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物理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概念是物理教学之本。抓好物理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学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物理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概念是物理教学之本.抓好物理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学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所包含四大属性即"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阐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提出计算机多媒体与物理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师生感情;提高物理思维能力,激起课堂高潮;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与通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基于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教学难点,本文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探讨:如何撰写备课笔记、如何将Matlab引入教学、如何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如何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如何对抽象概念形象化理解、如何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思考和讨论、以及如何加强实验课程练习,通过实践证明以上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灌输与题海训练为主,学生难以获得系统性的认识,形成不了一种统帅全局的概念。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适当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是探究式教学在磁通量概念教学中的尝试,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做"这3个方面做功课.在教师教的过程中,紧扣物理核心素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融合科学方法;在做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架设学-做桥梁.通过系统分析"教""学""做"的具体思路和策略,努力做到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从而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理"课题学习"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胆怯心理;唐突和冒进心理;观望和懒惰心理.据此,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些不良心理表现,充分发挥物理"课题学习"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在高校从事物理教学3年的工作经历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讨论了如何在物理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应尽量联系实际应用,并提供大量的最新科技动态;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法上应渗入"联想"法,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欣赏物理之美,最后强调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物理教学更能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构建"开放式"物理教学,必须在教学活动的"开放"与教学内容的"开放"两方面双管齐下,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用易获得的电子元件制作模拟汽油机“猛烈燃烧”演示装置,将其用于初中物理相关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以人为本"当前主要有四种理解。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民群众",是从政治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少数人"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全体公民",是从法律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部分公民"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类",是从人类共同利益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自然"和"物"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具体的个体的人",是从工作落实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理论层面抽象的"人"范畴。应在特定的范围内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超出其特定适应范围便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人"的误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无疑应当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而学界所作的拓展性理解则是适应于特定范围、解决特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从“无兵的文化”到“竞逐富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兴盛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捍卫自己利益的能力和决心有关,也与一个能够发挥市场优势的制度安排有关。因此,在一个以竞逐富强(thepursuitofpower)为原则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世界中,中华民族在进行经济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必须改变自己文化上无兵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初期,对于小说的功能,论者往往定之以"可补经史之阙"。因此在古代小说的发展之初,小说常在作者的写作态度以及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史性"特征。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虽然成书于"始有意为小说"[1](P39)的唐朝,但是从其创作态度、写作方法、内容题材等来看,仍具有突出的"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8.
<花腔>的发表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花腔>的出众之处不完全在于文本作者得意、论者激赏的"先锋性"的两套叙事话语体系的设置,更在于通过调用"真"的创世与毁灭的叙事智慧对历史话语权的质疑和对"红色"知识分子荒谬人生的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环境为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活动舞台,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不言自明的。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探求文化特质地理分布的简单原因,在于环境决定论的解释模式是基于世界性探险而搜集到的大量有关人类差异材料进行分类和解释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文章从早期理论学者开始进行追述和回顾,认为:如果将强调或者突出“气候的作用”的学者归为“环境决定论者”,这种扩大“气候”外延的论说方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孽海”与“花”的含义,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孽海花》。本通过对小说本和有关资料的研析,指出《孽海花》中的“孽海”主要指当时正在沉沦的中国社会环境,“花”则既指名妓傅彩云,也指晚清“名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