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减轻洪水灾害事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实现对流量的及时、准确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征挖掘的流量过程智能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空间角度入手,建立测站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再利用图卷积网络进行空间挖掘;最后利用门控循环单元进行时序挖掘.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时空特征挖掘的流量过程智能模拟方法比基于单一特征的模拟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上的异常流量在不断加大,影响也随之增大,这对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网络异常种类和异常流量给网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检测网络异常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基于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的序列推荐模型在处理长序列时易出现梯度消失或爆炸从而导致推荐模型训练过程不稳定问题,在传统门控循环单元(GRU:Gated Recurrent Unit)基础上,引入了残差连接、层归一化以及前馈神经网络等模块,提出了基于深度残差循环神经网络的序列推荐模型DeepGRU。并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DeepGRU相较于目前最先进的序列推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推荐精度平均提升8.68%)。消融实验验证了引入的残差连接等模块在DeepGRU框架下的有效性。并且,该DeepGRU有效缓解了在处理长序列时训练过程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识别工业网络环境中由多条异常数据共同组合的新型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融合模型DQN-LSTM.该模型将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相结合,展开异常检测.在公开的工控网络天然气工厂数据集上进行实验,DQN-LSTM模型在准确率和F1值上与SVM、CNN、LSTM、DQN等方法相比,本文模型的综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异常流量检测现有方法大都是基于有监督的学习,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并标记异常流量数据样本是极为困难的,存在诸多限制.此外,由于网络异常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种检测方法的自适应性较差,对新出现的异常流量难以判断.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记忆增强模块的半监督异常流量检测框架MeAEG-Net(Memory Augment Based 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通过只训练正常流量样本数据,比较生成器模块输入流量底层特征的重构误差来达到检测异常的目的.在模型中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来更好地训练生成器,生成器采用自编码器加解码器的结构来解决自编码器易受噪声影响的问题,并在自编码器子网络中添加记忆增强模块来削弱生成器模块的泛化能力,增大异常流量的重构误差.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在只学习正常流量数据样本的前提下达到很好的异常流量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网络异常流量检测对发现网络异常以及防范信息系统中的漏洞攻击至关重要,针对当前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中存在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交叉特征对齐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深度自编码网络的编解码模块提取流量数据在深度空间中的编码特征,并按照时序和空间维度构造多尺度特征集,尝试对混合特征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然后,在时序和空间特征图上分别计算流量特征的层内自注意力,增强模型对流量数据中时序和空间特征的提取能力,并在时序和空间维度间建立交叉注意力,促进模型对时序和空间维度特征的对齐;最后,将融合特征作为分类器的输入,预测输入流量为异常流量或正常流量的概率。在NSL-KDD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所提出方法可以实现93.91%和85.38%的二分类和五分类识别准确率;在UNSW-NB15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所提出方法可以实现91.05%%和78.63%的二分类和十分类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提高了多种攻击的识别准确率,识别精度高于其他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的攻击行为复杂,其网络数据具有海量、高维、时序性和非线性等特征,导致传统入侵检测方法的特征提取困难、检测率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 相似文献
8.
针对网络异常流量检测中大数据小异常造成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残差分析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方法。从多个角度提取网络流量的特征属性,以准确刻画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之间的差异性。利用提取的特征属性构建属性矩阵,采用流之间的相似性构建邻接矩阵。使用属性矩阵和邻接矩阵构建网络异常检测模型,采用CUR矩阵分解方法重构属性矩阵得到主模式,对属性矩阵和重构的属性矩阵进行残差计算进而获得残差矩阵。对残差矩阵中的每一个流计算其残差,根据每个流的残差和预设阈值进行异常判定。采集了西安交通大学校园网流量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能够使异常检测率达到90%以上;与其他异常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检测率,而且能够实现异常源定位。 相似文献
9.
加密流量数据包之间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现有方法很难提取出流量数据中隐含的时序特征,未能将时序特征与空间特征有效地融合,公开数据集大都存在类间样本不平衡的问题,给加密流量的准确分类带来巨大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包含时空特征提取模块和难样本学习模块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时空特征提取模块先利用不同维度的卷积核来同步学习流量数据包序列中的时序和空间特征,再利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策略将提取到的时空特征进行有效融合;难样本学习模块使用焦点函数让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更偏向对困难样本的学习,进一步均衡不同类别的分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ISCX VPN-nonVPN2016数据集和USTC-TFC2016数据集上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38%和99.46%,对不同类别流量分类结果的F1评价指标分别为99.04%和99.31%,与当前同类方法相比具有更优秀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入组合恶意加密流量数据集,结合随机森林对各个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对比,构建可变长二维特征序列,提出一种针对可变长序列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BiGRU-CNN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引入Masking层,有效解决变长序列问题,能够同时提取流量数据中时间和空间的多重特征,最终实现对恶意加密流量的二分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于CNN、LSTM等单一模型相比在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均有所提升,准确率达到94.61%,且在非训练集实验中能达到94.93%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数量增长迅猛,种类日益增多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混合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模型。通过自动化提取Android应用软件的特征,包括权限等静态特征和应用运行时的动态特征进行训练,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检测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了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的混合模型,在检测效果上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置信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自然场景下交通标志检测存在的小目标精度低和目标特征信息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使用残差网络( Residual Network, ResNet) 和 注 意 力 机 制 ( Attention Mechanism) 的 单 步 多 目 标 检 测 算 法 SSD ( Single ShotMultiBox Detector) ,经过残差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提取的特征向量输送到一个轻量、高效的特征融合模块中,最后将输出的 feature map 送到检测器中进行检测,从而提升交通标志检测的正确率。 方法 首先,利用残差模块将特征进行 1×1 降维再 3×3 升维,然后将恒等映射和残差部分生成的特征图进行逐像素相加;其次,将 CBAM( ConvolutionalBlock Attention Module) 引入到残差模块 Conv4_x 输出的特征图上,然后与残差模块 Conv2_x,Conv3_x 输出的特征图一起输入到高效的特征融合模块中进行特征融合,最后将融合后的特征图送入模型中检测以实现对交通标志的识别。 结果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改进后的单步多目标检测算法 SSD 在中国交通标志检测数据集上进行检测的平均精度为 90. 55%,能够有效地提取小目标特征的信息。 相较于主流算法 CenterNet、YOLOv3、YOLOv4、Faster R -CNN、SSD 分别提高了 2. 57%、3. 4%、2. 79%、3. 8%、4. 93%。 结论 优化后的目标检测方法相较于其他检测方法提取到了更多的特征信息,达到了更高的检测精度,在交通标志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基于改进堆叠式循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利用深层网络极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以及循环神经网络特有的沿时间通道传播的特点,通过门控循环单元解决堆叠式循环神经网络梯度消失的问题,实现对轴承健康状况的分类识别.利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进行了轴承故障诊断试验,同时将支持向量机、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以及循环神经网络作为对比以检验所提模型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对轴承故障进行有效诊断,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在数据挖掘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且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异常检测领域取得了较大进步,目前的方法更多利用循环神经网络自发学习数据的性质,少见有效利用特征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层面的报道。文章通过带有周期性的门控循环单元捕捉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深层信息,并通过注意力机制找到度量各个特征的权重,之后将两个角度的信息汇总作为多元时序预测结果。量化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的差异,以此作为异常评价指标,并运用极值分析选取划分异常的阈值。最后,通过真实数据集的实验验证了文章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微地震信号中存在大量噪声干扰, 导致其识别困难的问题, 提出一种深度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微地震数据降噪中. 首先, 构建多层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循环神经网络模型, 并设计该模型的网络结构及训练算法; 然后, 采用Ricker子波正演模拟微地震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并将该方法与其他4种方法进行对比; 最后, 将真实的含噪声微地震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 即可得到降噪后的微地震数据.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该方法降噪后与降噪前信号的峰值信噪比相比约提高36 dB, 且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值由0.088 6上升至0.933 5. 实际应用结果也表明, 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实际微地震数据中的噪声. 相似文献
16.
以维吾尔语为代表的低资源、形态丰富语言的信息处理对于满足“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类语言通过组合语素来表示句法和语义关系,因而给语言处理带来严重的数据稀疏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双向门限递归单元神经网络的维吾尔语形态切分方法,将维吾尔词自动切分为语素序列,从而缓解数据稀疏问题。双向门限递归单元神经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双向上下文信息进行切分消歧,并通过门限递归单元有效处理长距离依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主流统计方法和单向门限递归单元神经网络获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语言无关性,能够用于处理更多的形态丰富语言。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交通流预测的准确度,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提出一种融合多因素的“时间齿轮”交通流预测模型(TGM),将模型分为2个模块对交通流的影响因素进行特征挖掘。模块1通过深度分析天气因素的影响,挖掘提取天气因素的特征信息;模块2仿照转轴与齿轮的关系,将目标路段及其邻近交叉口各个方向路段的交通流量数据作为时间轴上的轮齿。模型框架采用正反2个方向都加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双向门控循环网络(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结果表明,TGM模型明显优于多种现有模型;与Bi-GRU模型相比,TGM模型对5,15,25 min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4.75%,6.37%和6.73%。因此,TGM模型能够有效提高交通流预测的准确度,具有更优的中长时预测能力,可为交通组织的优化和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人体动作识别方法特征提取不完善和泛化性能不足导致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动作识别模型。改进了传统时域卷积网络(TCN),逐层指数级缩减空洞率,优化了时域卷积的残差结构,实现在浅层网络中提取到长时间间隔数据之间的时域特征和规范网络输出。重构结构进一步结合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Bi-GRU),提取数据局部特征输入到全连接层整合特征并进行Softmax分类。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在自建数据集和公开数据集UCI-HAR上保持较低参数量的同时,准确率分别达到99.61%和94.16%,具备可靠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互补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组合模型的快速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运用互补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将非稳定的原始交通流时间序列数据分解为相对平稳的多个模态分量;然后,将分解后的模态分量分别建立GRU模型进行单步预测;最后,叠加每个分量的预测值,获取最终预测结果,并采用上海市南北高架快速路实测交通流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CEEMD-GRU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GRU神经网络模型、EMD-GRU组合模型以及EEMD-GRU组合模型,平均预测精度分别提升了33.4%,25.6%和18.3%。CEEMD-GRU组合模型能够有效提取交通流数据特征分量,提高预测精度,为交通管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24,30(3):221-230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structure and spatial-temporal correlation of traffic network,and the influence of poten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nodes of traffic network on the spatial features,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ffic speed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graph attention network with self-adaptive adjacency matrix(SAdpGAT)and 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First-ly,the model introduces 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to extract the spatial features of real road network and potential road network respectively in spatial dimension.Secondly,the spatial features are input into BiGRU to extract the time series features.Finally,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real road network and the potential road network are connected to generate the final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im-proved obviously on METR-LA and PEMS-BAY datasets,which prov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spatial-temporal model in traffic speed prediction. 相似文献