整收集节点数据,使基站移动路径最短或近似最短是一个关键问题。文章在节点间距离大于节点通信距离的前提下,利用Voronoi图理论生成基站移动候选子路径,并使用细菌觅食优化(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BFO)算法求解,以使规划路径最短或近似最短,网络通信能耗降低。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网络规模情况下均具有最短或近似最短的路径长度,且网络通信能耗低。  相似文献   

11.
一个低代价最短路径树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最短路径树SPT(Shortest Path Tree)进行代价优化,提出了路径驱动的思想,主要是生成SPT时通过路径节点共享的方式来优化其总体代价。基于这个思想进行搜索过程优化,设计了一个路径节点驱动的低代价最短路径树算法LCSPT(Low—cost Shortest Path Tree Algorithm),这个算法生成的组播树在保证最短路径的同时降低了整个树的总体代价。仿真实验表明:LCSPT算法不但能正确地构造最短路径树,而且其构造的SPT总体代价与其它同类算法相比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中文分词技术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快速、准确的中文分词方法是进行中文信息搜索的关键。基于N-最短路径的分词算法,需要计算有向图中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值,分词效率低,将动态删除算法与最短路径算法结合,通过从最短路径中删除部分节点的策略减少搜索路径范围,从而提高分词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查询效率,提出了具有多管理节点(出口节点)的DHT分层模型,并给出了3种查询算法:最短路径选择算法、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算法和出口节点负载均衡选择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3种算法在查询效率、流量分析和负载均衡3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算法具有最高的查询效率,但是负载均衡性能最差,出口节点负载均衡选择算法具有最好的负载平衡性,但查询效率最低,最短路径算法性能则介于上述两种算法之间。同时对传统分层结构所采用的随机查询算法与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和最短路径查询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Floyd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求取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Floyd动态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插入数组、可达数组以及可发数组,使得算法在求解最短路径前自动修改能够最小化路径的节点,剔除一些无用的节点,最小化语句执行的次数.算法分析表明,新算法在稀疏网络中比Floyd算法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info的最短路径混合搜索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的基础上,针对有较多节点和道路的大网络在求解最短路径时计算时间慢、扩展节点多的缺点,采用基于局部最优方向和A*算法的混合算法,利用局部最优方向法的结果,对A*算法的启发函数加以改造,可以减少扩展的节点数量,快速的找到一条最短路径.通过实验仿真证实了该算法的快速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最短路径算法的改进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节约存储空间和提高运算速度方面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改进.定义新的节点类来高效存储网络的拓扑信息,节省了计算机存储空间;采用满二叉堆数据结构对节点进行排序并选取最短路径节点,大大提高算法效率.仿真例子表明,对于某些网络结构,改进算法能把传统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由原来的O(N2)近似降至O(N).  相似文献   

17.
在卫星时变拓扑网络中,针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不能时刻保证路径最优的问题,结合卫星节点运动规律的确定性,研究分析了卫星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的周期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接计划(contact plan,CP)的最短路径算法(CP-Dijkstra).在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系统中,首先根据不同时刻星间链路的时变连接情况形成动态CP,然后根据CP是否发生改变对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当节点检查到CP未改变,则根据之前计算的最短路径进行转发;反之,则根据当前最新的CP重新计算到达目的节点的最短路径,直至信息成功转发到目的节点,从而确保信息经过的一系列路径序列为最短路径.仿真结果表明,与卫星时变网络中常用的动态虚拟拓扑路由(dynamic virtual topology routing,DVTR)算法相比,CP-Dijkstra算法不仅能够较好地提升网络吞吐量,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平均时延和丢包率.  相似文献   

18.
周勤  周炳生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24(3):243-247,253
分析由延长而产生的前导和后继路径阶的生成关系,获得λ阶短路径的构造原则,然后根据构造原则,修改最短路径D(Dijkstre)算法,提出λ阶短路径D算法,并用算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从节约存储空间和提高运算速度方面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改进.定义新的节点类来高效存储网络的拓扑信息。节省了计算机存储空间;采用满二叉堆数据结构对节点进行排序并选取最短路径节点。大大提高算法效率,仿真例子表明.对于某些网络结构.改进算法能把传统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由原来的O(N^2)近似降至o(N)。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行驶最佳路径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论中最短路径算法(例如D ijkstra算法)是一种静态的算法,车辆的驾驶路径是一个多元参数的动态过程.最佳路径计算需要在最短路径算法基础上考虑各种动态因素和突发事件.寻找一种动态车辆行驶最佳路径算法的研讨对于解决交通堵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